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根据学生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 学生差异;分层教学;
【正文】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差异”已成为教学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新课标提出:“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分层教学。本文探讨的是在不打破传统的课堂模式下实施分层教学。其指导思想是:(1)突出素质教育的三种特性:基础性、全体性、发展性;(2)为每个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更为平等的教育机会;(3)坚持因材施教,分层指导的原则。那么,怎样做好分层教学呢?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以及体会。
一、掌握学生差异状况,实施分层教学
多年课堂教学发现,学生中存在着四种差异,即学习基础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学习习惯的差异和心理素质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后,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时,正视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针对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基础,开展与他们的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活动,能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并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所谓分层教学不是降低教学要求,放弃差生的基础教学,而是有意识的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内在潜力的充分发挥,逐渐向整体优化发展。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愿接受低层次教学,甚至产生心理上的抵触。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的觉悟,使其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做学习的主人。再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使全体学生学有所得。主要策略如下:
1、学生分层。首先对学生应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为此本人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评价。再根据学生上课表现、作业情况、认知基础、本人意愿、心理素养等因素,把班上的学生分成A、B、C三层次,做到“心中有数”。A层:知识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学习习惯差,心理素质差,课堂上常表现出思想不集中。B层: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缺乏主动性,但对数学有一定兴趣,有求知欲望,愿意提出问题。C层:知识基础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求知欲望强烈,心理素质好,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能刻苦钻研。
2、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分层,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不同,来设置各个层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和学生的基础结构相适应。A层学生的目标是能模仿例题,解答问题,独立并当堂完成作业或基本练习。B层学生的目标能主动解决问题,能比较灵活地运用学过的新知识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力求取得良好的成绩。C层学生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拓展思维、尝试创新,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在学习团体中有一定引领作用。
三、分层教学的形式
1、授课分层.每堂课大约用30分钟的时间完成基本教学目标,余下的时间进行课堂知识拓展和对基础薄弱学生进行辅导。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计算125×88,对A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掌握。为此,可把例题分成四个问题:(1)125×8;(2)125×80;(3)1000+10000;(4)125×88;第(1)、(2)、(3)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计算正确,第(4)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计算正确,还要求C层次的学生会用简便方法正确计算出来。课堂提问也分层次:A层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容易忘记。他们只能解决的课本上的转弯少,难度不大的问题;B、C层次的学生,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应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并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在学生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后,我提出了三个问题:(1)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2)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3)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与正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第(1)问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能回答出来。第(2)、(3)问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能回答出来。C层的学生还要说出理由。这样,让学生在质疑解惑中思维得到发展,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
2、练习分层。练习能促使学生巩固刚刚获得的知识,灵活应用,并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要精选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学生在解题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有别。课堂上教师一般都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优生”身上,而忽略了“学困生”和“中等生”使他们“倍受冷落”和“简单乏味”的数学学习中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发展的良机。因此,我对课堂练习的处理:在精心挑选练习题型后,在课堂上做练习之前提出要求,(1)你能做多少题就做多少题;(2)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这就激发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还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机会。
我对课后练习的处理:除了每天统一布置课后练习外,还多出1至3道较难或趣味性、理论性较强的题目。让“学优生”们能吃得饱,吃得好,这样就提高他们学习能力,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另外,班级人数多,“学困生”也多,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一一顾及,问题往往因得不到及时解决而积少成多。于是我让“优生”当“助教”,“学困生”当“学生”。让“学困生”和“优生”双向选择“助教”和“学生”。课堂上,“优生”和“学困生”同坐一桌,一般情况下,由“助教”完成学习任务后负责检查、辅导其“学困生”的课堂练习。这样,“优生”和“学困生”从中受益,不仅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而且从小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协助精神。还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
3、作业分层。A层学生的作业主要是巩固所学基础知识,以落实双基为主;B层学生的作业主要是完善双基,掌握解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C层学生的作业除了复习巩固性外,还要设置一些挑战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重在发挥潜能.例如在《简易方程》作业设计中:要求A层学生会解简单的方程;要求B层学生基本熟悉解题步骤;要求C层学生能用方程进行综合应用题训练。让每个学生做适合自己的练习,不但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暗箱分层和动态分层。为了不让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半点伤害,分A、B、C三层的具体对象只有教师心里清楚,对某一个学生而言他心里也明白,但在集体中是模糊的,这就是暗箱分层。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测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分层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上一个层次,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这就是动态分层。暗箱分层和动态分层充分体现出分层只是一种教学策略,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分层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人备课时,从目标的确定、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都考虑A、B、C三层学生,包括材料的选择、练习的编排等。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精细化,辅导的方式,作业的批改,试卷的命制,也都考虑A、B、C三层学生。本人还不断地去学习,面对新问题,寻求新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有效的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既着眼于学生的当前发展,又关注于学生的后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孝国,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考试周刊;2011年04期
