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教学也应追求“语文味”
【关键词】 写字;语文;
【正文】随着课改的一步步深入,在小语界,无论是名师专家还是一线教师已然形成共识: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放眼现在的语文课堂,琅琅的读书声更多了,文本的感悟更深刻、更多元了,对学生的个性解读更关注了。但似乎这样的现象更多只是呈现在阅读教学中,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课堂上指导学生书写的环节方式越来越简单,时间越来越压缩,学生专注写字的身影也越来越少了。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写字教学总目标,并针对不同的学段提出了具体化、个性化的阶段性目标,这充分说明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是某个阶段特有的教学任务,而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然而,当我们翻阅学生的作业,观察学生平时对写字的态度,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更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字,而不是以写好字为目的,写字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更不用说什么培养能力了。打开语文教师的备课本,我们又可以看到:在朗读、感悟、训练的设计上可谓是精巧设计,精雕细琢,但对于书写环节往往只有一句话“书写指导”,至于指导写什么内容,如何指导,没有任何体现。更有甚者,许多教师把写字当作一项机动的教学任务,可有可无;更多的时候,把写字放到课外,由学生自己去完成。
静心去分析、去反思,上述问题的症结其实源于我们教师自身的一种认识:课堂上写字教学环节会冲淡语文课的语文味,教师的个性也无法得到尽情地张扬,课堂的精彩程度会被削弱。难道写字教学真这么无趣、乏味、枯燥吗?难道写字教学就不能上出“语文味”吗?
一、注重文化内涵,重新定位写字教学的价值
当前的语文教学追求“语文味”,但实际的写字教学,往往只关注它的工具性,学生怎样能又快又准地掌握这个字,保证不会写错,平时怎么运用?成为了我们很多教师进行写字教学的主要目的。漠视汉字本身存在的文化价值、文化特性。审视这样的教学,学生自然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自然觉得无法施展自己的个性,孰不知,这样的教学更是没有基于儿童的发展需求,没有扎实落实好课程目标要求,没有遵循汉字的学习规律,更没有做到“从传承文化的高度指导儿童书写汉字”。
“写字教学的‘语文味’是“对异化的语文教学现象进行的改造性对策,是对语文美学境界的一种现实追求。”写字教学应该是“一种具有语文学科个性色彩的、富有文化特色的整体审美感受”,诸如此类的观点体现着对教学本质的意义追寻,也在告诉我们语文课堂应该洋溢汉字文化的情味、趣味,应该让孩子在写字过程的体验中把汉字写得有质量、有滋味、有兴味。简言之,写字教学的“语文味”,不仅仅要有扎扎实实的技能训练,更应该是真真切切的文化熏陶。
第一、写字教学的起点是激发情趣。儿童需要的不是浅层次的机械书写过程,而是在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引领儿童在汉字的演变史中发现汉字的秘密,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书写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结构之美,写字之妙,用悠久厚重的汉字文化来开启儿童的情感大门,把汉字静止的有待确定意义首先化为现实的感性认知。
第二、写字教学的核心是传承文化。任何的教育都应该从民族的本色开始。在如今这样一种“世界大同”的趋势下,孩子对母语的依赖越来越缺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少。此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告诉孩子写汉字就是在写民族的文化,就是在传递民族的思想、民族的感情。
第三、写字教学的关键是锻造品格。“字如其人”“字正人正”的美学规训由来已久,汉字文化是促进儿童个体精神生命成长的重要载体。基于儿童观之下的写字活动应立足于儿童主体,强调文化“育人”功能,唤醒儿童的写字意识,锤炼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格心态,从而引导儿童“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二、突显教学语文味,建构多元化的写字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字,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讲究写字教学的策略。”基于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儿童认知,基于汉字的不同特点,体现“语文味”的写字教学有着许多不同的策略路径。
