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作者】 刘玉琳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八巨镇玉民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早在古希腊时代,亚里斯多德就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力的源泉。”而我国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孩子一个想象的余地。让他们将想象放飞。语文课堂应给孩子创造自由放飞的空间,放飞孩子的想象,放飞孩子的理想。” 可见,在阅读教学这片蔚蓝的天空中,我们要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他们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一、先入为主,依题想象
  一篇课文的题目,就如同一双能够透视内容的“眼睛”,它能够率先走入学生的视野,引领学生走入文本。而此时此刻,适时的想象能够激发学生理解的火花,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在苏教版第八册《鸟语》一课中,我在上课伊始便揭示出课题,即而将收集的百灵、喜鹊、布谷鸟的叫声配以音乐一一放给学生听。学生闭上双眼,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中,倾听着鸟儿们的歌唱。这时,我问孩子们:“你们都听到什么?有的学生说:“我听到了鸟儿们在歌唱。”有的说:“我听到了好几种鸟的叫声,他们的叫声各不相同。”有的说: “我听到鸟儿在和我们聊天。”这时,我马上追问:“你知道他们在和你聊些什么吗?”学生们更兴奋了,跃跃欲试。就在想象处于最佳点时,我引领学生融入小作者的角色,一起进入文本,去和孩子们共同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孩子们沉浸在其中,乐此不疲。再如在教学《推敲》一课时,我并没有急着让学生去读课文,而是依题创设了一个情境,我请两名学生分别走到教室外,做推门和敲门两个动作,而后让学生就刚才的两个动作,谈谈你比较喜欢或赞同哪个动作?有的学生说:“我认为敲好,因为不管你是到谁家做客,敲敲门,那家的主人会认为你非常有礼貌、有家教。”有的同学说:“敲敲门会让对方心里有个准备,不会太唐突。”有的说:“在自己家里推门还可以,可出了家门到了别处就要敲门……”这个学生话还没说完。立刻有同学就提出了反对的意见:“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在家里我们也要敲门,因为我有的小天地,也有我的隐私,爸爸妈妈进我房间要敲门,这和我进爸爸妈妈房间也要敲门,道理是一样的。”这一段依实想象的片段恰巧为理解文中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两字,以及学生理解韩愈的话做了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巧借省略号,激发想象
  在丰富的文本内容中,许多作者为了制造悬念或留给人们更多的遐想,适时地使用了一些省略号。如果教学中,我们只把它作为一个简单的标点符号,或是只让学生了解它所代表的含义,那么就会遏制学生想象的美好愿望。所以,我们应有效地利用省略号,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想象。仍以《鸟语》为例,在教学到“于是,我便试探着和鸟儿接近,跟他们交谈……”时,我引导学生想象,为了和鸟儿接近,“我”还会做什么呢?“老师,他会给鸟搭个窝,因为小鸟最需要温暖的家”,“他会为鸟儿准备它们喜欢的食物,让鸟儿不会再为找不到食物而饿肚子。”“农村里有许多孩子很调皮,他们经常用自制的弹弓射鸟,小作者会建个“保护鸟类,人人有责”宣传牌”。“他会设立一个鸟儿保护所、为受伤鸟儿疗伤。”……虽然,学生们的想象并不是那么成熟,但毕竟代表了他们美好的心声,表现出他们和小作者一样想要了解鸟,接近鸟,爱护鸟的美好愿望。而教学“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我则鼓励学生先学再想,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这一句中的终日忙碌、飞行整齐、搏击风雨去掉行不行?“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答:“不行”为什么不行?我追问到。学生马上展开了热烈地讨论。有的说:“这几个词分别代表了燕子、大雁、苍鹰的特点,不能去掉。有的说:”如果前面不出现这几个词,后面我所认识到和懂得的道理就没有说服力。还有的说:“正是因为燕子、大雁、苍鹰具有这些特点,所以我们才会去学习他们的可贵精神。”那么,小作者还会从那些鸟的身上得到启示呢?(这样的处理方式就会使仿写和想象融为一体,一举两得)学生的回答丰富而具有创意:“从捉虫能手乌鸦那里,我知道了什么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从夜里忙碌的猫头鹰那里,我学到了保护庄稼的重要性。”“从为树治病的啄木鸟那里,我认识到了助人的快乐。”“从海面的清洁师海欧那里,我知道了保护环境的重要。”“从努力起飞的小鹰那里,我学到了不怕失败的精神。”“从拼命保护孩子的母鸡那里,我懂得了母爱的伟大。”“从‘叽叽喳喳’正在练声的百灵那里,我学到了勤学苦练的精神。“从行动迅速的翠鸟那里,我了解到做事的态度。”“从善于捉虫的啄木鸟那里,我懂得了‘爱护树木,人人有责’。”这正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放飞了想象的翅膀,使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三、通过对比,创造想象
