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视野下的教师非言语德育行为调查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公平视野的教师德育行为调查,在以往的讨论中,大多是从宏观的政策和制度方面去看教育公平的实施程度,而较少关注在教育公平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角色行为对教育公平的影响。通过分析行为中的,肢体,眼神,情绪等行为的偏差,针对偏差的角色行为提出相应的调节措施,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师角色行为;德育研究
教育公平是教育界永远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作为教育活动中的引路人、指导者、传播者,教师的角色无疑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发挥自身的力量让教育之花开满每个角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当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公平意识有所下滑,导致教师出现不公平的行为,如何调节教师公平意识,培养关怀性的教师行为,是教师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何为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瑞典学者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教育起点公平是指每个入学儿童最初获得受教育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不能出现因为某些因素而阻止学生入学接受教育。教育过程公平是连接教育起点和教育结果的中介,教育过程公平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会不同,根据教育学的原理中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和阶段性,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的发展,给每个学生充分的关爱,公平的分配教育资源,切勿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而出现偏爱等不公平行为。教育结果公平是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机会公平的最终体现,只有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做出了合理公正的评价,教育结果公平才更能够实现。
二、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内涵与外延
人类完整的行为包括非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在我国的研究是比较早的,两千年前就有人提出“察言观色”的理论。到了近代最为权威的非言语行为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被定义为:非言语行为是广义的副语言,主要指无声有形的一种行为现象。指行为人在使用语言进行讲话的同时用目光、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心理大辞典》也将非言语行为定义为“一种体态语言”,是指在交往过程中,用姿势、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类似语言的非语言手段。
教师的角色行为是教师的品德、信念、知识、才能、修养等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总体来说,教师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行为活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极大,具有教育公平意识的教师在其教学行为中会让学生感受到公平的对待,公平的行为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正确的审视自己,有利于自身良好的成长。教师角色行为中的公平意识体现在教师的言语,动作,情绪,眼神等各个方面,学生在成长期的心理十分敏感,教师角色行为会给学生传递一种评价信号,公平公正的信号能带给学生积极的暗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是园丁”这一隐喻就表明教师行为应具有公平意识,即全面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特色,帮助每个学生在其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学生群体“百花争艳”而不是“一枝独秀”。
三、当下教师行为表现的现状调查
(一)教师总体
3.2教师课堂教学角色认知的总体水平以及各维度水平的描述性分析
四、当下教师角色行为偏差的表现
(一)关注度不均
教师如同园丁,要掌管花园里的群花,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各异,教师给予的关注度难免有所不同。例如一些性格外向,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受到教师较多的关注,而有些学生性格内向总是刻意逃避老师的提问,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提问中会减少对他们的提问次数。除了学生性格方面的原因会让教师的关注度有所偏差,学生的成绩也会让教师的关注度不均衡,成绩好的学生,教师给予的关怀和回答问题的机会较多,而一些成绩较差并且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度更多的放在维持课堂纪律,不让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对整个班级的平均分造成太大的影响。
(二)情绪展现不同
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展现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和身心的发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不可能永远保持平稳,也会因为各种事情有所起伏,当教师面对成绩较好,遵守纪律的学生时会表现出温柔,耐心的情绪,并且会给予这部分学生的鼓励,让她们更有信心,但是当教师面对另外一部分成绩较差并且调皮捣蛋的学生时,则会表现出不耐烦,甚至会严厉的批评学生,给予学生惩罚。教师的两极情绪会让学生有明显感受,好的学生则会更好,差的学生则会更差,这就会造成学生群体的“马太效应”。即,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除了面对学生差异时教师的情绪不同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其次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因为其他事情影响自身的情绪,经常有一部分教师会把不良的情绪带到教室中来,当遇到一些课堂中的事件会不自觉的将自身的情绪带入,让学生对其产生畏惧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肢体行为上的不公平
