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关键词】 小学生;数学课堂;注意力;
【正文】注意力是指心理活动集中和指向一定的客体,是重要的智力因素之一。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过:“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孩子若没有足够的注意力,就会影响学习的品质和效果。相反,对任何事都能专心、投入的完成,那不仅学习品质,就连学习效果也会高人一等。由此可见,注意力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学生数学课堂上不会听讲、注意力不集中是造成学习困难、成绩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最困扰老师和家长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对儿童的研究中表明:7~l0岁儿童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平均是20分钟左右,10~l2岁儿童是25分钟左右。其中,学习困难的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不仅短,而且更容易分散。另外,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室内外环境的影响,这使得他们更难于有效的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同时,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已有很好的发展,新颖、有趣的事物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对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在整个小学阶段,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容易被一些新异的刺激所激起兴趣。这些特点加大了对学生注意力的控制难度。
因此,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注意力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以下培养学生数学课堂注意力的教学对策:
(一)优化课堂教学,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与他们对数学课本身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紧紧抓住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引起学生无意注意,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具体建议如下: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无意注意。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数是抽象的,而形是具体的、生动的。生动的东西最容易引起感官的感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媒介,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利用教具、挂图和多媒体等手段,做到数形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到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数学所传达出来的美。如:在教授循环小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个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幻灯片。在上课开始时,先让学生观察红、黄、绿灯出现的情况,对循环现象有所了解,再在此基础上,把此类现象转移到数字运算中,这样,就更容易突破本节课“什么是循环”这一难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以上形式教学,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个体的无意注意。
对于教学设施还不完善的农村小学,教师也应该利用好有限的资源,自制教具,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提高感知效果,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见识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媒体教学在以上诸多方面有许多便利,但也决不能排斥或代替其它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还是要用的,必要的板书一定要写。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授课形式。教具、多媒体只有用得巧、用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2、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维持在单调乏味内容上的时间是短暂的,而对新颖、丰富、充实的内容,却能保持相当长久的注意。如果教学内容没有兴趣,教师又不能运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那么他们保持注意就很困难。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防止使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长时间从事某一种活动,否则将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并分散注意力。
总之,教师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时而讲解、时而叙述、时而提问、时而讨论分析,使学生处于多维度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游戏、比赛、表演等方式,配合讲述、提问、讨论等多种方
法相融合,这样,可以不断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无意注意,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严肃课堂纪律,减少无关因素的影响。
课堂纪律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是保持学生注意力,防止学生分心的先决条件。教师要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就必须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妥善处理一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偶发事物。例如:偶然碰到课堂上秩序混乱时,如果立刻停止讲课,把视线指向有关学生。这种突然发生的变化就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有所意识,从而使课堂秩序得以恢复。但是,如果碰到的是个别学生故意捣乱,分散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不宜把课停下来立即处理,更不要对学生大发脾气,因为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注意力受到影响。最好的做法是用暗示的语言、目光输送批评的信号,设法使课堂安静下来,等下课后再处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排除课堂内外的干扰,来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如:让教室环境保持安静、整洁,上课时要求学生相互监督,不要受其他同学不良行为的干扰,更不要去打扰其他同学。
(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培养学生有意注意
数学学习是一种紧张、艰苦和持久性的活动。要学好数学,学生不能只凭兴趣,还要有意志努力的参与,去学习那些自己不感兴趣,但又必须学习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有意注意的规律去组织教学。
1、鼓励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减少学生分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主体意识到学习是一种需要,才能以最佳的状态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上的课,就要善于将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展示给学生,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需要,促使他们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学习对称一课,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了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然后画出对称轴。学生在折、剪、找、画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到:对称图形的特征。操作性的体验活动,满足了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加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2、积极采用正面评价,强化学生注意力。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常对他们说一些鼓励学生的话,或者运用肢体语言,轻轻的拍拍肩、微微的点点头、肯定地笑一笑,这些都是给他们最真诚的鼓励,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便于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教师要掌握好批评的艺术,既要控制好批评的力度,又要注意好批评的深度。既要使孩子感到错误的痛苦,又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也有少部分学生是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因此,自尊心都是很强的。而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于其他学生,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的信念,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但是,如果教师不掌握好批评的方法和艺术,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使其产生自卑心理,或者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的心态,对老师的批评无动于衷,甚至会“变本加厉”,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既要指出其身上的缺点、错误,又要重视其身上的“闪光点”,抓住“闪光点”进行表扬,以调动其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其上进心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批评教育只有在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下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为此,每一个老师都应把握好批评的艺术。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进行,保持学生持续注意力