  别林斯基曾说:“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在《特殊的葬礼》中,作者生动地再现了塞特凯达斯瀑布逐步走向衰亡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更清晰感受到这一真实的画面,我播放了原来的塞特凯达斯瀑布的录像,学生看到那咆哮而下、滔滔不绝、一泻千里的壮观景象时,惊叹不已。这时,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塞特凯达斯瀑布面前,你会想些什么呢?”有的学生脱口而出:“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有的说:“我真想在这里安营扎寨,住在这世外桃源。”有的学生说:“我想吟诗一首:‘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会将这一精彩的瞬间录下来,作为永久的纪念。”……此时,学生直观的感受与想象碰撞出创造的火花。这时,再来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就能更深刻地体会到游人们在大瀑布前那种留恋忘返,叹为观止的感受。接下来的教学,我并没有顺延到第四自然段,而是让学生直接进入第五自然段,并分别想象这样几个画面:1、枯竭后的塞特凯达斯瀑布变成了什么样?2、它是怎样像生命垂危的老人一样垂死挣扎的?3、游人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4、到底是谁制造了这个悲剧?”孩子们在讨论、交流、想象中,他们勾画出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画面。例如:一个学生在想象时运用了比喻的方法,他说:“塞特凯达斯瀑布就像一个人,而水就像是他的血液,血液一点点流光了,他也就要死亡了。”有的学生说:“塞特凯达斯瀑布面对自己的水源一点点减少,他没有一点办法,它只能束手待毙,等待着死亡。”还有的说:“大瀑布原本一泻千里,现在水一点点地减少,许多原本湿润的石头现在已经干裂,就像老人充满皱纹的手臂。它渴望生命,但他却没有一点办法,多么可怜呀!”此时此刻,孩子们仿佛看到了大瀑布在挣扎,他们多么想救救它呀!这种入情入境的想象,使学生与文本产生了共鸣,这时,再让学生回过头来读第四自然段,学生们便更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种对比,本身就给学生创造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如果我们再多给学生一点 “自由”,就会赋予他们“想象的双翼”,让他们能在想象的天底下尽情地翱翔,尽情地展示自我的风采。
  四、妙笔生花,再造想象
  文学作品的语言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有意存有空白之处,给读者留下悬念、回味、阐析的余地(如一个标点、一个词句、一个情节、一个结尾等),这些都是启发学生再造想象的“切入点”。教学中,不妨通过变换角度、拓展情节、评论疑点等方式,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例如:《生命的壮歌》第二个小故事的结尾在“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枪”一处嘎然停止,留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我抓住了这个再造想象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想一想:“ 猎人们看到了这动人的一幕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自拟题目,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们各有各的理解,写出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又如:学生在学过独立阅读课文《第一次汇款》后,我引导学生想象:“汇款寄出后会发生什么事呢?”有的学生说:“兴安小学的几位贫困生,在接到汇款后很感动,还寄给小作者一封感谢信。”还有的说:“他们会邀请小作者到他们家去做客。”也有的同学说:“小作者还把这件事告诉给了班上的同学,号召大家一起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款。”……于是,我鼓励学生以《汇款以后》为题写了一篇想象作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可见,学生的潜能一旦得到发挥,其想象力常常是我们望尘莫及的。
  这不禁我想起了一个故事:电视台的工作人员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智力测验: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儿,让被试者回答这是什么。问到机关干部,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都用求救的眼光看着在场的上级。局长沉默良久,气呼呼地说:“没经过研究,我怎么能随便解答你们的问题呢?”问到大学生,他们则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回答的问题。问到中学生,一个尖子举手回答“是零”,一个调皮的学生大喊“英文字母的O”却遭到班主任的白眼。最后问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他们异常活跃地举起小手回答:“是月亮”、“是乒乓球”、“是烧饼”、“是李谷一唱歌时的嘴巴”、“是老师发脾气时的眼睛”……对于想象力的发展来说,“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这种自由包括时间上、空间上、行为上、思想上等多方面的自由。如果成人总是告诉孩子,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一定是蓝的不是红的,那么儿童就没有想象,你不告诉他,他反而有想象的空间,自由越多,想象的生存和发展越有可能。
  当我们翻开色彩缤纷、凝结着编者智慧和汗水的教材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世界。每一篇课文都引领着孩子们去认知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我们惟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才能不断地走进新课程,只有走进孩子,才能放飞孩子想象的翅膀。
  • 【发布时间】2018/12/4 19:45:10
  • 【点击频次】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