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教育

 

【作者】 周林忠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官庄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成为共识。学校教育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而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实行创造教育已势在必行,也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流,《创造活动》是素质教育的最佳教材,不但要上好《创造活动》这一课程,而且要把创造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
  我在进行创造教育这一实验中,注意把创造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学习字、词、句、篇的基础上,且有一定的创造能力。
  语文教材的第一册内容十分丰富,体裁多样,有童话、儿童生活故事、科学小故事、儿歌、古诗等,每课中尽可能地配有新颖的插图,由浅入深地给儿童讲一些知识和道理,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维能力。
  为了达到发展思维之目的,我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教材这一特点,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创造教育。
  一、 讲故事
  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讲故事也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在进行故事性较强的语文教学时,我让学生在熟珊读和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读、思仪加老师的点拨,再自编、自讲、自演一段与之内容相关的故事,进行学习中的再学习,使他们的创造性与日俱增。
  如:《小公鸡和小鸭子》一文,主要写了小公鸡和小鸭子互相帮助的故事。这一故事使小学生懂得了伙伴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道理。我根据这一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讲自己编的故事《小公鸡和小鸭子》。通过这一故事的记叙,使学生懂得小伙伴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这样不但对课文内容又进一步理解,而且学生在 “讲故事”的过程中,能穿插财自己的看法及感受,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一过程又是学生回忆往事组织材料的过程。
  二、表演
  表演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措施。因为现在的孩子,从小在幼儿园经常训练节目,有的也具有一定的演技。把这一演技在语文课上表现出来,对开发智力有着重大作用。如:我在进行《小山羊》一课时,采用表演的方式,把五个同学分别扮演小山羊、小鸡、小猫、小狗和小牛这几种动物。表演开始时,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活灵活现地把这几种动物的动作及特点表现出来。对话更有趣,语气、音调各自不同,都恰到好处地模仿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而 “小观众”们也随着他们的表演发出阵阵笑声,时而插上几句,时而跟着比比划划,有时还主动评论一番。通过这样的表演活动,学生们不但真正了解了不同动物喜欢的食物不同。而且同时磨练了他们动作、手势和语调的灵活运用,使他们在表演中接受知识,在表演中得以创新。
  三、补叙
  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根据课文的开头或结尾,引导学生想象以前或以后会发生的事情,并把想象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小猫种鱼》一课的结尾是: “它想到了秋天,一定会收到很多小鱼。”我启发学生想象以后的事情,使学生在所学课文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语言环境。我给这样一句: “秋天到了,……”启发学生补叙,想象秋天小猫收鱼的情景,要求刚一提出,同学们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展开丰富的想象,各抒己见,设法各不相同,但想象得都比较合理。有的同学这样说: “秋天到了,小猫选了一个很好的天气,拿着一个大筐和一把铁锹,很高兴地向地里走去,它要去收鱼呢。可到了地里一看,‘咦,怎么什么也没长出来?’它就开始挖地,费了很大力气,挖出了一条烂鱼。这时它想: “我为什么收不到鱼呢?”于是它去问农民伯伯,农民伯伯说: “傻孩子,小鱼不是种在地里的,它长在水里,离开了水,就不能生存。要想收到很多鱼,那要把鱼苗放到水里才行啊!”小猫听了很伤心,再也不做这样的傻事了。”听,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够想象得如此合理,表达得如此通顺。这正是积极上好《创造活动》这一课程,并把创造教育渗透到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以上几种形式进行创造教育,不仅可以取得优异成绩,完成教学任务,更能训练学生提高表达、思考、表演、想象等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开拓智力视野。
  • 【发布时间】2018/10/10 19:21:24
  • 【点击频次】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