1.呈现汉字美感,激发书写的欲望。世界上所有文字中,汉字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更为广阔,带有一定的意念色彩,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因而儿童对汉字符号的真正接受只有经过情境的还原,才能充分感受汉字的美感,产生写字的浓厚兴趣。
(1) 感知线条形态,捕捉“外在美”。 汉字的形体美有好多种,
有象形之美,源于甲骨文的现代汉字很多还能看出与现实事物的轮廓或部分的特征有极其相似的外形,比如:“山”就像在一群山的中间有一座高高的山峰。“火”字俨然就是一个火堆,上窜的火焰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熊熊的烈火,这样的汉字还有诸如“口”、“牛”、“羊”、“马”、“鱼”等等,这类文字的教学可以展示自然图片或画面,让学生在自然的、熟悉的生活气息中去学习汉字,通过文字形体的演变过程让他们感受汉字的象形美
(2) 探寻汉字本原,唤醒“内在美”。汉字之美不仅有象形之美,更有会意之美。汉字来源于生活,追溯其源头,把抽象的符号转化为形象的画面,让儿童意会汉字的奥秘,唤起对汉字书写美的感受。如教学 “手”字,出示甲骨文“取”“采”及图片后,学生自然明白了“手”字的由来,一个个鲜活的情景便在孩子们的联想和想象中呈现:一个人手拿着刀,在割取动物的耳朵;用手采摘树上的野果;教学“拿”“掰”这类具有动感的字时,则引导孩子通过具体的动作演示来体会其意义……每个方块字都有一段历史、一段故事、一段情感的记忆。
教学此类汉字,就可以在“意”上设置一些情境、游戏或其它活动来让学生充分领略汉字构造上闪烁的智慧和完美。在高年级的写字教学中,还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艺术加工之美。不管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还是包围结构,每一个汉字都映射出传统中庸哲学,楷书庄重大方,行书行云流水,草书狂放飘逸,这都融入了中华文化的精髓,焕发出美的气息。
因此,写字教学不能因为字形简单而简单指导,要善于引导儿童发现汉字蕴藏的美。如学写“山”字,依次出示甲骨文、金文、小篆、印篆、隶书、行书、草书等七种字体的“山”字,让学生观察后说说感受,逐个介绍字体,然后板书楷体的“山”字,小结:加上这个楷体的“山”,这就是汉字产生、发展、演变的每一步,几千年的时间洗礼,从甲骨文变成了现在的简化汉字,线条越来越简单,造型越来越美。
2.品味过程情趣,建构汉字的美学价值
任何活动都有一种过程思维,儿童在书写过程中通过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找寻写好汉字的方法要领,并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反思,他会不断总结、完善汉字书写知识与技巧,也会逐渐领悟到汉字之美。
(1)观察比较,掌握要领。汉字在表现形式上是一种抽象符号,对于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儿童,书写往往难以抓住要领。基于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引导反复观察、对比、筛选,可以直观地判断出所写汉字的异同点。孩子会在观察、比较中,利用其形象思维的优势化解抽象符号的限制,完成自我提取的过程,不断丰富审美体验,促使儿童主动地总结书写要领。
在指导“山”字字形的教学时,首先找三个同学在黑板的田字格上写 “山”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评议哪个同学写的“山”字漂亮,漂亮在何处?在师生互动中,老师总结出写好“山”字的要领,即:“竖直直居中线,竖折上斜有坡度,右竖向内略出头,中右左竖依次矮,三竖等距平衡美。”
(2)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对于较为枯燥、抽象的书写知识,同样不能直接灌输给儿童,而是要引导儿童主动地发现、获取,并能够独立地掌握,学会迁移运用。如李维生老师在执教《心字底》时,先用图形游戏揭示出上下部件的位置关系后,教师主动质疑激趣:“按照常理,心字底右移了,就会有跑到字外的感觉,但我们看上去,上下部件仍然能够融为一体,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卧钩出锋指着字心,它们就能融为一体了呢?”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反复去练写带心字底的字,去观察思考,在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总结,这就是书法上的“造险破险”,心字底右移造了险,卧钩出锋指向字心又巧妙地破了险,所以字才显得神采飞扬。虽说这样的讲述依然有点抽象,但孩子有了之前的思考与实践,理解起来会相对轻松,对汉字独特的结构之美有了更形象的感受,同时,会产生更强烈的主动发现探究汉字的结构规律有探究欲望。