[2]陈晜,根据学生认知方式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A];中国教育报;2000年
一、掌握学生差异状况,实施分层教学
多年课堂教学发现,学生中存在着四种差异,即学习基础的差异、接受能力的差异、学习习惯的差异和心理素质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后,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时,正视学生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层次,针对各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基础,开展与他们的学习相适应的教学活动,能使所有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并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所谓分层教学不是降低教学要求,放弃差生的基础教学,而是有意识的促进各层次学生的内在潜力的充分发挥,逐渐向整体优化发展。少数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不愿接受低层次教学,甚至产生心理上的抵触。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提高学生的觉悟,使其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做学习的主人。再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使全体学生学有所得。主要策略如下:
1、学生分层。首先对学生应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为此本人广泛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评价。再根据学生上课表现、作业情况、认知基础、本人意愿、心理素养等因素,把班上的学生分成A、B、C三层次,做到“心中有数”。A层:知识基础差,学习方法差,学习习惯差,心理素质差,课堂上常表现出思想不集中。B层: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缺乏主动性,但对数学有一定兴趣,有求知欲望,愿意提出问题。C层:知识基础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求知欲望强烈,心理素质好,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能刻苦钻研。
2、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分层,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的不同,来设置各个层次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和学生的基础结构相适应。A层学生的目标是能模仿例题,解答问题,独立并当堂完成作业或基本练习。B层学生的目标能主动解决问题,能比较灵活地运用学过的新知识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力求取得良好的成绩。C层学生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拓展思维、尝试创新,在学习中能发现问题,并有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在学习团体中有一定引领作用。
三、分层教学的形式
1、授课分层.每堂课大约用30分钟的时间完成基本教学目标,余下的时间进行课堂知识拓展和对基础薄弱学生进行辅导。如在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计算125×88,对A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掌握。为此,可把例题分成四个问题:(1)125×8;(2)125×80;(3)1000+10000;(4)125×88;第(1)、(2)、(3)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计算正确,第(4)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计算正确,还要求C层次的学生会用简便方法正确计算出来。课堂提问也分层次:A层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问题,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容易忘记。他们只能解决的课本上的转弯少,难度不大的问题;B、C层次的学生,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应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并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例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时,在学生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后,我提出了三个问题:(1)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2)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3)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与正方体的体积有什么关系?第(1)问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能回答出来。第(2)、(3)问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能回答出来。C层的学生还要说出理由。这样,让学生在质疑解惑中思维得到发展,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
2、练习分层。练习能促使学生巩固刚刚获得的知识,灵活应用,并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要精选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学生在解题时,教师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多,学生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的差异有别。课堂上教师一般都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优生”身上,而忽略了“学困生”和“中等生”使他们“倍受冷落”和“简单乏味”的数学学习中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发展的良机。因此,我对课堂练习的处理:在精心挑选练习题型后,在课堂上做练习之前提出要求,(1)你能做多少题就做多少题;(2)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这就激发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还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机会。
我对课后练习的处理:除了每天统一布置课后练习外,还多出1至3道较难或趣味性、理论性较强的题目。让“学优生”们能吃得饱,吃得好,这样就提高他们学习能力,满足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
另外,班级人数多,“学困生”也多,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一一顾及,问题往往因得不到及时解决而积少成多。于是我让“优生”当“助教”,“学困生”当“学生”。让“学困生”和“优生”双向选择“助教”和“学生”。课堂上,“优生”和“学困生”同坐一桌,一般情况下,由“助教”完成学习任务后负责检查、辅导其“学困生”的课堂练习。这样,“优生”和“学困生”从中受益,不仅起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而且从小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互助的协助精神。还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
3、作业分层。A层学生的作业主要是巩固所学基础知识,以落实双基为主;B层学生的作业主要是完善双基,掌握解题的基本规律和方法;C层学生的作业除了复习巩固性外,还要设置一些挑战性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重在发挥潜能.例如在《简易方程》作业设计中:要求A层学生会解简单的方程;要求B层学生基本熟悉解题步骤;要求C层学生能用方程进行综合应用题训练。让每个学生做适合自己的练习,不但减轻了学生过重的作业的负担,更重要的是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4、暗箱分层和动态分层。为了不让一个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半点伤害,分A、B、C三层的具体对象只有教师心里清楚,对某一个学生而言他心里也明白,但在集体中是模糊的,这就是暗箱分层。而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测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分层教学目标。鼓励学生上一个层次,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这就是动态分层。暗箱分层和动态分层充分体现出分层只是一种教学策略,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分层教学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人备课时,从目标的确定、方案的设计和实施,都考虑A、B、C三层学生,包括材料的选择、练习的编排等。每一个教学环节的精细化,辅导的方式,作业的批改,试卷的命制,也都考虑A、B、C三层学生。本人还不断地去学习,面对新问题,寻求新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有效的分层教学,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各个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施教的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既着眼于学生的当前发展,又关注于学生的后继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孝国,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J];考试周刊;2011年04期
[2]陈晜,根据学生认知方式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A];中国教育报;2000年
- 【发布时间】2018/9/2 10:43:09
- 【点击频次】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