教师的仪表和衣着也体现的教育公平的内涵,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站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学生面前就会给其他学生带来老师比较喜欢这部分学生,而不喜欢自己的想法。教师在鼓励学生时拍拍学生的肩旁,会让其他学生认为教师相比较我而言会更看重这部分学生。由于这种消极的情绪产生,学生会产生老师对我不满意或者不看重,从而积极性、自信心都会下滑,对老师也会产生意见。其次教师的衣着打扮对学生而言也具有公平意识,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思想正是出于易变的时期,敏感是其特有特征。有些教师穿着过于奢华,会让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感,从而产生和老师的距离感。特别是需要学校资助的一些特困生看到教师奢侈的服饰,会更加产生无力感,甚至有些学生也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衣着打扮上,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四)眼神交流中的偏爱意识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的眼睛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教师在教学和学习生活中会和学生有很多的眼神交流,教师的眼神也体现着教育公平的意识,目光中蕴含着的教育力量对学生成长也是也有着巨大的作用,通过目光传递教育思想也是非常有用的一个教育手段。但是很多教师倡导教育公平,但却没有真正的做到公平,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即使教师努力的调控自己的行为,但是眼神中还是流露出来教育不公的意识,面对教师比较喜欢的学生,教师的眼神通常都是温和的,如果好学生和“差学生”同时犯错,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看待好学生和差学生的眼神还是有所不同的,很多教师说,面对班级的差生很不愿意去看他们,怕看到他们又让自己生气,有时候看到那些差生,心情就会不好。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不公平意识不符合全纳教育的思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五、构建教师德育失当的角色行为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
良好的教师观,学生观是师生和谐相处的基础,良好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爱岗敬业,不偏爱不歧视,不光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运用科学教育原理去分析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明白自己的角色,他是指导者和引路人,并不是“独裁者”。很多教师会凭借自己的喜好处理问题,这样是不科学的,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在面对与学生之间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做到一时同仁,不能因为某些学生背后利益的关系而偏爱和“照顾”。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特质给予他们指导,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运用智慧教育,转变传统教学观里一些落后的做法。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要做到公平公正,考虑每一位学生的感受,在班级管理的时候也要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民主的推选班级干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语权,让所有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是具有一份责任的,不要刻意的让学生建立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感,要融入学生,从他们的真正需求出发,切勿把学生划分等级,学生的成长是具有可塑性的,教师应该本着让所有学生都进步的原则展开教育工作。
(二)摒弃不公平的心理意识
人是感情的动物,教师作为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应该引导自己的心理意识,排除和矫正不公平的心理。当下很多教师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划分,表现在对成绩好,上课遵守记录,按时完成的作业的学生具有偏爱心理,为这部分学生考虑的就比较多,反之哪些调皮,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不受教师的欢迎,在心理上会对这部分学生产生厌恶和忽视的心理。教师应该摒弃这种不利于自身成长和学生的心理,首先教师应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某一个阶段的成绩和状态并不能代表其今后的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引导会帮助这部分学生,其次教师期待对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对每个学生按照他自己的特点给予期待,会将学生建立起自信,好的教师是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改变去改变一个学生。最后当教师面对“后进生”时产生的厌恶情绪,应该学会调整,教师应该不断的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只要方法得当,一定会让这部分学生同样优秀。
(三)管控情绪,关爱学生
教师除了在学校中担任教师的角色,同样也具有多种社会角色,在家庭中也担任着妻子或丈夫,父亲或母亲的角色,多重角色冲突有时候会让教师的情绪起伏,所以教师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入课堂,教师可以通过锻炼或者参加一些教学活动去释放不良情绪,通过阅读管理情绪的书籍来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绪,教师良好的情绪会感染每一个学生,一个教师如果在上课的时候充满动力,激情昂扬,学生看到也会被教师的力量所感染,调动起自己的活力因子,在课堂上也会表现的十分积极,如果教师的情绪低落,在上课的时候语气尖锐,经常批评学生,会让整个课堂气氛变得十分紧张,学生在这样的情绪下学习不利于他的成长,教师在这样的心境中工作也不会感受到快乐。
(四)减少带有偏爱色彩的目光意识
教师期待的目光会给学生力量,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如果总是把目光聚焦在成绩较好的学生上,会让另外一部分的学生感到老师的不公正待遇,长此以往会让这部分学生逃避教师的目光,并且失去自信,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把目光分散到每个同学身上,不要总是聚焦在一部分,教师向学生投递目光,也是表达教师在关注他,会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或是进一步提高注意力,主动开始和老师互动,心理上产生老师重视我,希望看到我好的表现的想法,在这些积极心理暗示的推动下,学生也会表现出非常积极的行为。目光是非言语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这种交流手段,与学生谈话时,眼睛注视对方眼睛或嘴巴“三角区”标准注视时间是交谈时间的30%-60%,称为“社交注视”,在师生交谈中,应该注视对方的眼睛或者脸部,注视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五)培养教师具有个性化关怀行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承担着重要角色,教师是整个教育角色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具有示范性,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首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把好的理念和品质通过行为传递给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教师要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了解其优点和劣势,综合分析之后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扬长补短。对于一些成绩优异很有自信的学生,教师应该在鼓励之余,给予更多的挫折教育,让这些学生不能只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果长期没有人或者事件给予他们磨砺,当他们今后突然一点困难时,心理抵抗能力会非常差。对于成绩较差,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应该挖掘他们的长处,通过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通过培养教师个性化的关怀行为也是推动师生关系和谐的有力举措。
参考文献:
[1] 王凤秋,倪玉娟.中小学教师教育公平意识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6):12-15.
[2] 吕星宇.关于教师对教育过程公平的意识与行为水平的调查报告[J].教育科学研究,2014(04):42-49.
[3] 房宏.在日常教学中践行教育公平[J].教学与管理,2011(07):45-47.
