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保证备课质量 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 邓小林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小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数学的教学效率首先取决于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目标制约着课堂的进程与发展。教师备课的重要指导思想不是备教师怎样“教”,而是备学生怎样“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精心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预设学生对哪部分内容学习困难大,应该如何实施,对哪部分内容学生容易产生分歧或独特见解,如何应对等。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怎样才能上好每一堂课?课堂45分钟是否有效,归根结底,首先取决于备课,我们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一、认真备好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最重要的根本性资源, 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学生依于教材,超越教材,深度开掘体现教材中所潜存着的情感因素、理性因素、思辩因素和审美因素,激发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悟,从而实现教材与人的双向联系。认真备好教材就是要对教学目标定位得当。首先要正确理解教材,找到教学内容知识的生长点和落脚点,以及在整个单元和整册教材中的作用和地位。其次要关注学生的实际,留足弹性空间。最后目标设置要多元但不要空泛。
  案例《角的初步认识》目标制定
  教师A:
  1、使学生在生活中的角中初步认识角,知道角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能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在找角、画角的过程中感受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及动手能力
  教师B:
  1、使教师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在找角、画角的过程中感受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通过观察角、创造角等,培养观察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及动手能力。
  每每一些教案的教学目标:除了一些具体目标外时常见到如下描述:形成了良好探究学习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推理和概括能力等。那么大的目标应该是整个数学学科,甚至多个学科一起培养才能实现的目标,怎么成了一课时教学要实现大的目标?
  二、更要备好学生
  教师设计一堂课就好比厨师做一道菜一样,厨师做菜之前先得看吃饭人的口味喜好,裁缝制衣前先得量好穿衣者身高尺寸,发型师造型前先得了解客人的着装风格。课标始终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教师的教学当然是为主人服务,服务之前理所应当该了解主人的状况吧!备课更要备学生,道理非常浅显。
  1、找准学生的起点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所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新知最重要的因素。
  案例《百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组织一场投篮比赛,规定每班派一名选手参赛,不过六一班有三名学生报名,他们投篮的水平都不错,这是他们平时练习的情况:
  队员      投中个数
  1号队员        22
  2号队员        17
  3号队员        43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这班的班长,你会推荐第几号队员参赛呢?为什么?
  师:接着看
  队员  投篮总数  投中个数
  1号队员 25       22
  2号队员 20       17
  3号队员 50       43 
  师:有了投篮总数,现在你准备推荐谁?
  教学以“选人参加投篮比赛”这一情境为契机,引导学生思考。教师在否定学生知识结构中已有的比较方案后“逼迫“学生去思考、创造。本案例教师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很好地把握了教学的起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案例2:二年级《可能性》
  这节课从学生的逻辑认识起点来看,对于“慨率”事件的产生似乎是空白,但是从学生的现实认知起点来看,在学生的经验和生活储备中,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对“慨率”事件中所描述的“可能”“一定”“不可能”等有所感悟。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剪刀、石头、布”的游戏吗?谁愿意和老师来玩玩?玩之前猜猜我和xx同学谁会赢?
  生:可能xx赢、可能老师赢、可能打平(教师板书:可能)
  师:现在我告诉大家,如果这次我出“剪刀”,结果会怎样?
  生:我出“石头”一定赢老师;出“布”一定输给老师;出“剪刀”就打平。(板书:一定)
  师: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事可以确定它会发生的结果,有的事不能确定它会发生,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较好地把握了学生的起点。课的开始没有用“抛硬币”游戏,而是与学生一起玩“石头、剪刀、布”,由此提取学生头脑中所储备的“可能”“一定”等信息。这一设计搭建了一条让学生顺利接触新知的“绿色通道”
  2、 “精心”做好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课堂生成也需要预设,精彩的课堂生成更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让预设与生成珠联璧合、和谐共生,使一堂平淡的课呈现“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所以教师在备学生时要“精心”做好预设。
  (1)、预设要有效——让知识生成成为自然
  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数学课堂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享受教师服务的过程。理想的课堂是在价值引导下自主建构的过程,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生成”是一个思考活动的过程,在一节成功的数学课上,应该通过有效的“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因此,我们应在有效的“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主动建构,让知识生成成自然,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案例1《笔算乘法》:
  师:12乘3除了估算,口算,还可以怎样算?
  生1:笔算,先从个位乘起,用3去乘2得6,积的个位写6,再用3去乘1得3,积的十位写3,结果是36。
  生2:我觉得从十位算也可以啊,12乘3得36。
  师:这两种算法都行吗?
  学生开始争论起来
  师:那么咱们来试做18乘3看看!
  生1:应从个位乘起,如果从十位算起的话,应先写十位的积3,等个位算好后进2的话又要把3擦掉,改为5,那多麻烦啊!
  生2:可是我还觉得从十位算起也可以啊,不就改一次积吗?
  师:这位同学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很有个性啊。那么就请大家和他一起再来接受一下考验吧!
  师:25乘9,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生:天啊,这样的题目如果也从十位算起的话,那岂不是自讨苦吃啊。
  教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法,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行进位等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教师“精心”预设,抓住学生认知上的局限与盲点,因势利导,让学生挑战连续进位的题,自然而然地得出:“还是从个位算合理方便!”这一体验结果。
  (2)、预设要为生成留足空间——让思维产生碰撞
  教学中有弹性的预设教学内容,为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与教学文本、教学环境以及教师和同学思维的碰撞中产生“火花”,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生成。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设计应是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给生成留足空白,留有空白的预设才是生成的生态环境,它的操作定义应该是精心而不精细、预设更应预计。精心而不精细。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精心的安排,但精心不等于精细。精细了必然丝丝人扣,必然天衣无缝,生成就无立锥之地。
  案例、《三角形边的关系》
  教学让孩子们用一根塑料管先剪成三段,然后再摆三角形。
  生1:我们先把这根小棒剪成一长一短两段,再把这根短的剪成两段。(边演示边讲)
  师:这三根小棒就不能摆成三角形了吗?
  生:当然!你看,这一根小棒太长了。
  师:跟谁比它太长了?
  生:跟另外这两根短的小棒比,它比这两根“合”在一起还要长。
  生:老师,我还发现两根较短的小棒没有“碰头”。
  师:怎么没有“碰头”呢?(学生展示)了不起的发现!这两个头“碰”不到一起,那怎么能摆成三角形呢!
  师:这样,不是正好都“碰头”了吗?怎么就还摆不成呢?
  生:中间“拱”不起来!
  师:有没有“拱”起来的,你是怎样“拱”起来的?(请同学畅言)
  生:三根小棒的头“碰”头,其中两根小棒中间能“拱”起来就可以摆成了。
  师:(惊奇地)太妙了!这里怎么才会“拱”起来呢?
  生:只要较短的两根的小棒合起来比第三根小棒还长,它就会“拱”起来了。
  ……
  教师发展的土壤在课堂,学生要健康发展,也依赖于有效的课堂教学实践。无效的或者低效的学习将会有碍于学生发展,甚至贻误终身。追求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应该从课前认真备课开始。
  • 【发布时间】2018/10/10 19:35:43
  • 【点击频次】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