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途径
【关键词】 ;
【正文】 在新课标下,新教材根据数学不同学习阶段,有的放矢地安排了有关的研究性学习课题,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提供了素材。但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不能单纯地限于教材所提供的研究性课题,而应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我们应全面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要立足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谈几点做法:
一、提出问题要讲究艺术
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提问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培养:
1、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即当老师揭示课题后,要求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可以使同学们从上课伊始就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当揭示课题后,我要求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就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在什么情况下比值不变?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2、观察例题提出问题。即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如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后,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四道例题,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哪几题是条件和问题相同,而数量关系句不同?哪几题是数量关系句相同,而条件和问题不同?哪几题单位“1”是已知的?哪几题单位“1”未知?单位“1”已知,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求解?单位“l”未知,又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求解?
3、比较异同提出问题。比较是在思想上将对象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比较提问是让学生在比较两种事物异同点后提出问题。如在学习了“正、反比例”后,我要求同学们通过比较,并提出问题,学生就提出:“正、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正、反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在练习中尝试提问。即让学生在尝试练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在进行练习时,因为学生们已具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这样为解答一些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因此可培养学生提出可以直接解答、难度不大的例题,从而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5、发散思维提问。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先复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再通过演示将圆切割并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启发学生们进行联想,并让他们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是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一样呢?最后在师生互相讨论后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二、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内化
“内化”是指同学们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内化”也可以说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这一阶段既是同学们巩固和扩大知识的过程,又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而且是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
1、从基本题练习中得到内化。基本题是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一般出现在例题后面“做一做”中。通过“做一做”题目的练习,使学生迅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掌握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bh或V=sh。我紧跟着让学生练习已知长方体的长、宽和高,或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求出它们的体积。
2、从发展题练习中得到“内化”。发展题是例题的变式,是例题的延伸,一般安排在练习题的后半部分。通过发展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例如:在练习完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求6个面的总面积),我接着让学生练习求5个面的正方体(长方体)玻璃鱼缸的表面积、求4个面的长方体烟囱的表面积。
3、从开放题练习中得到“内化”。开放题的解法答案不是唯一的,通过开放题的练习,可以培养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例如学习了“折扣”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书店为了推销《数学词典》,打出了这样的广告:《数学词典》每本10元,购买200元以上(含200元)的给予九折优惠,购买500元以上(含500元)的给予八折优惠。假如我们班上42人,每人均要购买1本,你能不能设计一种最好的购买方案,使每人出最少的钱并购买到《数学词典》?”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得出了三种方案。
三、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探究”
根据需要运用适当的探究形式。探究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独立探究,即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使同学们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正确。三是班级集体探究。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对自己独立探究能解决的问题,我就让学生进行独立解决;对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就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就让学生进行全班集中讨论。
四、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
1、观察——归纳。即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
2、操作——发现。即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
3、猜想——验证。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合理论证,这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如:学习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后,让学生大胆猜想,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的关系。同学们通过验证,得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结论。
4、类比——联想。即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思维方法以及联想的思维方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数学原理、方法,推出结论。
总之,本文主要谈论了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要立足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提出问题要讲究艺术
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那么应该如何进行提问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培养:
1、针对课题提出问题。即当老师揭示课题后,要求同学们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可以使同学们从上课伊始就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如,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当揭示课题后,我要求学生进行提问,学生就提出了以下一些问题:“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在什么情况下比值不变?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有什么用途?……”
2、观察例题提出问题。即从观察中发现问题,提高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如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后,我要求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四道例题,并要求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哪几题是条件和问题相同,而数量关系句不同?哪几题是数量关系句相同,而条件和问题不同?哪几题单位“1”是已知的?哪几题单位“1”未知?单位“1”已知,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求解?单位“l”未知,又应该用什么方法进行求解?
3、比较异同提出问题。比较是在思想上将对象和对象的各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征仔细辨别,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的思考方法。比较提问是让学生在比较两种事物异同点后提出问题。如在学习了“正、反比例”后,我要求同学们通过比较,并提出问题,学生就提出:“正、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正、反比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4、在练习中尝试提问。即让学生在尝试练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在进行练习时,因为学生们已具有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这样为解答一些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因此可培养学生提出可以直接解答、难度不大的例题,从而让学生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5、发散思维提问。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先复习了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再通过演示将圆切割并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后.启发学生们进行联想,并让他们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提出:“圆的面积公式是否也可以是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一样呢?最后在师生互相讨论后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二、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内化
“内化”是指同学们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内化”也可以说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这一阶段既是同学们巩固和扩大知识的过程,又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而且是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
1、从基本题练习中得到内化。基本题是与例题相似的练习题,一般出现在例题后面“做一做”中。通过“做一做”题目的练习,使学生迅速巩固所学知识。例如掌握了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abh或V=sh。我紧跟着让学生练习已知长方体的长、宽和高,或已知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求出它们的体积。
2、从发展题练习中得到“内化”。发展题是例题的变式,是例题的延伸,一般安排在练习题的后半部分。通过发展题的练习,可以使学生扩大知识,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例如:在练习完求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求6个面的总面积),我接着让学生练习求5个面的正方体(长方体)玻璃鱼缸的表面积、求4个面的长方体烟囱的表面积。
3、从开放题练习中得到“内化”。开放题的解法答案不是唯一的,通过开放题的练习,可以培养同学们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例如学习了“折扣”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题:“某书店为了推销《数学词典》,打出了这样的广告:《数学词典》每本10元,购买200元以上(含200元)的给予九折优惠,购买500元以上(含500元)的给予八折优惠。假如我们班上42人,每人均要购买1本,你能不能设计一种最好的购买方案,使每人出最少的钱并购买到《数学词典》?”我让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得出了三种方案。
三、在探究性学习中学会“探究”
根据需要运用适当的探究形式。探究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独立探究,即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使同学们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正确。三是班级集体探究。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对自己独立探究能解决的问题,我就让学生进行独立解决;对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就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我就让学生进行全班集中讨论。
四、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
1、观察——归纳。即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
2、操作——发现。即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
3、猜想——验证。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寻找规律,合理论证,这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如:学习了“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后,让学生大胆猜想,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的关系。同学们通过验证,得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的结论。
4、类比——联想。即让学生通过类比的思维方法以及联想的思维方法,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发现数学原理、方法,推出结论。
总之,本文主要谈论了小学数学课堂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研究性学习的内涵,要立足课堂开展探究性学习,才能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质量。
- 【发布时间】2018/12/4 19:43:28
- 【点击频次】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