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自学能力是所有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种能力。自学能力包括自觉的学习愿望和求知欲,有一定的学习方法,初步形成习惯,使自学成为一种能力,能找到相关的工具书和资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信息交流的日益频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变得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新课标的重要体现。“给学生鱼不如教会他们打鱼的方法”,这就意味着:老师不仅要教学生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么去学。自学能力,可以说是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因为一个人博学广闻,知识丰富,大量的是靠自学得来的,这是无可厚非的。因此,我们培养的学生应当是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的人。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们就可以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生有了自学能力,即使在身边没有老师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可以自己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解决新问题;等到他们步入成年,参加工作,走向社会,自学能力这把金钥匙仍然能发挥作用。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各自的专业领域里更好的自由探索,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并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一、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学习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的动机,一类是内在的动机。前者,如教师的奖励、表扬和批评,但这只是起到对学生暂时起作用的因素。而长期起作用的则是内在的动机,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发生兴趣。
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要尽可能多地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默读,使学生从依附教学过程变为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少走弯路,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读懂每句话,是读懂一段、读懂一篇课文的基础,怎样读呢?我觉得首先要读得通顺、流畅,其次注意词语之间的联系,最后体会句子的感情。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凡是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老师应尽量少讲、精讲。古人说得好:“无疑者需要有疑。”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实践证明,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比教师主动设计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它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消除依赖心理,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探索,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了,学生在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二、教会学生如何自学
(一)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不良倾向,确保知识掌握的正确性。
参考书为学生提示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他小资料,能拓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二)教会学生认真阅读
认真阅读还必须做到“四读”,其具体要求为:①读通。即读准字音,弄清词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意。②读懂。即在读通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特点,明确中心,了解一些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这是读书的根本要求。③读熟。它是加强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复述、背诵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④读活。把这篇文章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那篇文章上,熟练地进行分析,甚至得心应手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这就叫书读活了。这实质是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的正迁移。我们读书,不仅要读通、通懂,还要读熟、读活。
(三)教会学生边读边批画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批画,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挈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需要教给学生批划的方法,规范批画的符号,指定批画内容。
边读边批画应该注意三点:①思考为主,批画为辅,不可喧宾夺主,让大量的批画挤占了思考时间。②批画要简明扼要,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能代替的,绝不要赘述多言。③批画最好在课文中进行。
(四)教会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能够阻止通常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急速遗忘,而多次复习,才能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首先,要指导他们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其次,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五)阅读后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学效率,而且能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起很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主要抓好学生以下三种习惯的形成。
(一)循序渐进、独立阅读的习惯
独立阅读是自学中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必须强化机制,加强训练指导,使学生在自学中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习。在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体现由“扶”到“放”的精神,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二)严谨自学的习惯
语文自学辅导教学是“启、读、练、知、结”五环结合教学,把过去的以授为主变为以学为主,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学必须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自学中,对要求理解、弄清的知识不得含糊,不能似懂非懂、不懂装懂,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书本上的文字只是抽象的语言符号,学生要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清晰的表象,就必须边读边思,动手动笔加深理解和运用。
(三)专心学习、善疑善问的习惯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就说明了专心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学习更应该是如此,不仅要学得专心、投入、深入,而且要善疑善问才会学有所获。一般来说,畏难、浅尝辄止是大部分学生学习上的通病。所以要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就必须使学生克服这种毛病,而克服这些毛病就得使学生养成抓住问题不放,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习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儿童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把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授予能理解接受的自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
一、培养学生自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让学生感到学习语文是一种乐趣。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把学习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在的动机,一类是内在的动机。前者,如教师的奖励、表扬和批评,但这只是起到对学生暂时起作用的因素。而长期起作用的则是内在的动机,最好的动机莫过于学生对学科本身发生兴趣。
教师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上,要尽可能多地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默读,使学生从依附教学过程变为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少走弯路,也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读懂每句话,是读懂一段、读懂一篇课文的基础,怎样读呢?我觉得首先要读得通顺、流畅,其次注意词语之间的联系,最后体会句子的感情。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凡是自学能够解决的问题,老师应尽量少讲、精讲。古人说得好:“无疑者需要有疑。”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实践证明,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比教师主动设计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它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消除依赖心理,由被动接受变主动探索,把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掘出来了,学生在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二、教会学生如何自学
(一)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不良倾向,确保知识掌握的正确性。
参考书为学生提示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他小资料,能拓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二)教会学生认真阅读
认真阅读还必须做到“四读”,其具体要求为:①读通。即读准字音,弄清词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意。②读懂。即在读通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结构特点,明确中心,了解一些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这是读书的根本要求。③读熟。它是加强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复述、背诵是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④读活。把这篇文章学到的知识方法运用到那篇文章上,熟练地进行分析,甚至得心应手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上,这就叫书读活了。这实质是知识的举一反三,能力的正迁移。我们读书,不仅要读通、通懂,还要读熟、读活。
(三)教会学生边读边批画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批画,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挈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需要教给学生批划的方法,规范批画的符号,指定批画内容。
边读边批画应该注意三点:①思考为主,批画为辅,不可喧宾夺主,让大量的批画挤占了思考时间。②批画要简明扼要,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能代替的,绝不要赘述多言。③批画最好在课文中进行。
(四)教会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能够阻止通常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急速遗忘,而多次复习,才能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的习惯,首先,要指导他们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其次,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五)阅读后写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而形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学效率,而且能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起很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应主要抓好学生以下三种习惯的形成。
(一)循序渐进、独立阅读的习惯
独立阅读是自学中的一项基本功,教师必须强化机制,加强训练指导,使学生在自学中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学习。在指导学生自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体现由“扶”到“放”的精神,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二)严谨自学的习惯
语文自学辅导教学是“启、读、练、知、结”五环结合教学,把过去的以授为主变为以学为主,这就要求学生对自学必须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在自学中,对要求理解、弄清的知识不得含糊,不能似懂非懂、不懂装懂,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书本上的文字只是抽象的语言符号,学生要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清晰的表象,就必须边读边思,动手动笔加深理解和运用。
(三)专心学习、善疑善问的习惯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就说明了专心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学习更应该是如此,不仅要学得专心、投入、深入,而且要善疑善问才会学有所获。一般来说,畏难、浅尝辄止是大部分学生学习上的通病。所以要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就必须使学生克服这种毛病,而克服这些毛病就得使学生养成抓住问题不放,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学习习惯。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一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儿童学习心理和个性特点,把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授予能理解接受的自学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
- 【发布时间】2018/12/4 19:48:21
- 【点击频次】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