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
【正文】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是否健康优秀,阅读形式的选择是否正确,阅读的方法是否科学等问题,不仅对语文教学总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影响,对小学生的精神成长、人格发展和美好情感的养成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指导,在其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是一项分量重、意义大的工作。
一、课外阅读指导存在的现状及主要原因
当下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应是多方面的。应试教育造成教师心理定势是原因之一。由于平时所关注的只是应试、及格率、升学率。课外阅读成了承载和提升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教师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时,一般更注重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点拨和要求,在这样的心理定势下,课外阅读自然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成为地道的课堂教学副本。
教师自身文学视野尤其儿童文学视野的狭窄是造成课外阅读不理想状态的又一重要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将文学作品与儿童文学作品混为一谈,甚至有的教师根本不了解中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及外国儿童文学经典名著。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小学教师的文学视野现状,这种现状显然不能满足小学生课外阅读心理需求和新课标具体要求的。事实上,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小学生由于其心理发展特点、知识积累和文学能力的特殊性,他们不可能从理性的认知角度出发自觉地去学习科学知识,接受蒙养读物所渗透的思想教育。再加上作为小学生课外阅读主要指导者的教师缺乏应有的儿童文学视野,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甚至不知道在儿童文学的世界中有着大量可供儿童课外阅读的精彩文学作品,因此他们无法将最能给孩子们快乐、最能给孩子们以美的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情怀的培养的作品镶嵌在孩子们的心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教师阅读指导方法的失当,也是导致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按课堂教学的模式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字、词、句、段的规划,背诵抄写作为课外阅读的附加任务,是不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采用的主要方法。诚然,这种方法并非完全不可取,但客观地说这不是课外阅读指导的最好方法。尤其对文学作三约阅读指导而言,这显然有悖于文学接受的特点和规律。作为阅读材料,任何文本,无论是文学还是非文学,都是以整体的面貌而存在。
教师阅读指导万法的失兰,也是导致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从阅读内容看,多数教师为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偏重于教育性、科普性、之识性。相比之下,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的推荐显得十分薄弱,即使是推荐了的文学作品,也显得范围狭窄,除去家喻户晓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诸子寓言故事和少数当代作品外,儿童文学正式形成后积淀下来的众多文学精华所见无几。
从阅读的形式和方法看,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不外乎三种:其一是教师《多数语文教师》配合课文所确定的规定性阅读;其二是家长按自己的选择意愿对孩子安排的阅读;其三是学生从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出发而进行的自发性阅读。在这后两种方式中,由于取决于家长和小学生的自己选择而易于带来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上的自由;由于家长文化层次的参差不齐和对课外阅读重视程度的差异,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局限和审美判断力的局限,也会在阅读内容的选择和阅读时间的安排上带来相当的随意性。它便不能保证课外阅读在内容上的精要、丰富、经典化和时间安排上的科学化。
二、国内外课外阅读的指导的现状及趋势
当前,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依据相关研究指出:小学三年级之前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是未来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美国教育部曾陆续提出“挑战美国阅读”、“卓越阅读方案”并且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希望在五年内,让美国所有学童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2003年初,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从电视到网络,到处都看到政府宣传阅读的信息。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2001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德国因为本国学生参加国际学生评量计划的比赛中成绩不好,举国哗然,视为奇耻大辱,教改声浪高涨。知名是《明镜周刊》年初更触目惊心地以《德国学生很笨吗?》为封面专题,对德国教育体系痛下针砭。中国台湾也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近年来主要是通过学校中的班级读书会推广儿童文学的阅读。
在我国,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被“少、费、差、慢”所困扰,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量不足。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认识到,教语文不应只是教语文教材,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是很难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教师应该把课程规定纳入语文的整体考虑。从2001年,我国开始进行语文课程改革,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逐步取代过去《语文教学大纲》,成为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比较重视儿童阅读,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并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富洛夫寓言》,冰心的《繁星.春水》,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林佛游记》等;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在其他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鼓励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资源。
