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略论生活化写作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展开

 

【作者】 唐反帝

【机构】 南充市高坪区凤凰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英国浪漫派诗人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序》中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这种强烈的情感源自真切的生活体验。小学生正处在无忧无虑的童年,那颗无邪的童心可以真诚、敏锐地观察生活、描述生活,生活化写作的提倡正可以让他们从封闭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生活,把童年的吉光片羽铺写成锦绣华章。那么什么是生活化写作呢?王天福在《童心在作文教学中飞扬》中说:“所谓生活化写作是将写作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本文从理论依据、教学模式等方面对生活化写作作出比较深入的探讨。
  一、生活化写作的意义
  陆游在《示子遹》一诗中说:“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怪奇亦间出,如石漱湍濑。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首诗写出陆游先后向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学习辞藻,但最终获得写诗三昧的却是诗外之功夫,即“功夫在诗外”。而诗外的功夫究竟何指呢?陆游在另一首教子诗《示子聿》中说:“纸上得来终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可见诗歌乃至文学的写作固然与语言的习得,即文本阅读、写作摹仿有关,更与个人的生活体验、情感经历水乳交融。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在美丽的自然风光中,在与同伴的嬉戏玩耍中,经过教师的适当疏导儿童常常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课文——生活——写作的紧密结合
  生活化写作是要把写作与生活密切关联起来,所以教师应当引领学生从课文走向生活。如学习《五彩池》一文后可以让学生毛遂自荐的作小导游,向小游客(其他学生)介绍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又如《称象》一课详细记述了曹冲聪明的称象方法,通过阅读和演示学生也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下面这个活动:请不同的学生扮演曹操手下人依照曹冲说的方法称出大象重量,并且要求在演示中应当加以解说。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转化和重组了文本中的语言,促进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而且通过不同学生的扮演也能让学生在比较不同扮演者解说的差异时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除了摹拟课文、创造生活情景外,还可以从语言形式的课文文本直接走向真实、丰富的自然生活。如在学习了《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或者让学生按照地域原则自由组合成几个小团体在课余或周末到公园或附近有树有鸟的地方观察、表达想法。这时候就形成了一个积极的、快乐的创作小群体:有爱好唱歌的同学清唱“我是一只快乐的小小鸟”,立刻有学生接上“榕树是我温暖的家”,又有学生接上“这里有我的兄弟姐妹”,另一位同学甚至脱口而出“我们无拘无束地幸福生活”。通过切身观察和交流,学生们再把各自所见所闻写下来,教师予以评点、修改,学生对课文——生活——写作的整个转化过程便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生活——写作——课文的相互关照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如果教师把学生的目光引入生活,细心引导他们到生活中去观察,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和情感经验。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教师可有意识、有组织地将学生引向大自然,指导他们用好奇的双眼观察变化万千的事物。春天来了,引导学生观察小溪潺潺,杨柳依依;夏天到了,引领学生前往绿荫,窥探夏之苍翠;秋天来了,看那金色稻穗幸福依偎在农人的小院;冬天降临,细数那雪花的瓣数……在生动的画面、愉快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就会让写作变成一件愉快的艺术旅行。最后,还应当尽可能地把所写生活与相关课文进行对读,让学生在比较中,逐步形成美的鉴赏能力、美的表达能力,在比较中建立写作与阅读的兴趣。如在写《春天的公园》、《我们的校园》等作文时,就可引领学生提前一到半个月先行参观某地,然后让学生写作。在真正写作《春天的公园》、《我们的校园》时,结合课文《黄山的奇石》对千形万态的石头的描写探讨想象在作文中的运用,并让学生比较自己以及其他同学和课文的描写、想象有什么差异,哪一个可能更好一些。这样反复的讨论、交流、比较,有助于学生在对比中甄别优劣,借鉴好的词语和篇章技法。
  四、课文是生活、写作之间的重要津梁
  生活化写作不是放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摸爬滚打,写作应该是即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语言能力、情感表达能力都还刚刚起步,需要有一个合适的表达渠道、表达方式,而课文是教育专家通过认真鉴别,经过时间检验的精品,不仅语言规范、文采斐然,还传递了正面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以课文为范本循序渐进地教学有利于学生按照不同的年龄特点有序地提高写作巧。当然,我们也不能株守于课文。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培养必须与灵活多样的课文教学相匹配才能事半功倍。如何灵活运用课文在写作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呢?这就要在课文——生活——写作、生活——写作——课文的两种生活化写作模式中准确定位课文的位置与功能。在第一种模式中,课文是写作的基础,学生在课文中获得了词汇、语法、表达技巧等写作基本技能,这些技能在生活——写作这一阶段得到了检验与锻炼,这正是陆游“数仞李杜墙,常恨欠领会。元白才倚门,温李真自郐”的师法古人的阶段。但这时候无论怎么学习、借鉴,也只能是“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更应该注意生活——写作——课文这一模式的锻炼。这一模式的“生活”就是陆游所说的诗外功夫,写作是对生活体验的语言表达,课文又是这一表达的检验。第一个模式源于课文,第二个模式终于课文,这就是说生活化写作应该由课文开始最后又要落实到课文。课文,是教师教授、学生学习的媒介与纽带,尊重这一纽带就是尊重教学规律,我们的写作教学就能长足进步;疏离课文就是违背教学规律,我们的写作教学就很难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古代书画家在讲论技艺时会提到三个阶段:师法古人、师法自然、中得心源。写作也是如此。课文就是古人,生活就是自然,学生的观察、体会就是中得心源。教师在教学中明白了这三者的关系,也就掌握了生活化写作教学的要领。
  • 【发布时间】2018/10/10 19:34:12
  • 【点击频次】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