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历史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对策

 

【作者】 杜森尧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大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教育改革开始响彻大江南北。这次课改彰显了各个学科的人文属性,强调了改革的目的就在于“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对多年教育只重视知识技能、忽视其作为人文科学教育功能的一缕春风。 作为充满血肉情感和人生智慧的历史学科,就更应该在课堂中加强情感教育了。 首先,教师应突破自我,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进行教学,在课堂上自己唱主角,把学生当作成观众。这种教学方式是绝对不会有情感教育的,所以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才是关键。 其次,教师要转换教学中自己同学生之间的角色和地位。教师不能只担任教学中的主导,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充分的参与,主动的学习,积极的体验。正如美国著名教育家多尔所指出的:“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要求相互理解,进行平等对话与共同探究”。 第三,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用渊博的知识、饱满的热情、声情并茂的语言、爱憎分明的情绪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一步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四,创建一个和谐、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彻底地敞开心扉,坦诚地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交流,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 我通过实践了解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在这里分享给大家。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血泪史,看到摧残人类心灵的鸦片、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为国捐躯的谭嗣同、如火如荼的五四爱国运动、大块人心的一九四五……怎能不让人产生情感。所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才是成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的唯一途径。 
  一、情景创设。以八年级上册《血肉筑长城》为例:先使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长城的图片,随后教师讲解引入: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开始了。日本刽子手的屠刀指向了中华大地,南京30多万同胞被杀,鲜血染遍了整个南京城;面对这种野蛮的侵略与杀戮,中国人民惟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全体同胞团结起来,一致对外,打倒侵略者。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用血肉之躯筑成了抵抗日军侵略的坚固长城。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人民是如何用自己的血肉之驱筑起保卫国家、民族的长城的。期间,展示南京大屠杀视频及电影,通过声、光、画来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他们置身于中日两国交战的紧张氛围之中,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学生想探求新知识奥秘的心情油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评价历史人物。爱国,这是心灵美的最重要的表现,也是社会情感教育最基本的内容。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着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千百年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昌盛,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正气歌。从驱逐倭寇的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到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血洒疆场的关天培,他们的民族气节是何等的忠贞;从与舰共存亡的邓世昌、以身殉国的丁汝昌,到甘愿为变法而捐躯的谭嗣同,他们的爱国义举是何等的豪壮;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期间毅然留起了胡须, 拒绝为侵略者和汉奸演出,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这些都成为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 这些都是胸怀大志的男子汉,柔弱的女子身上也同样能体现这种精神及情感。七年级上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中,有一位“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的“女英雄”。在这一课中我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导入内容:同学们,在梁朝吴均的《西京杂记》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汉元帝后宫有许多美女,元帝常常难以选择。后来汉元帝让宫廷一个画师叫毛延寿的为每一个美女画像,以便按图索骥召见。许多宫人为了见上皇帝一面,向毛延寿行贿,希望毛延寿笔下添花。一个叫王昭君的宫人自恃貌美,不肯向毛延寿行贿。因此被画得丑陋不堪。自然,王昭君也不得元帝召见。后匈奴派人到汉朝求亲,元帝决定王昭君出塞。在王昭君出宫前,元帝才见到了真正的王昭君,追悔莫及,一气之下杀了毛延寿。后来,毛延寿被看作是心地邪恶奸侫之徒。后来,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以此为题编成戏剧《汉宫秋》。那么,昭君出塞的真实情景如何?我们应该如何来看待这个历史事件,它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及现代民族关系中占的地位如何?从历史小故事讲起,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更乐于探究昭君的生平,从而达到自己设计的教学目的。
  三、语言的感染力。 有位哲人说过“语言不是蜜,但能粘住一切。”对于教师来说,掌握语言工具,有效地发挥它“粘”的作用,尤为重要。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这句话,隐含了教师语言的重要性。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听一堂好课,就像观赏一幅名画,令人心动神怡;又如欣赏一首名曲,虽已曲终却余音在耳,而学生则犹如被磁石吸引住一般,写在他们脸上的充实和满足的神情。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语调,使之激情四射。随着课堂教学的深入,教师语言时而低沉凝重,时而热情洋溢,时而深情细吟,时而慷慨激昂……实践证明,富有激情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自然的交流中也能注意表情和语气,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讲人如见其人,讲事如临其境,讲物栩栩如生,讲景历历在目。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兴趣盎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也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综上所述,教学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情感教育也会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之下更上一层楼。
  • 【发布时间】2018/10/10 19:40:17
  • 【点击频次】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