在新课改这个大环境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促成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而且很多教师的可贵探索已初见成效。
在我看来,追求故事性和趣味性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喜爱故事、求奇、求乐是每一个进入阅读状态的儿童所具有的共同心理。因此,向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要当将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放在首位。因为从文学本体看,儿童文学的自身价值功能与少年儿童的多方面成长有着天然的联系。勃兰克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曾评价文学史“是一种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灵魂”的灵魂历史。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语言艺术,它描绘了少年儿童怕多彩生活,再现了属于儿童的奇特的想象和儿童生命成长历程,它因其固有的特点而能深入儿童的心灵世界,揭示了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内心奥秘,这便使它得以作为儿童心灵发展的历史,以其特定的内容去印证现实生活中儿童成长的历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正是因为其所具有的这些特性而占据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发挥出其潜存的能量,另外,从小学生的个体发展来看,课外阅读的儿童文学选择也有利于挖掘小学生想象力、语言感悟力等潜能,有利于尊重和保护学生纯真美好的感情。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是达到快乐阅读、轻松阅读和自觉阅读的最佳手段。它们应和着小学生的阅读期望视野,是最能够被孩子们所接纳的。
遵循文学的规律去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则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创造力,通过阅读指导达到挖掘学生潜能的目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提升自身文学理论素养和文学欣赏能力,具备科学可行的与文学解读规律相适应的阅读指导能力,惟有如此才能成就高屋建瓴的课外阅读指导。
从目前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看,要想真正将新课标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落到实外,帮助小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健全自身人格情操,提升自身人文素养,解决阅读指导教师现存的问题是根本。我们只有拓宽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视野,帮助他们树立起经典意识,同时提升他们整体认识文学作品的理论素养和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能力,才能使他们站到相当高度去统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才有可能依凭着文学的滋养达到汲取人类文化精髓、陶冶身心的目的。
一、课外阅读指导存在的现状及主要原因
当下教师指导下的课外阅读之所以不尽如人意,其原因应是多方面的。应试教育造成教师心理定势是原因之一。由于平时所关注的只是应试、及格率、升学率。课外阅读成了承载和提升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教师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时,一般更注重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点拨和要求,在这样的心理定势下,课外阅读自然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成为地道的课堂教学副本。
教师自身文学视野尤其儿童文学视野的狭窄是造成课外阅读不理想状态的又一重要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将文学作品与儿童文学作品混为一谈,甚至有的教师根本不了解中国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及外国儿童文学经典名著。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小学教师的文学视野现状,这种现状显然不能满足小学生课外阅读心理需求和新课标具体要求的。事实上,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小学生由于其心理发展特点、知识积累和文学能力的特殊性,他们不可能从理性的认知角度出发自觉地去学习科学知识,接受蒙养读物所渗透的思想教育。再加上作为小学生课外阅读主要指导者的教师缺乏应有的儿童文学视野,有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甚至不知道在儿童文学的世界中有着大量可供儿童课外阅读的精彩文学作品,因此他们无法将最能给孩子们快乐、最能给孩子们以美的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情怀的培养的作品镶嵌在孩子们的心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教师阅读指导方法的失当,也是导致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按课堂教学的模式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将字、词、句、段的规划,背诵抄写作为课外阅读的附加任务,是不少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采用的主要方法。诚然,这种方法并非完全不可取,但客观地说这不是课外阅读指导的最好方法。尤其对文学作三约阅读指导而言,这显然有悖于文学接受的特点和规律。作为阅读材料,任何文本,无论是文学还是非文学,都是以整体的面貌而存在。