因此,写字教学中抓住汉字的构成规律,在书写过程中不断迁移同规律汉字的写法,可以形成书写知识的“系统化”。
3.注重析形索义,浸润儿童的人文素养。“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是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而当下儿童缺少书写意识、书写情趣,机械的思维训练和单一的书写训练使汉字陷于浅层琐细的生活应用,而大多数儿童书写的“火柴棍”也难以体现与文化的亲近感,换言之,儿童需要的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心理。
(1)丰润底蕴,建构文化常识。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在教学一个简单的“女”字旁时,采取了以下三个步骤:①先出示两组字:“姜、姚、姬、嬴”和“好、姣、姝”,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很多姓氏都加上“女”旁表形,一些美好的字眼也用上女旁。②再出示一组字:“嫉、婪、嫌、妓、奸、妨”,学生再观察、思考,发现这些意思并不好的字也从女子旁。③引导学生对比进行质疑,“都从女子旁,为什么有时表示美好,有时又表示不好?”接着黄老师进行讲解,从以妇女为中心的上古母系氏族社会讲到男权社会,这样的一番讲述让学生恍然大悟,不仅解决了刚才的疑问,更感受到了祖国汉字所蕴涵的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方块汉字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是中国文化的缩微系统。”经过几度演变,今天的汉字大部分已是形声字,形旁是信息存储体,声旁是信息识别体,至于象形字、会意字,更是可以望文生义,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这样的特点是任何其它文字所不具备的。故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平时的写字教学应该尽量通过析解汉字的形义,让学生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融入情境,提升人文素养。追求写字教学的“语文味”,就需要站在文化的视角,为儿童的文化心理适应提供一个全新的情境,激发儿童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不适应的行为,使自身得以发展。
在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要理解“道德难题”这一教学重难点时,我就从指导“德”字书写开始,从大部分学生写丢了“心”上的短横这一错误开始,教师适时点拨:“这一横就像摆在人们心上的一把尺子,衡量是非善恶,测量道德的高低。”这句话不仅纠正了孩子的书写错误,也道出了这个字的内涵,迸发出哲理,更有助于孩子理解文本,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汉字乃至书写本身的价值意义,同时使孩子自身获得生命感悟,有助于人格成长和能力提升。
给予写字教学更多的时间,赋予写字教学更多的意义,多一些关注,多一些探究,让写字与阅读相生相长,用汉字的独特之美浸润写字教学的简单苍白,让语文课因写字教学而更加完整、更加充盈浓浓的“语文味。”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写字教学总目标,并针对不同的学段提出了具体化、个性化的阶段性目标,这充分说明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是某个阶段特有的教学任务,而是贯穿整个语文教学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然而,当我们翻阅学生的作业,观察学生平时对写字的态度,看到的却是这样一种现象:学生更多时候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字,而不是以写好字为目的,写字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更不用说什么培养能力了。打开语文教师的备课本,我们又可以看到:在朗读、感悟、训练的设计上可谓是精巧设计,精雕细琢,但对于书写环节往往只有一句话“书写指导”,至于指导写什么内容,如何指导,没有任何体现。更有甚者,许多教师把写字当作一项机动的教学任务,可有可无;更多的时候,把写字放到课外,由学生自己去完成。
静心去分析、去反思,上述问题的症结其实源于我们教师自身的一种认识:课堂上写字教学环节会冲淡语文课的语文味,教师的个性也无法得到尽情地张扬,课堂的精彩程度会被削弱。难道写字教学真这么无趣、乏味、枯燥吗?难道写字教学就不能上出“语文味”吗?
