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初中数学;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培养;
【正文】新课标明确指出“重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实践应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随着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应用数学与数学应用的发展,使得数学几乎渗透到了每一个科学领域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科学的深入发展越来越依赖于数学;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数学知识及其思想方法。数学作为科学的语言,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就应成为我们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一、提高数学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
早在一百多年前,伟大哲学家马克思就指出了数学是“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的科学论断。在这么多年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这论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美国学者道恩斯从浩瀚的书海中选择出16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著,并定名为“改变世界的书”,其中就有10本直接应用了数学;美国另一位学者在一份报告中又列举了1900年至1965年世界范围内社会科学方面的62项重大成就, 其中数学化的定量研究就占了2/3。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以上这些内容其效果应该比介绍某数学结论更重要。我们要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不仅要认识到数学中有计算,有逻辑,对提高人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有好处,而是要认识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中有许多非逻辑因素,有美的因素;数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数学与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数学为其他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方法和思想;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就是这些观念,就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进而提高重视程度,在学习时就会更加努力。
二、体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源于生活,其知识的实用性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量、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对数的应用有着精彩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等各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大贡献,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的问题来引入课题,为新课的开展搭建生活氛围平台,在提高生活应用性认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迫切性。概念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设计和运用与概念有联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能够从实际问题中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所学的概念原理,而且还能从其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反哺能力。例如,绝对值概念抽象难以理解,新课导入时设计:我们就可创设生活情境:在车站有两辆出租车载客向相反方向行驶同样路程,收取相同的车费,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只考虑其距离而不考虑其方向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引出绝对值的几何定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并认识到学习它的必要性。
三、运用生活实例,认识数学的工具性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反哺生活、服务生活。无疑数学就成为我们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了。正如新课标所言,数学既是一门语言,也是一种工具。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数学并不是仅仅为了解题。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一块内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应用很多。如我校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台以上,从第11台开始每台按70%计价,乙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 请说明理由。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最优化问题,如国情民意、生产生活、计划决策、市场营销、存货利息、用料造价、最佳投资、最小成本等实际问题,都常归结为函数问题求解。
四、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良好方法,既让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但是我们现行课堂很多教师乐意直奔主题教学,不注重情境教学。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激发调动的。新课标要求我们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在诱发学生思维参与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数学去解决。例如,我们常见到的数学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等基本上舍弃了生活中的原型,已变成了抽象程度很高的数学形式,在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接受、理解,我们应将其转变为教育形态;亦即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形象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容易接受有关知识,并渗透数学应用的意识。例如在引入函数的概念时,我们不妨提出如下事实:有“省内通”和“神州行”两种手机片,“省内通”月租27元,每分钟通话0.2元;“神州行”免收月租,每分钟通话费0.6元,请问使用哪种手机更划算一些呢?显然这是一道通话时间与通话费用之间的一个函数问题。有这样的生活问题吸引学生,学生怎能不主动去学习?怎能学不好函数问题?诸如此类的生活实例是很多的,它们都是数学课堂丰富内容的组成部分。如果能在数学教材中添加更多的生活化材料,如果教师的课堂上有更多的实践内容,不仅学生能乐于学数学,而且能主动自学数学。
总之,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师应树立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思想,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增强自身应用意识的同时,积极创建生活平台,引导学生在建模、去模的应用化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发展应用意识,使学生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伊秀珍,初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继舟,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浅析[J].才智,2011年。
[3]牛帅,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J].中学生数理化,2011年。
一、提高数学认识,让学生懂得数学的价值
早在一百多年前,伟大哲学家马克思就指出了数学是“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的科学论断。在这么多年的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中,这论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美国学者道恩斯从浩瀚的书海中选择出16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专著,并定名为“改变世界的书”,其中就有10本直接应用了数学;美国另一位学者在一份报告中又列举了1900年至1965年世界范围内社会科学方面的62项重大成就, 其中数学化的定量研究就占了2/3。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以上这些内容其效果应该比介绍某数学结论更重要。我们要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不仅要认识到数学中有计算,有逻辑,对提高人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有好处,而是要认识到数学的产生和发展中有许多非逻辑因素,有美的因素;数学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数学与人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数学为其他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和基础、方法和思想;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就是这些观念,就会影响学生对数学的认识,进而提高重视程度,在学习时就会更加努力。
二、体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数学源于生活,其知识的实用性是广泛的,大至宏观的天体运动,小至微观的质量、中子的研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曾对数的应用有着精彩的描述: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等各方面,无处不有数学的重大贡献,学习数学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层面上而必须学会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以真实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的问题来引入课题,为新课的开展搭建生活氛围平台,在提高生活应用性认识的同时,增强学生学习迫切性。概念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设计和运用与概念有联系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不仅能够从实际问题中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所学的概念原理,而且还能从其中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反哺能力。例如,绝对值概念抽象难以理解,新课导入时设计:我们就可创设生活情境:在车站有两辆出租车载客向相反方向行驶同样路程,收取相同的车费,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只考虑其距离而不考虑其方向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引出绝对值的几何定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绝对值的定义并认识到学习它的必要性。
三、运用生活实例,认识数学的工具性
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反哺生活、服务生活。无疑数学就成为我们解决生活问题的工具了。正如新课标所言,数学既是一门语言,也是一种工具。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学数学并不是仅仅为了解题。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例如,函数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一块内容,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应用很多。如我校计划购置一批某型号电脑,市场价每台5800元,现有甲、乙两电脑商家竞标,甲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购买10台以上,从第11台开始每台按70%计价,乙商报出的优惠条件是每台均按85%计价,两家的品牌、质量、售后服务均相同,假如你是该校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你选择哪家? 请说明理由。让学生了解如何提高经营和消费的决策能力。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最优化问题,如国情民意、生产生活、计划决策、市场营销、存货利息、用料造价、最佳投资、最小成本等实际问题,都常归结为函数问题求解。
四、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学以致用是数学学习的良好方法,既让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又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但是我们现行课堂很多教师乐意直奔主题教学,不注重情境教学。这是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激发调动的。新课标要求我们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在诱发学生思维参与下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用数学去解决。例如,我们常见到的数学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等基本上舍弃了生活中的原型,已变成了抽象程度很高的数学形式,在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接受、理解,我们应将其转变为教育形态;亦即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形象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容易接受有关知识,并渗透数学应用的意识。例如在引入函数的概念时,我们不妨提出如下事实:有“省内通”和“神州行”两种手机片,“省内通”月租27元,每分钟通话0.2元;“神州行”免收月租,每分钟通话费0.6元,请问使用哪种手机更划算一些呢?显然这是一道通话时间与通话费用之间的一个函数问题。有这样的生活问题吸引学生,学生怎能不主动去学习?怎能学不好函数问题?诸如此类的生活实例是很多的,它们都是数学课堂丰富内容的组成部分。如果能在数学教材中添加更多的生活化材料,如果教师的课堂上有更多的实践内容,不仅学生能乐于学数学,而且能主动自学数学。
总之,随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初中数学教师应树立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思想,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在增强自身应用意识的同时,积极创建生活平台,引导学生在建模、去模的应用化实践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能力,发展应用意识,使学生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伊秀珍,初中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继舟,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浅析[J].才智,2011年。
[3]牛帅,新课标理念下数学教学的几点反思[J].中学生数理化,2011年。
- 【发布时间】2018/9/2 10:35:33
- 【点击频次】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