浅谈初中体育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关键词】 有效教学;影响因素;开放化;快乐体育;
【正文】一、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体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体育价值需求。概括地讲,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注重教学的质量,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是体育有效教学社会化,人性化的一次飞跃。从有效教学的研究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因此,《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引发的体育教学观的变化也必然会引发体育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
二、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适应程度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技能水平有所了解。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虽然教学内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但新的模块教学赋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选择和自主性,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学生以前没学过的技术或以前学过的但现在又有所提高的;对他们的学习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提供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策略得当与否
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每节课周而复始地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原本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一点一点地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地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式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心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团结协作。总之,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氛围中,学生主体更加易于克服参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自信心不足、害羞等,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参与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要求的机会。在课堂中真正做到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
3、时间、场地、器材的保障
每个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都会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一定的努力方向,然后才开始对新内容进行探索,进行相互交流合作,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但也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完全把时间交给学生,形成“放羊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虽然表面上获得了自由的权力,但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有时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致使某些活动不再产生良好效果时,应及时调整练习条件。要充分利用活动场地和辅助器材,用新异刺激手段和安排适宜练习环境,尽快排除干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体育教学则是按照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它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活动中除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外,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应做到:
第一,教师要善于反思。反思是一个自我调节、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力工具。及时对无效、低效的课堂教学进行梳理,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成功的机会,促进有效教学,让教师在课堂上充满信心。
第二,要重视教学的细节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有文化属性,既教师和学生在何种氛围中发生互动和如何互动。教学不但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场地器材的布置等认真研究安排,还要对学生个体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感态度、体验感受等方面认真分析、关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体育教学要开放化。体育教学要开放,不光是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开放,而更应是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要多样化、协作化、趣味化、强身益智化,从而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第四,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根据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合理地进行评价,并构建发展性德评价体系,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度。
总之,体育课教学应以全新的理念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等。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定要忠于体育教育事业,充分运用本学科的优势来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2]李进忠《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基础教育参考》
[3]《教师素养论》
[4]《中国教育伦理学》
有效的体育教学是指教师遵循体育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体育价值需求。概括地讲,有效的体育教学不仅注重教学的质量,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是体育有效教学社会化,人性化的一次飞跃。从有效教学的研究历史表明,有效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一直随着教学价值观、教学理论基础以及教学研究的范式变化而不断扩展。因此,《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引发的体育教学观的变化也必然会引发体育有效教学理念的创新和变化。
二、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适应程度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要上好体育课必须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技能水平有所了解。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虽然教学内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但新的模块教学赋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选择和自主性,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学生以前没学过的技术或以前学过的但现在又有所提高的;对他们的学习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但通过学生的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提供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教学策略得当与否
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策略。每节课周而复始地重复练习,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原本喜爱上体育课的快乐会一点一点地消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了快乐,如何谈得上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地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式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心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团结协作。总之,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氛围中,学生主体更加易于克服参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自信心不足、害羞等,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参与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的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要求的机会。在课堂中真正做到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
3、时间、场地、器材的保障
每个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都会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形成一定的努力方向,然后才开始对新内容进行探索,进行相互交流合作,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但也有些教师片面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完全把时间交给学生,形成“放羊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虽然表面上获得了自由的权力,但却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有时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致使某些活动不再产生良好效果时,应及时调整练习条件。要充分利用活动场地和辅助器材,用新异刺激手段和安排适宜练习环境,尽快排除干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体育教学则是按照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有效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教育。这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过程。体育课教学主要以室外课为主,它是以身体和思维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项特殊活动,在活动中除要教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外,同时还要教给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各种体育娱乐活动能力。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下的体育课教学应做到:
第一,教师要善于反思。反思是一个自我调节、提高学习能力的有力工具。及时对无效、低效的课堂教学进行梳理,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成功的机会,促进有效教学,让教师在课堂上充满信心。
第二,要重视教学的细节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有文化属性,既教师和学生在何种氛围中发生互动和如何互动。教学不但对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场地器材的布置等认真研究安排,还要对学生个体的身体条件、运动能力、社会交往、情感态度、体验感受等方面认真分析、关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体育教学要开放化。体育教学要开放,不光是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开放,而更应是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要多样化、协作化、趣味化、强身益智化,从而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第四,构建发展性评价体系教师在教学中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根据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合理地进行评价,并构建发展性德评价体系,使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度。
总之,体育课教学应以全新的理念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等。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一定要忠于体育教育事业,充分运用本学科的优势来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
[2]李进忠《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基础教育参考》
[3]《教师素养论》
[4]《中国教育伦理学》
- 【发布时间】2018/7/12 18:10:34
- 【点击频次】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