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品德与社会的生活化教学

 

【作者】 丁京珍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青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以学生的学校生活为主线,选取了“我与学校”、“我与集体”“,我与自然”、“我与社会”等内容,就如何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正确认识自己与集体的关系,初步培养认识自然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等能力进行探究,让学生了解学校工作人员辛苦,通过参加集体活动,理公平、民主在生活中的意义,了解家乡自然环境,感受其发展变化,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培养小学生珍爱生命、尊重他人、关心集体和爱学校、爱自然、爱家乡。          
  因此这门课教与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溶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生的品德在生活中形成。《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学生的生活对本课程的构建具有重要价值。课程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素质。
  因此,德育必须在儿童的生活世界中进行。道德是一种生活,道德教育是为了生活,道德教育存在于儿童的全部生活中。
  一、生活化自然进入课堂
  一个好的导入能促进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对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品德与社会课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根植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让课堂导入生活化就显得很有必要。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往往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投入较多关注。比如与同学之间的愉快交往,在交往中怎样做到友爱互助是他们特别感兴趣的。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在执教《我们的学校》时,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几张同学们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照片,引起大家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的故事的回忆。顿时,教室里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一张张兴奋的笑脸自豪地向大家讲述着自己的快乐。
  这样的导入既让学生明白了好朋友之间的友爱、互助体现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又为后面教育学生懂得同学之间为何应该友爱互助、不欺负弱小、不讥笑和戏弄他人奠定了基础。
  二、生活化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过程是一堂品德与社会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它对教学任务的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活动过程中,把真实的生活再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加深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从而深化他们的认识。
  《安全伴我行》一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春游时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忽视安全的危险性。但是怎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这些?如果仅靠单纯说教,对于小孩子来说,太抽象、太笼统了,也很难理解接受。而且新课改后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再是一种凭空的说教,而是引领学生经历体验过程。有了体验,才会有所认识,有所感悟,有所收益,才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因此,我充分利用学生乐于探究的天性,改变以往只靠课堂上教师传授的方法,而是带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旅游景点,让学生亲自去观察,去调查游人、自己在爬山,乘车,过河等过程描绘出春游中容易被忽视的危险行动,引发小学生的共鸣,要求学生制作一张“春游安全提示卡”,引导他们思考在春游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安全和讲文明的意识与行为习惯。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学习医护小常识,“小小急救箱”为学生提供两则医护知识,目的激发他们学习医护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自护自救的能力,以及热爱生命的意识,鼓励通过交流,学生再次认识到安全春游对每个人乃至我们的社会意义十分重大。学生纷纷表示要把安全出游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并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周围的每一个人,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可见,过程和体验对孩子来说是一种生活积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源泉。
  三、生活化在课堂外的继续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和真实环境中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有时,教材内容不能全方位地概括各种情况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了使教学向学生的生活领域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现实生活和特定环境中进行探索,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判断,选择正确的行为,独立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创新性,这时,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向课外内容延伸,从而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生活、体验生活。
  在教完《同唱一首歌》后,学生明白了集体的事应当大家商量,商量事情时,要积极发表意见,并能听取别人的意见,服从集体的决定。但在实际生活中,比如怎样过六一儿童节,今年我们出哪些金点子?他们会怎样做呢?针对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设计了三个情境问题,教给他们商量事情的原则和方法,指导他们过民主生活,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关心集体的品德。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畅所欲言,献计献策,使每一个问题都有了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所设计的情境问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不仅全身心地参与,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很自然地学会了如何处理集体的事,知道集体的事情应当怎么商量,进一步加深了对集体的事应当大家商量的认识,取得了单纯说教所无法达到的效果。
  四、生活化家长社会的积极配合
  小学是心智成长阶段,从小形成的思想理念不仅会影响自身今后的发展,也会对家庭有巨大影响,对社会的发展造成巨大影响,同时,在小学生生长过程家长以及社会对他们影响也是很大的,会让他们模仿,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们的世界观,学校的教育再好,如果没有家长社会的积极配合,也会化为东流水。在平时教学中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参入。《春游归来》这课中,让每一位学生写一份(要求一同去出游的家长参入),其中,除了部分同学春游日记描写家乡美景,和许多美丽传说,家长拍摄大量图片,发现家乡环境美丽之处和巨大变化,成了摄影展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自己家乡思想感情,最可喜的是学生家长写的环境污染调查报告,例如《白色污染的危害调查报告》,1.展示实物,“什么是白色污染,孩子们拿来了,塑料袋。一次性筷子,饭盒,方便的同时污染环境,2.具体危害,家长与孩子各端一盆水,一是污染了的腥臭浑浊,有塑料垃圾在,二是不被污染的清澈透明,小鱼游来游去。3.采取措施,家长们拿出自己做的购物袋,表示:减少生活中的使用量,平时少用或不用塑料刀,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购物用袋子或篮子等这些对我们来说十分简单,如果每个人每天少用一只塑料袋全国十几亿,孩子一片震惊
  其次工厂李老板上台承诺:作为塑料生产厂家,在制作一次性塑料制品过程,采用新型的容易分解的材料,这些材料在段时间就会被微生物分解,对环境影响小
  最后环保部门要求对垃圾分类处理,把塑料制品从垃圾中分离出来,加强对废旧塑料制品回收。班里同学邀请所有人唱环保儿歌
  废电池,你别扔
  污染环境可不轻
  土壤、空气、地下水,
  需要我们来澄清。
  有了家长社会积极参入,把这门课的生活化更加拓展。学生课堂课后,学校校外,都在影响他们好的品行的形成,同时,学生也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带回家用于社会中,生活化。
  总之,小学平的与社会课的内容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生活环境日常生活都是思想品德教育的资源,这就要求我们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后在每一环节中都贴近生活相信我们的孩子更会热爱他们的学校、家乡、集体与祖国,在他们纯真的童年里留下美好的记忆,走进大自然,感受生活,把枯燥的知识化作活生生的他们喜欢的蓝天白云,小河流水,各种小动物等,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儿歌,童话、、故事、游戏等表达出来,生活中学会做人,学会有担当有责任,我们的未来也充满希望。
  • 【发布时间】2018/7/31 9:42:02
  • 【点击频次】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