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技巧
【关键词】 ;
【正文】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 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阅读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画龙点睛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信息的传递,又是情感的沟通;学生从中既能受到理的启迪,又能受到情的感染。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氛围,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可以展开讨论;应该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光辉的彼岸。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有了各种各样的体验和收获,那么他们当然也就希望和别人交流,让别人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自己一起体验成功所带来的愉快,而要使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得到表述,就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交流方式。在体验与交流中,在观点和知识的相互碰撞中,学生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出了与目标的差距,并且可以为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提供帮助,到最后就会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喜欢阅读、热爱阅读,并且能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地选择阅读资料,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自主地选择交流方式。这样,课堂上因为有了自主,才显得生机盎然,每个学生也都会活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真正实现了自我发现和发展,语文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乐园,这时的学生是放松的,也是最真实的。
三、要因势利导
有的教师要么重读写而轻听说,要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美其名“个性教育”。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只有利用语文的手段,无时无刻地顾及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不能墨守成规。对课文的思想意义,不能只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就满足了,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因势利导。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深入,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
四、培养敢说、激发兴趣
学生初次回答问题,因紧张而导致讲话断断续续,会出现摸头发、摆弄衣角等现象。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多指导,可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复述老师说的话,直到讲完整才允许坐下。对一些重要、较深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可推举每组一人代表发言,使学生都有机会说,通过几次锻炼之后,学生就会增强信心。对于他们的发言要多表扬,耐心地听学生把话讲完,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特别是对差生,稍有讲得好的语句,即使只用准了一个词,也要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以此激发兴趣。
五、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
1、指导预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一杆“猎枪”一样重要。怎样做好预习呢?
第一,粗读——扫清障碍。预习一篇课文,先要粗读一遍,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清障碍。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细读——找出问题。细读就是认真细致地读。边读边找出不明白的问题。
2、精讲课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
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最后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小学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归纳各段大意,把各段大意连起来,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记叙文基本要素归纳文章内容。
3、抓住几个主要问题归纳主要内容。
4、从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也可从文中问题归纳中心思想。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决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不断训练,就一定能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理解训练中,我们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和放松,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二、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阅读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画龙点睛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信息的传递,又是情感的沟通;学生从中既能受到理的启迪,又能受到情的感染。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发表自己言论的自由氛围,让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教师和学生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各自的理解,甚至可以展开讨论;应该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个性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光辉的彼岸。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有了各种各样的体验和收获,那么他们当然也就希望和别人交流,让别人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自己一起体验成功所带来的愉快,而要使学生的这种情感体验得到表述,就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交流方式。在体验与交流中,在观点和知识的相互碰撞中,学生把握自己的理解程度,判断出了与目标的差距,并且可以为反思自己并采取各种帮助自己思考和增进理解的策略提供帮助,到最后就会实现对课文全面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真正喜欢阅读、热爱阅读,并且能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自主地选择阅读资料,自主地选择阅读方式,自主地选择交流方式。这样,课堂上因为有了自主,才显得生机盎然,每个学生也都会活跃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真正实现了自我发现和发展,语文课堂就会成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乐园,这时的学生是放松的,也是最真实的。
三、要因势利导
有的教师要么重读写而轻听说,要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美其名“个性教育”。这样,既解决不了问题,又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我们只有利用语文的手段,无时无刻地顾及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安排,不能墨守成规。对课文的思想意义,不能只让学生说出是什么就满足了,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因势利导。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深入,受到的教育会更深刻。
四、培养敢说、激发兴趣
学生初次回答问题,因紧张而导致讲话断断续续,会出现摸头发、摆弄衣角等现象。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多指导,可让他们一遍又一遍地复述老师说的话,直到讲完整才允许坐下。对一些重要、较深的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可推举每组一人代表发言,使学生都有机会说,通过几次锻炼之后,学生就会增强信心。对于他们的发言要多表扬,耐心地听学生把话讲完,不要挫伤他们的自尊心。特别是对差生,稍有讲得好的语句,即使只用准了一个词,也要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欢乐,以此激发兴趣。
五、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读书。但自主不等于放任,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承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
1、指导预习,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掌握好预习的方法,就像获得一杆“猎枪”一样重要。怎样做好预习呢?
第一,粗读——扫清障碍。预习一篇课文,先要粗读一遍,遇到疑难的字、词,要查一查字典、词典,扫清障碍。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二,细读——找出问题。细读就是认真细致地读。边读边找出不明白的问题。
2、精讲课文,教给学生阅读方法。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
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最后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小学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归纳各段大意,把各段大意连起来,就是全文的主要内容。
2、抓住记叙文基本要素归纳文章内容。
3、抓住几个主要问题归纳主要内容。
4、从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也可从文中问题归纳中心思想。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决非一日之功,但只要我们方法正确,持之以恒,不断训练,就一定能提高。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理解训练中,我们只有教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和放松,才能真正做到事半而功倍,收到阅读教学的良好效果,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18/12/4 19:54:55
- 【点击频次】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