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作业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
【正文】 个性化作业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及教学形式。如果作业形式单一枯燥,读写训练量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感,就不能有效全面地发展学生能力。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时机,设计灵活多样的充满个性色彩的作业内容。语文作业因其性质的特殊、涉及的知识层面的多样、问题来源的不一,可分为不同的作业类型。我将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形式相结合的作业叫做充满个性色彩的作业。它能够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方式能让学生学会合作、互帮互助,实现共同提高。为此,我们对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研究做了以下几点:
一、画——诗画结合
根据内容,动手作画,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古诗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中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一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作。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布置作业,根据对诗的内容的理解用一幅画来完成作业,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更能增加作业的趣味性。诗与画的异同,是诗画融通的前提,这两种艺术互有短长,通过融合、渗透,可以取长补短,起到互补作用。宋代画论家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二、唱——以唱代背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它旋律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琅琅上口,并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通过古诗词歌曲的学习,对于青少年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素养的形成以及文学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在潜移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学习者受用无穷、终生受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如何将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与音乐相结合,从而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将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灵感。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陶渊明(东晋)的《饮酒》,李清照的《声声慢》等诗词之前,将语文作业的预习布置成唱会此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作业。以唱代背,读背结合,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演——具体形象
课标中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把语文小课本变成学生活动的大天地,把作业布置成改编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评议课本剧系列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晏子使楚》、《唐睢不辱使命》等传统篇目,教材要求积累文言常识、理解思想内容并且背诵全文。猛地一看,要完成这些教学任务的确不易,而通过表演课本剧、评议课本剧作业的完成,为轻松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可以让学生准备几个本子,摘抄一些名句、古诗、成语、名家名篇等,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还可举行一些优秀作业展览、名句接龙、说成语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能够完成知识积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能力;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坚持每周写一篇周记。
五、动——社会热点调查作业
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如果仅限于教材或仅是对教材结论的验证,显然不能充分达到探究的教学目的。个性化作业设计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价值、追求多元绩效的学习方式,个性化作业设计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载体。它可以是深入社会进行观察访谈、实地查看、调查访问,可以是编写广告策划,如布置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农田、池塘、果园,到敬老院、医院、街道进行一些公益劳动等,还可以是走近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写科技小论文。此外,采访家庭、宣传广告、汇报交流,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作业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所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六、用——学期综合设计个性化作业
学期综合个性化设计作业,是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决定了其问题的设计并不拘泥于单学科,而是把视野放得更宽,强调多学科之间的综合。语文综合作业,可以结合其它学科,设计一些体现综合性学科特点的个性化作业。语文可与政治、历史、生物等学科相结合,以最接近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而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利用时空条件,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体系。
新课改也提出: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充满个性色彩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更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必要延伸。不必限于书面形式,它可以是一项活动或者一件书画作品。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加强阅读积累。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关注生活,丰富扩大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积淀,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画——诗画结合
根据内容,动手作画,这一方法尤其适用于古诗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中马致远的《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山居秋暝》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一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佳作。教学时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性布置作业,根据对诗的内容的理解用一幅画来完成作业,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更能增加作业的趣味性。诗与画的异同,是诗画融通的前提,这两种艺术互有短长,通过融合、渗透,可以取长补短,起到互补作用。宋代画论家郭熙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清代方薰也说:“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二、唱——以唱代背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它旋律优美、形象生动、内蕴幽远、琅琅上口,并有着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通过古诗词歌曲的学习,对于青少年学生精神的提升、人格的塑造、情感的陶冶、文化素养的形成以及文学能力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在潜移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学习者受用无穷、终生受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于如何将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与音乐相结合,从而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将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灵感。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念奴娇·赤壁怀古》,陶渊明(东晋)的《饮酒》,李清照的《声声慢》等诗词之前,将语文作业的预习布置成唱会此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作业。以唱代背,读背结合,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演——具体形象
课标中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把语文小课本变成学生活动的大天地,把作业布置成改编课本剧、表演课本剧、评议课本剧系列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晏子使楚》、《唐睢不辱使命》等传统篇目,教材要求积累文言常识、理解思想内容并且背诵全文。猛地一看,要完成这些教学任务的确不易,而通过表演课本剧、评议课本剧作业的完成,为轻松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作业:可以让学生准备几个本子,摘抄一些名句、古诗、成语、名家名篇等,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还可举行一些优秀作业展览、名句接龙、说成语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能够完成知识积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能力;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周记的习惯,坚持每周写一篇周记。
五、动——社会热点调查作业
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如果仅限于教材或仅是对教材结论的验证,显然不能充分达到探究的教学目的。个性化作业设计是一种体现现代教育价值、追求多元绩效的学习方式,个性化作业设计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载体。它可以是深入社会进行观察访谈、实地查看、调查访问,可以是编写广告策划,如布置学生参观附近的工厂农田、池塘、果园,到敬老院、医院、街道进行一些公益劳动等,还可以是走近大自然进行考察探究,写科技小论文。此外,采访家庭、宣传广告、汇报交流,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作业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所以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六、用——学期综合设计个性化作业
学期综合个性化设计作业,是初中语文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决定了其问题的设计并不拘泥于单学科,而是把视野放得更宽,强调多学科之间的综合。语文综合作业,可以结合其它学科,设计一些体现综合性学科特点的个性化作业。语文可与政治、历史、生物等学科相结合,以最接近于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而设计问题,最大限度地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以利用时空条件,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建立起丰富的知识体系。
新课改也提出: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充满个性色彩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更是语文课堂学习的必要延伸。不必限于书面形式,它可以是一项活动或者一件书画作品。作业设计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要注重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加强阅读积累。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关注生活,丰富扩大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积淀,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使学生在生活中用语文知识形成综合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18/11/4 11:09:06
- 【点击频次】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