教师阅读指导万法的失兰,也是导致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之一从阅读内容看,多数教师为学生推荐的课外读物偏重于教育性、科普性、之识性。相比之下,对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的推荐显得十分薄弱,即使是推荐了的文学作品,也显得范围狭窄,除去家喻户晓的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诸子寓言故事和少数当代作品外,儿童文学正式形成后积淀下来的众多文学精华所见无几。
从阅读的形式和方法看,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方式不外乎三种:其一是教师《多数语文教师》配合课文所确定的规定性阅读;其二是家长按自己的选择意愿对孩子安排的阅读;其三是学生从自己的阅读兴趣和需求出发而进行的自发性阅读。在这后两种方式中,由于取决于家长和小学生的自己选择而易于带来阅读内容和阅读时间上的自由;由于家长文化层次的参差不齐和对课外阅读重视程度的差异,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局限和审美判断力的局限,也会在阅读内容的选择和阅读时间的安排上带来相当的随意性。它便不能保证课外阅读在内容上的精要、丰富、经典化和时间安排上的科学化。
二、国内外课外阅读的指导的现状及趋势
当前,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依据相关研究指出:小学三年级之前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这是未来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美国教育部曾陆续提出“挑战美国阅读”、“卓越阅读方案”并且将“阅读优先”作为政策主轴,希望在五年内,让美国所有学童在小学三年级以前具备基本阅读能力。2003年初,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从电视到网络,到处都看到政府宣传阅读的信息。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2001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德国因为本国学生参加国际学生评量计划的比赛中成绩不好,举国哗然,视为奇耻大辱,教改声浪高涨。知名是《明镜周刊》年初更触目惊心地以《德国学生很笨吗?》为封面专题,对德国教育体系痛下针砭。中国台湾也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近年来主要是通过学校中的班级读书会推广儿童文学的阅读。
在我国,多年来,语文教学一直被“少、费、差、慢”所困扰,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量不足。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认识到,教语文不应只是教语文教材,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是很难具有较高的语文素养的。教师应该把课程规定纳入语文的整体考虑。从2001年,我国开始进行语文课程改革,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逐步取代过去《语文教学大纲》,成为指导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语文课程标准》比较重视儿童阅读,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并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富洛夫寓言》,冰心的《繁星.春水》,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宾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林佛游记》等;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在其他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鼓励教师自主开发课程资源。
在新课改这个大环境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促成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而且很多教师的可贵探索已初见成效。
在我看来,追求故事性和趣味性是每一个儿童的天性,喜爱故事、求奇、求乐是每一个进入阅读状态的儿童所具有的共同心理。因此,向小学生推荐课外读物,要当将文学作品,尤其是儿童文学作品放在首位。因为从文学本体看,儿童文学的自身价值功能与少年儿童的多方面成长有着天然的联系。勃兰克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曾评价文学史“是一种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灵魂”的灵魂历史。儿童文学作品作为语言艺术,它描绘了少年儿童怕多彩生活,再现了属于儿童的奇特的想象和儿童生命成长历程,它因其固有的特点而能深入儿童的心灵世界,揭示了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内心奥秘,这便使它得以作为儿童心灵发展的历史,以其特定的内容去印证现实生活中儿童成长的历程。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正是因为其所具有的这些特性而占据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发挥出其潜存的能量,另外,从小学生的个体发展来看,课外阅读的儿童文学选择也有利于挖掘小学生想象力、语言感悟力等潜能,有利于尊重和保护学生纯真美好的感情。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进行儿童文学作品的选择,是达到快乐阅读、轻松阅读和自觉阅读的最佳手段。它们应和着小学生的阅读期望视野,是最能够被孩子们所接纳的。
遵循文学的规律去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则需要教师尊重学生的创造力,通过阅读指导达到挖掘学生潜能的目的。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提升自身文学理论素养和文学欣赏能力,具备科学可行的与文学解读规律相适应的阅读指导能力,惟有如此才能成就高屋建瓴的课外阅读指导。
从目前我国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看,要想真正将新课标所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落到实外,帮助小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健全自身人格情操,提升自身人文素养,解决阅读指导教师现存的问题是根本。我们只有拓宽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视野,帮助他们树立起经典意识,同时提升他们整体认识文学作品的理论素养和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能力,才能使他们站到相当高度去统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而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也才有可能依凭着文学的滋养达到汲取人类文化精髓、陶冶身心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18/7/12 18:12:20
- 【点击频次】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