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应重视数学活动的开展
数学活动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活动化教学理念,是落实“教学做合一”思想的重要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活动教学,就需要在数学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活动直接获得数学经验的数学实践能力。活动教学不单单弥补了数学实践能力的不足,也对数学实践环节进行了加强,使学生的特长、个性可以全方面的发展,整体的数学素质得到提高。它倡导的是参与、思考的学习类型,可以把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索、自主、交流全面的体现出来。由此可见,数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我们数学教师应多重视。下面,我们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谈谈数学活动的开展。
一、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活动教学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教育即生活。”可见真理和我们日常的生活是分不开的,生活也离不开数学。数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学生的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获取数学知识,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生活观察力。而现在教材上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数学老师在数学活动教学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认识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大量生活经验和已经学过的数学公式、概念、数量关系等知识进行联系,善于开发摄取学生周围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事例,通过这些生活事例进行教学。
二、通过课堂讨论进行活动教学
设计活动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营造能够大胆创新、实现自我、不断超越的学习氛围。因此,在课堂讨论作为活动教学的重点环节,需要学生对学习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加工处理、讨论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水平、科学素质和思维分析能力得到提高。初中数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它的体系盘根错节,知识点互相渗透。这就要求在初中数学活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一起互动起来,进行分析讨论、共同探索。现代倡导的素质教育也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通过师生间的讨论探究来解决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解放。对老师来说,课堂讨论意味着脱离了向学生简单的传授数学知识,转向启发学生的分析探究思维,帮助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教学。数学课本知识让学生利用大脑中已有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倡学生不迷信课本上的知识,敢于提出怀疑。还要避免学生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讨论的问题上,避免对课本知识体系的认识把握不足,这样的数学学习效果不会很好。所以既要注意课堂讨论的独立性,也要注意课本上的知识掌握情况,两者不可偏一而废。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理解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发散思维,进行思考。吸收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可以独立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在课堂讨论探究中,要做到讨论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处在指导者的地位。还要注意整个分析讨论探究的问题不能偏离内容核心,以免出现脱离主题,违背课本主旨的情况。
三、通过总结评价保证活动教学有效果
总结评价作为活动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整个数学活动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检查的作用。根据初中数学新课标的要求:“重视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是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基本观念,比如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审美观。它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占有决定性的导向地位。由于数学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它的研究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对数学的探索过程产生的想法和结论也会产生不同,所以需要老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评价,老师的总结评价是学生活动学习取得成果的重要保证。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应做出激励性的,客观性总结评价,对活动教学成果进行有效梳理,帮助学生处理解决数学课程中那些有难度的或有争议的问题,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也要促使对原有数学知识进行重新构建。老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思考数学问题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获得的思维成果,反思自己处理问题的过程,从而使学生更能得心应手的处理数学问题。活动评过程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评价、师生间的交流和合作、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评价分析的方法也会有所改变。总结评价教学方法的总目标就是检查教与学,对探究性学习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描述和确定。中学数学老师在总结评价过程中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于课堂空间的管理,探究性学习过程要根据数学过程的需要对空间进行调控,让教师可以关注到所有的学生的学习。二是对课堂时间的管理,探究性学习要把教学的中心及学科转移到学生,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好策略。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只要能用心去上数学活动课,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题”制宜,因人制宜,全面考虑,多方着手,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才能保证数学活动有序高效优质地开展,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总之,教师要成功地上好一节活动课,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主题,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结构选择合适的活动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使学生易于接受;必须充分运用各种教具,通过轻松灵活的组织形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新的提高,获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 【发布时间】2018/10/28 11:54:55
- 【点击频次】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