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

 

【作者】 李兴文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永兴学区解集学校

【摘要】 美育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还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美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当今教育中的美育,就是要为社会造就一代新人,教师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以真正美的东西来熏陶学生的灵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和健康的审美观念,以促其个性全面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美育渗透;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方法;措施;
【正文】美育即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十分重要,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美育有着特殊的意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育健全的有力源泉。”这便点明了美育在个人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美育包括社会美育和学校美育,其中学校美育又包括各学科课程中的美育、环境的美化以及美育活动等方面。但在课程美育中人们往往认为责任只在音乐、美术等,却未能意识或重视到其它学科也都能够而且应该挖掘其中美的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中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下面笔者针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这一问题简要谈几点体会认识和具体做法:
  一、感受语文的意境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图文并茂的课文,如《桂林山水》、《长城》、《颐和园》、《九寨沟》等,若能正确地指导学生观察画面,便可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受意境美,这对理解课文内容也是大有帮助的。如教学《桂林山水》,教师可指导学生边读边观察,便可感到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桂林山水甲天下”之感,画面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再如教学《长城》,可通过观看图画,让学生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如果说,在语文课进行自然美、社会美的教育侧重于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培养的话,那么进行艺术美的教育则侧重于美的创造力的培养了,这主要是通过作文教学的手段来完成的。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后,他们就要开始试着写作了,通过观察、思考,便可对大自然中的景物、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描绘。如教《翠鸟》一文后,笔者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从静态到动态,又从颜色到形体等描写翠鸟的外形,使学生认识到作者是这样抓住翠鸟羽毛鲜艳及形体玲珑这两个特点,细致观察,才能写得具体形象,留下美的印象。然后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注意写作顺序、抓住特点。结合写作进一步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挖掘语文的语言美
  语文课本中的篇篇优秀作品,传递着各种信息和美。有起源于自然的文字美,如“月”字,会使人联想到夜空中或像镰刀或像玉盘的月亮,使人产生不尽的遐想之美;有诗句名篇美,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使人感受到雄伟气势之美;又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感怀之情……这些美的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观教育和审美能力培养的极好材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悟文章的艺术魅力。
  文章不是无情物,大部分课文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但如果教师不能身临其境,进入角色,只作为旁观者,作一般的叙述,学生是不能很好地受到美的感染。只有身临其境,与作品息息相通,才可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如何发挥自己的情感去激发、感染学生,这是教学艺术的更高层次。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人,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创设情景,让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跃然纸上。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田野,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进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去感受一下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运用移情想象,学生就会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洁白的荷花。音乐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丽的意境之中。
  唤起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结合。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与“美丽”,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取得理解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相统一的效果。
  三、体会语文的情感美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达到感受情感美的目的。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教师范读,让学生看老师读,注意老师的眼神、体态、手势变化等。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受震撼。又如《桂林山水》一文是这样描写桂林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影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作者成功地运用排比句式,语句对称工整。我们可通过引读、齐读、议读、分小组读等朗读方式,使学生体会出语言美的韵味来。
  总之,语文课堂需要美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深入理解新课标内涵,把小学语文教学与美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语言文字中丰富的思想内容,在教学中自然渗透美育内涵,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受到美育的熏陶,给沉闷的语文教学注入美的无限生机!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美”去放飞自已的梦想与希望。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文体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兴趣,挖掘学生的认知再创潜力,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自觉,并且在学习过程中达到自我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发展,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发布时间】2018/7/31 10:51:22
  • 【点击频次】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