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完全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容易产生疲劳和注意的涣散。如果没有无意注意参与,学生又难以长时间的坚持学习。[12]同时,学生也不能单凭无意注意来学习,因为数学学科内容抽象复杂,教师不可能都采用有趣的方法来讲解。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通过需要意志努力的有意注意的来协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两种注意有节奏的交替进行。
例如,在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力经常会还停留在上一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上,教师需要组织教学来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有意注意,接着让学生对新课题、新内容产生兴趣,产生无意注意,随后再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到有意注意,在紧张的有意注意之后,又要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直观教学和有趣的谈话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这样,即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稳定的注意,又减少了学生学习时的疲劳,增强了学习效果。
当然,不同的教师有自己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不同方法。但总的来说,都应该遵循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交替进行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的交替使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规律,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持和集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王雁.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张文新.高峰强.司继伟.心理学与教育[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刘益民.张旭东.程甫.心理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闻素霞.心理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茆乔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课堂注意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7]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8]王贵林,陈洵.心理学教程[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0]高泉印.谈吸引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策略[J].实验教学与装备,2001(01).
[11]韩永昌,符丕盛.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3]李洁.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J].教育教研,2007(01).
[14]孟宪芳.运用注意规律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01).
[15]岳宝霞.注意力涣散高中数学学困生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04).
[16]路国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语言[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
[1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学生数学课堂上不会听讲、注意力不集中是造成学习困难、成绩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最困扰老师和家长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对儿童的研究中表明:7~l0岁儿童聚精会神地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平均是20分钟左右,10~l2岁儿童是25分钟左右。其中,学习困难的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不仅短,而且更容易分散。另外,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相比,学习困难的学生更容易受到教室内外环境的影响,这使得他们更难于有效的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同时,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已有很好的发展,新颖、有趣的事物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对具体、直观形象的事物的注意占优势;在整个小学阶段,注意有明显的情绪色彩,容易被一些新异的刺激所激起兴趣。这些特点加大了对学生注意力的控制难度。
因此,本文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注意力影响因素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以下培养学生数学课堂注意力的教学对策:
(一)优化课堂教学,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这与他们对数学课本身的兴趣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那些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紧紧抓住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因素,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引起学生无意注意,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兴趣。具体建议如下: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无意注意。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数是抽象的,而形是具体的、生动的。生动的东西最容易引起感官的感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所以,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媒介,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利用教具、挂图和多媒体等手段,做到数形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到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数学所传达出来的美。如:在教授循环小数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制作一个形象逼真、彩色清晰的红绿灯幻灯片。在上课开始时,先让学生观察红、黄、绿灯出现的情况,对循环现象有所了解,再在此基础上,把此类现象转移到数字运算中,这样,就更容易突破本节课“什么是循环”这一难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以上形式教学,就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个体的无意注意。
对于教学设施还不完善的农村小学,教师也应该利用好有限的资源,自制教具,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提高感知效果,启发学生思维,增强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见识到外面世界的精彩。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媒体教学在以上诸多方面有许多便利,但也决不能排斥或代替其它传统的教学手段,黑板还是要用的,必要的板书一定要写。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授课形式。教具、多媒体只有用得巧、用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2、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维持在单调乏味内容上的时间是短暂的,而对新颖、丰富、充实的内容,却能保持相当长久的注意。如果教学内容没有兴趣,教师又不能运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法,那么他们保持注意就很困难。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防止使用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长时间从事某一种活动,否则将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并分散注意力。
