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试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创设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郝运芳

【机构】 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太慈中心学校

【摘要】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表现为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爱等等。

【关键词】 探索;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创设情境;教学有效性;
【正文】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简单地说,教学情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
  一、目标要明确,富有启发性
  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师创设的情境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做到具体明确,要有利于学生及时从情境中提取出数学问题,给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要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处于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最佳学习状态。例如,在“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中,有教师借助多媒体出示了这样的一个情境:蓝天白云下,一块开满美丽鲜花的草地上修建着许多小动物的房子,这些房子是由各种平面图形组合而成的。教师的创设目的是让学生从小动物的房子中找出并认识这些平面图形。
  师问:这些小动物的房子漂亮吗?生答:漂亮!师问:看了它们的房子,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学生看来看去也没发现什么,到后来终于有一位学生举手说:老师,我发现小兔家的房子没有窗户。教师听了很高兴,立即表扬了这位学生。接着又问:你们还发现了什么?又一位学生举手:老师,我发现小狗家的房子没有锁。此刻,教师显然有些着急了,不知该不该表扬这位学生……
  如果这位教师在第一位学生发言之后能加以引导“你观察得很仔细,那我们就给小兔家的房子加扇窗户好吗?你喜欢给小兔家加上什么形状的窗户?”这样,就自然而轻松地把学生的思维吸引到了主题上来。
  二、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情境中学数学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在生活中学数学是最有价值的。数学教学只有接通数学知识的生活源泉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会折射出人性的美丽。 例如,在“认识元、角、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商品的价格,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来激活学生对人民币已有的认知经验。另外,教师还可以模拟“小小商店”的游戏,在教室里布置一个简易小商店,由学生分角色扮演售货员或顾客,利用学具人民币进行买卖的游戏。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学生乐于参与,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三、要充分体现学科的特点
  顾汝佐先生曾指出:“情境设计要紧扣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情境的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情境,凸现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例如,我们在教学“平均分”时,可以创设一个“分一分”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将准备好的各种图形学具或学习用品在小组内分发。但在分发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总数是多少”、“怎么分的”、“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有没有剩余”、“不同物体在分法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数学问题上来,而不是把时间消耗在对准备的学具或学习用品的介绍与欣赏上。
  四、要内含问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学习数学的本质就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提炼出数学模型、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找规律”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你能用自己所喜欢的图形设计一幅精美的图案吗?要求图案中的图形是按一定规律组合起来的。孩子们大胆想象,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有的选择单一的图形,有的选择多种图形,有的则将单一的图形涂上不同的色彩……有的设计了一幅觉得不够,还想再设计第二幅;有的则完成后急着与同桌分享自己的成果,考一考同桌:我的图案中隐藏着什么规律?在生动活泼的交流中,孩子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五、要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操作活动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显的动作过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动作的思维”和“思维的动作”。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只有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才能使之获得直接的数学经验,活跃其思维,从而发展思维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让学生从家中带来许多生活物品,如魔方、乒乓球、鞋盒、茶叶罐等,这些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物体。教师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物品的形状,按形状的不同来分一分,初步感知不同立体图形的特征;然后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比一比、说一说来进一步感知它们的特征;最后,让学生利用这些物体来拼摆各种不同的组合图形,提高对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整堂课通过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增长了智慧。
  总之,教学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的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只要我们创设的情境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认知的停靠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心向,并最终能让学生喜欢数学、愿意学好数学,这样的教学情境就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李涛精心预设让数学课堂教学更精彩[J].广西教育,2010, (25)。
  [2]蒋星华创设教学情境的类型及原则 [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09)。
  [3]姜家凤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J].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 【发布时间】2018/11/4 11:25:53
  • 【点击频次】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