一、注重文化内涵,重新定位写字教学的价值
当前的语文教学追求“语文味”,但实际的写字教学,往往只关注它的工具性,学生怎样能又快又准地掌握这个字,保证不会写错,平时怎么运用?成为了我们很多教师进行写字教学的主要目的。漠视汉字本身存在的文化价值、文化特性。审视这样的教学,学生自然没有学习的兴趣,教师自然觉得无法施展自己的个性,孰不知,这样的教学更是没有基于儿童的发展需求,没有扎实落实好课程目标要求,没有遵循汉字的学习规律,更没有做到“从传承文化的高度指导儿童书写汉字”。
“写字教学的‘语文味’是“对异化的语文教学现象进行的改造性对策,是对语文美学境界的一种现实追求。”写字教学应该是“一种具有语文学科个性色彩的、富有文化特色的整体审美感受”,诸如此类的观点体现着对教学本质的意义追寻,也在告诉我们语文课堂应该洋溢汉字文化的情味、趣味,应该让孩子在写字过程的体验中把汉字写得有质量、有滋味、有兴味。简言之,写字教学的“语文味”,不仅仅要有扎扎实实的技能训练,更应该是真真切切的文化熏陶。
第一、写字教学的起点是激发情趣。儿童需要的不是浅层次的机械书写过程,而是在学写汉字的过程中逐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过程,引领儿童在汉字的演变史中发现汉字的秘密,感受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书写的过程中体会汉字结构之美,写字之妙,用悠久厚重的汉字文化来开启儿童的情感大门,把汉字静止的有待确定意义首先化为现实的感性认知。
第二、写字教学的核心是传承文化。任何的教育都应该从民族的本色开始。在如今这样一种“世界大同”的趋势下,孩子对母语的依赖越来越缺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越来越少。此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就要通过自己的教学,告诉孩子写汉字就是在写民族的文化,就是在传递民族的思想、民族的感情。
第三、写字教学的关键是锻造品格。“字如其人”“字正人正”的美学规训由来已久,汉字文化是促进儿童个体精神生命成长的重要载体。基于儿童观之下的写字活动应立足于儿童主体,强调文化“育人”功能,唤醒儿童的写字意识,锤炼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人格心态,从而引导儿童“认认真真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二、突显教学语文味,建构多元化的写字教学策略
新课标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认真写字,重视学生的写字姿势,讲究写字教学的策略。”基于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和儿童认知,基于汉字的不同特点,体现“语文味”的写字教学有着许多不同的策略路径。
1.呈现汉字美感,激发书写的欲望。世界上所有文字中,汉字在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更为广阔,带有一定的意念色彩,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因而儿童对汉字符号的真正接受只有经过情境的还原,才能充分感受汉字的美感,产生写字的浓厚兴趣。
(1) 感知线条形态,捕捉“外在美”。 汉字的形体美有好多种,
有象形之美,源于甲骨文的现代汉字很多还能看出与现实事物的轮廓或部分的特征有极其相似的外形,比如:“山”就像在一群山的中间有一座高高的山峰。“火”字俨然就是一个火堆,上窜的火焰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熊熊的烈火,这样的汉字还有诸如“口”、“牛”、“羊”、“马”、“鱼”等等,这类文字的教学可以展示自然图片或画面,让学生在自然的、熟悉的生活气息中去学习汉字,通过文字形体的演变过程让他们感受汉字的象形美
(2) 探寻汉字本原,唤醒“内在美”。汉字之美不仅有象形之美,更有会意之美。汉字来源于生活,追溯其源头,把抽象的符号转化为形象的画面,让儿童意会汉字的奥秘,唤起对汉字书写美的感受。如教学 “手”字,出示甲骨文“取”“采”及图片后,学生自然明白了“手”字的由来,一个个鲜活的情景便在孩子们的联想和想象中呈现:一个人手拿着刀,在割取动物的耳朵;用手采摘树上的野果;教学“拿”“掰”这类具有动感的字时,则引导孩子通过具体的动作演示来体会其意义……每个方块字都有一段历史、一段故事、一段情感的记忆。
教学此类汉字,就可以在“意”上设置一些情境、游戏或其它活动来让学生充分领略汉字构造上闪烁的智慧和完美。在高年级的写字教学中,还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艺术加工之美。不管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还是包围结构,每一个汉字都映射出传统中庸哲学,楷书庄重大方,行书行云流水,草书狂放飘逸,这都融入了中华文化的精髓,焕发出美的气息。
因此,写字教学不能因为字形简单而简单指导,要善于引导儿童发现汉字蕴藏的美。如学写“山”字,依次出示甲骨文、金文、小篆、印篆、隶书、行书、草书等七种字体的“山”字,让学生观察后说说感受,逐个介绍字体,然后板书楷体的“山”字,小结:加上这个楷体的“山”,这就是汉字产生、发展、演变的每一步,几千年的时间洗礼,从甲骨文变成了现在的简化汉字,线条越来越简单,造型越来越美。
2.品味过程情趣,建构汉字的美学价值