总之,教师要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时而讲解、时而叙述、时而提问、时而讨论分析,使学生处于多维度的学习过程中,就可以保持良好的注意状态。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游戏、比赛、表演等方式,配合讲述、提问、讨论等多种方
法相融合,这样,可以不断引起和保持学生的无意注意,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3、严肃课堂纪律,减少无关因素的影响。
课堂纪律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是保持学生注意力,防止学生分心的先决条件。教师要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就必须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妥善处理一些分散学生注意的偶发事物。例如:偶然碰到课堂上秩序混乱时,如果立刻停止讲课,把视线指向有关学生。这种突然发生的变化就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使学生有所意识,从而使课堂秩序得以恢复。但是,如果碰到的是个别学生故意捣乱,分散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不宜把课停下来立即处理,更不要对学生大发脾气,因为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注意力受到影响。最好的做法是用暗示的语言、目光输送批评的信号,设法使课堂安静下来,等下课后再处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排除课堂内外的干扰,来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如:让教室环境保持安静、整洁,上课时要求学生相互监督,不要受其他同学不良行为的干扰,更不要去打扰其他同学。
(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培养学生有意注意
数学学习是一种紧张、艰苦和持久性的活动。要学好数学,学生不能只凭兴趣,还要有意志努力的参与,去学习那些自己不感兴趣,但又必须学习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有意注意的规律去组织教学。
1、鼓励学生参与动手操作,减少学生分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主体意识到学习是一种需要,才能以最佳的状态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教师要想让学生喜欢自己上的课,就要善于将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展示给学生,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探索创新的过程中,满足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需要,促使他们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过程中。例如:学习对称一课,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了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个对称图形,然后画出对称轴。学生在折、剪、找、画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到:对称图形的特征。操作性的体验活动,满足了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需求,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了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加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2、积极采用正面评价,强化学生注意力。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关心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常对他们说一些鼓励学生的话,或者运用肢体语言,轻轻的拍拍肩、微微的点点头、肯定地笑一笑,这些都是给他们最真诚的鼓励,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便于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同时,教师要掌握好批评的艺术,既要控制好批评的力度,又要注意好批评的深度。既要使孩子感到错误的痛苦,又要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
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也有少部分学生是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因此,自尊心都是很强的。而后进生的自尊心更强于其他学生,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仍有上进的信念,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帮助。但是,如果教师不掌握好批评的方法和艺术,就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严重伤害,使其产生自卑心理,或者产生抵触情绪和逆反的心态,对老师的批评无动于衷,甚至会“变本加厉”,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既要指出其身上的缺点、错误,又要重视其身上的“闪光点”,抓住“闪光点”进行表扬,以调动其内在的积极因素,激发其上进心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的批评教育只有在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下才能充分发挥其功能。为此,每一个老师都应把握好批评的艺术。这样才能使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三)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进行,保持学生持续注意力
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完全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容易产生疲劳和注意的涣散。如果没有无意注意参与,学生又难以长时间的坚持学习。[12]同时,学生也不能单凭无意注意来学习,因为数学学科内容抽象复杂,教师不可能都采用有趣的方法来讲解。这就要求学生必须通过需要意志努力的有意注意的来协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两种注意有节奏的交替进行。
例如,在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力经常会还停留在上一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上,教师需要组织教学来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有意注意,接着让学生对新课题、新内容产生兴趣,产生无意注意,随后再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进行教学,让学生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由无意注意转入到有意注意,在紧张的有意注意之后,又要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直观教学和有趣的谈话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这样,即使学生保持长时间稳定的注意,又减少了学生学习时的疲劳,增强了学习效果。
当然,不同的教师有自己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不同方法。但总的来说,都应该遵循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交替进行的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的交替使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规律,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持和集中。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学会,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王雁.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张文新.高峰强.司继伟.心理学与教育[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刘益民.张旭东.程甫.心理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4]闻素霞.心理学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5]伍新春.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茆乔筠.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课堂注意力[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7]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8]王贵林,陈洵.心理学教程[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10]高泉印.谈吸引小学生课堂注意力的策略[J].实验教学与装备,2001(01).
[11]韩永昌,符丕盛.心理学(修订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12]朱智贤.儿童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3]李洁.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J].教育教研,2007(01).
[14]孟宪芳.运用注意规律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9(01).
[15]岳宝霞.注意力涣散高中数学学困生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04).
[16]路国超.浅谈小学数学课堂语言[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0).
[17]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 【发布时间】2018/10/10 19:37:48
- 【点击频次】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