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关键词】 ;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声音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的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以学生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数学教师就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原本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生活化,使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喜欢数学。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处于学龄初期的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信息技术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可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图象,让抽象性的东西形象化,让枯燥的数学生动起来,从而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起老师枯燥的说教,学生更乐意这样接受新知识。如:我在教授《数数》一课中,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花朵,形象生动可爱的小动物等作为课件内容,以引起学生们的审美感,有时还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在教学《比较》时,多媒体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
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欢悦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鸭妈妈和鸡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鸡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鸭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分小组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识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我们的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如在《认识时间》一课当中,很多学生对时间的描述不够准确,比如:8时5分,在钟面上显示时针走过8,分针指向1,所以是8时5分。学生们在时针走过8的描述当中不能准确了解走过的含义,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播放可以让学生清晰的感受到时针走过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三、应用信息技术组织练习,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应用
数学学科的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必要技能、培养数学思维及发展智力的重要教学方法,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指导的教学手段之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要环节。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可以通过提供大量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解决许多数学练习册中练习题形式相对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人机互动练习的及时反馈与教师指导的综合作用,解决大部分课堂练习或课外练习中教师批阅和指导相对滞后的问题;可以通过基于不同学习基础的不同层次学习路径设计,以及提供每一个学习路径中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的练习题,解决班级教学中教师统一化数学指导与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路径需求不统一的问题,同时解决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无法有效实施“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指导问题。总之,应用信息技术组织课堂练习,可以实现“整体与个体”发展的统一,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对学生的分层指导,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应用。
例如《三角形的特性》的课程核心内容教学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简易多媒体技术,设计“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和“应用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题,用竞答的方式,组织学生首先完成“基础练习”的试题并对掌握不佳的知识点和容易犯错的题目进行重点分析和指导;然后出示以文字或图片形式为主的、结合现实问题的应用型“拓展练习”,组织学生以个人独立练习和小组合作练习的方式进行巩固和查漏补缺。第三个环节,教师播放提前遴选或录制好的相关生活现实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现实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得出解决方法和问题的答案。这三个层次的练习题分层、分类,从掌握基础知识到学会现实应用,逐渐深入,也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应用。另外,有条件的教师,也可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设计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通过人机互动的“连连看”“大家来找茬”“竞赛与抢答”等多个游戏环节巩固所学,并在练习中得到教师预设好的对每一道题的及时的反馈,寓教于乐,真正实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有趣”的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是一件复杂的工程,这要求老师对于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结合到教学中时,要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并不是简单的把现代信息技术搬到学校就可以的。所以在这方面需要老师的自我提高与学校的重视,除了学校定期组织的培训和校内的研讨会,老师自己私下也要钻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要特别注意,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应避免学生因熟悉了现代信息技术而生疏了数学知识的情况出现。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兴趣和注意的动因常常是那些具体、直观的事物。处于学龄初期的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信息技术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可向学生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图象,让抽象性的东西形象化,让枯燥的数学生动起来,从而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在数学活动中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起老师枯燥的说教,学生更乐意这样接受新知识。如:我在教授《数数》一课中,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花朵,形象生动可爱的小动物等作为课件内容,以引起学生们的审美感,有时还用拟人化的手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想象。在教学《比较》时,多媒体课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开心!”……
这样,美丽的画面和学生生活体验融合在一起,欢悦的笑容已经在孩子们的脸上绽开。于是转入鸭妈妈和鸡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鸡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鸭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分小组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同时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感知知识形成过程,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如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只满足于让学生“记”一些知识点,而不关注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内涵,学生们就会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对那些比较抽象的学习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克服“在原有的认识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我们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教学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以其较强的刺激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我们的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如在《认识时间》一课当中,很多学生对时间的描述不够准确,比如:8时5分,在钟面上显示时针走过8,分针指向1,所以是8时5分。学生们在时针走过8的描述当中不能准确了解走过的含义,通过多媒体视频的播放可以让学生清晰的感受到时针走过的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三、应用信息技术组织练习,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应用
数学学科的课堂练习是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形成必要技能、培养数学思维及发展智力的重要教学方法,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情况并及时反馈指导的教学手段之一,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必要环节。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整合,可以通过提供大量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解决许多数学练习册中练习题形式相对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人机互动练习的及时反馈与教师指导的综合作用,解决大部分课堂练习或课外练习中教师批阅和指导相对滞后的问题;可以通过基于不同学习基础的不同层次学习路径设计,以及提供每一个学习路径中具有开放性和层次性的练习题,解决班级教学中教师统一化数学指导与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路径需求不统一的问题,同时解决班级学生人数较多无法有效实施“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指导问题。总之,应用信息技术组织课堂练习,可以实现“整体与个体”发展的统一,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实现对学生的分层指导,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应用。
例如《三角形的特性》的课程核心内容教学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借助简易多媒体技术,设计“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和“应用练习”三个层次的练习题,用竞答的方式,组织学生首先完成“基础练习”的试题并对掌握不佳的知识点和容易犯错的题目进行重点分析和指导;然后出示以文字或图片形式为主的、结合现实问题的应用型“拓展练习”,组织学生以个人独立练习和小组合作练习的方式进行巩固和查漏补缺。第三个环节,教师播放提前遴选或录制好的相关生活现实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研究现实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得出解决方法和问题的答案。这三个层次的练习题分层、分类,从掌握基础知识到学会现实应用,逐渐深入,也实现了数学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应用。另外,有条件的教师,也可以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设计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练习题,通过人机互动的“连连看”“大家来找茬”“竞赛与抢答”等多个游戏环节巩固所学,并在练习中得到教师预设好的对每一道题的及时的反馈,寓教于乐,真正实现“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有趣”的教学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合,是一件复杂的工程,这要求老师对于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结合到教学中时,要经过系统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并不是简单的把现代信息技术搬到学校就可以的。所以在这方面需要老师的自我提高与学校的重视,除了学校定期组织的培训和校内的研讨会,老师自己私下也要钻研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之间的相关知识,而且还要特别注意,信息技术的应用是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应避免学生因熟悉了现代信息技术而生疏了数学知识的情况出现。
- 【发布时间】2018/10/10 19:24:01
- 【点击频次】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