任何活动都有一种过程思维,儿童在书写过程中通过发现汉字的结构特点、找寻写好汉字的方法要领,并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反思,他会不断总结、完善汉字书写知识与技巧,也会逐渐领悟到汉字之美。
(1)观察比较,掌握要领。汉字在表现形式上是一种抽象符号,对于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儿童,书写往往难以抓住要领。基于儿童的认知规律,通过引导反复观察、对比、筛选,可以直观地判断出所写汉字的异同点。孩子会在观察、比较中,利用其形象思维的优势化解抽象符号的限制,完成自我提取的过程,不断丰富审美体验,促使儿童主动地总结书写要领。
在指导“山”字字形的教学时,首先找三个同学在黑板的田字格上写 “山”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评议哪个同学写的“山”字漂亮,漂亮在何处?在师生互动中,老师总结出写好“山”字的要领,即:“竖直直居中线,竖折上斜有坡度,右竖向内略出头,中右左竖依次矮,三竖等距平衡美。”
(2)主动探究,发现规律。对于较为枯燥、抽象的书写知识,同样不能直接灌输给儿童,而是要引导儿童主动地发现、获取,并能够独立地掌握,学会迁移运用。如李维生老师在执教《心字底》时,先用图形游戏揭示出上下部件的位置关系后,教师主动质疑激趣:“按照常理,心字底右移了,就会有跑到字外的感觉,但我们看上去,上下部件仍然能够融为一体,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卧钩出锋指着字心,它们就能融为一体了呢?”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反复去练写带心字底的字,去观察思考,在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总结,这就是书法上的“造险破险”,心字底右移造了险,卧钩出锋指向字心又巧妙地破了险,所以字才显得神采飞扬。虽说这样的讲述依然有点抽象,但孩子有了之前的思考与实践,理解起来会相对轻松,对汉字独特的结构之美有了更形象的感受,同时,会产生更强烈的主动发现探究汉字的结构规律有探究欲望。
因此,写字教学中抓住汉字的构成规律,在书写过程中不断迁移同规律汉字的写法,可以形成书写知识的“系统化”。
3.注重析形索义,浸润儿童的人文素养。“形象感知”和“意义识记”是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规律。而当下儿童缺少书写意识、书写情趣,机械的思维训练和单一的书写训练使汉字陷于浅层琐细的生活应用,而大多数儿童书写的“火柴棍”也难以体现与文化的亲近感,换言之,儿童需要的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是一种自觉的文化心理。
(1)丰润底蕴,建构文化常识。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在教学一个简单的“女”字旁时,采取了以下三个步骤:①先出示两组字:“姜、姚、姬、嬴”和“好、姣、姝”,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很多姓氏都加上“女”旁表形,一些美好的字眼也用上女旁。②再出示一组字:“嫉、婪、嫌、妓、奸、妨”,学生再观察、思考,发现这些意思并不好的字也从女子旁。③引导学生对比进行质疑,“都从女子旁,为什么有时表示美好,有时又表示不好?”接着黄老师进行讲解,从以妇女为中心的上古母系氏族社会讲到男权社会,这样的一番讲述让学生恍然大悟,不仅解决了刚才的疑问,更感受到了祖国汉字所蕴涵的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方块汉字作为一种信息载体,是中国文化的缩微系统。”经过几度演变,今天的汉字大部分已是形声字,形旁是信息存储体,声旁是信息识别体,至于象形字、会意字,更是可以望文生义,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这样的特点是任何其它文字所不具备的。故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平时的写字教学应该尽量通过析解汉字的形义,让学生感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2)融入情境,提升人文素养。追求写字教学的“语文味”,就需要站在文化的视角,为儿童的文化心理适应提供一个全新的情境,激发儿童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与环境不适应的行为,使自身得以发展。
在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时,在引导学生要理解“道德难题”这一教学重难点时,我就从指导“德”字书写开始,从大部分学生写丢了“心”上的短横这一错误开始,教师适时点拨:“这一横就像摆在人们心上的一把尺子,衡量是非善恶,测量道德的高低。”这句话不仅纠正了孩子的书写错误,也道出了这个字的内涵,迸发出哲理,更有助于孩子理解文本,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了汉字乃至书写本身的价值意义,同时使孩子自身获得生命感悟,有助于人格成长和能力提升。
给予写字教学更多的时间,赋予写字教学更多的意义,多一些关注,多一些探究,让写字与阅读相生相长,用汉字的独特之美浸润写字教学的简单苍白,让语文课因写字教学而更加完整、更加充盈浓浓的“语文味。”
- 【发布时间】2018/7/31 9:36:41
- 【点击频次】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