[4] 蒲彩云.基于教师语言的课堂教学公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5] 王青.教师期望与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5(07):13-16.
[6] 王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公平的探讨[J].文化教育,2012(05):183-184.
[7] 张华东.教育公平的教师视角[J].教育探索,2003(07):103-104.
[8] 邓银城.论教师在教育公平中的多重角色[J].教育发展研究,2007(04):65-67.
[9] 洪松舟.中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社会学分析[J].教程?教材?教法,2010(01):20-24.
[10]赵锦华.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及其策略[J].深圳大学学报,2008(06):154-156.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师角色行为;德育研究
教育公平是教育界永远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作为教育活动中的引路人、指导者、传播者,教师的角色无疑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发挥自身的力量让教育之花开满每个角落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当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公平意识有所下滑,导致教师出现不公平的行为,如何调节教师公平意识,培养关怀性的教师行为,是教师专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何为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理想,瑞典学者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公平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教育起点公平是指每个入学儿童最初获得受教育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不能出现因为某些因素而阻止学生入学接受教育。教育过程公平是连接教育起点和教育结果的中介,教育过程公平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也会不同,根据教育学的原理中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和阶段性,教师应该在教育过程中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的发展,给每个学生充分的关爱,公平的分配教育资源,切勿因为学生的成绩好坏而出现偏爱等不公平行为。教育结果公平是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机会公平的最终体现,只有教师对学生的成绩做出了合理公正的评价,教育结果公平才更能够实现。
二、教师非言语行为的内涵与外延
人类完整的行为包括非言语行为和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在我国的研究是比较早的,两千年前就有人提出“察言观色”的理论。到了近代最为权威的非言语行为在《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被定义为:非言语行为是广义的副语言,主要指无声有形的一种行为现象。指行为人在使用语言进行讲话的同时用目光、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心理大辞典》也将非言语行为定义为“一种体态语言”,是指在交往过程中,用姿势、手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等类似语言的非语言手段。
教师的角色行为是教师的品德、信念、知识、才能、修养等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总体来说,教师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实现教学目标所采取的行为活动,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极大,具有教育公平意识的教师在其教学行为中会让学生感受到公平的对待,公平的行为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正确的审视自己,有利于自身良好的成长。教师角色行为中的公平意识体现在教师的言语,动作,情绪,眼神等各个方面,学生在成长期的心理十分敏感,教师角色行为会给学生传递一种评价信号,公平公正的信号能带给学生积极的暗示,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是园丁”这一隐喻就表明教师行为应具有公平意识,即全面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特色,帮助每个学生在其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使学生群体“百花争艳”而不是“一枝独秀”。
三、当下教师行为表现的现状调查
(一)教师总体
3.2教师课堂教学角色认知的总体水平以及各维度水平的描述性分析
四、当下教师角色行为偏差的表现
(一)关注度不均
教师如同园丁,要掌管花园里的群花,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各异,教师给予的关注度难免有所不同。例如一些性格外向,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受到教师较多的关注,而有些学生性格内向总是刻意逃避老师的提问,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提问中会减少对他们的提问次数。除了学生性格方面的原因会让教师的关注度有所偏差,学生的成绩也会让教师的关注度不均衡,成绩好的学生,教师给予的关怀和回答问题的机会较多,而一些成绩较差并且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对他们的关注度更多的放在维持课堂纪律,不让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对整个班级的平均分造成太大的影响。
(二)情绪展现不同
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展现也影响到学生的学业和身心的发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的情绪不可能永远保持平稳,也会因为各种事情有所起伏,当教师面对成绩较好,遵守纪律的学生时会表现出温柔,耐心的情绪,并且会给予这部分学生的鼓励,让她们更有信心,但是当教师面对另外一部分成绩较差并且调皮捣蛋的学生时,则会表现出不耐烦,甚至会严厉的批评学生,给予学生惩罚。教师的两极情绪会让学生有明显感受,好的学生则会更好,差的学生则会更差,这就会造成学生群体的“马太效应”。即,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除了面对学生差异时教师的情绪不同会影响学生的发展,其次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因为其他事情影响自身的情绪,经常有一部分教师会把不良的情绪带到教室中来,当遇到一些课堂中的事件会不自觉的将自身的情绪带入,让学生对其产生畏惧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三)肢体行为上的不公平
教师的仪表和衣着也体现的教育公平的内涵,教师在课堂上经常站在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学生面前就会给其他学生带来老师比较喜欢这部分学生,而不喜欢自己的想法。教师在鼓励学生时拍拍学生的肩旁,会让其他学生认为教师相比较我而言会更看重这部分学生。由于这种消极的情绪产生,学生会产生老师对我不满意或者不看重,从而积极性、自信心都会下滑,对老师也会产生意见。其次教师的衣着打扮对学生而言也具有公平意识,对于青春期的学生,思想正是出于易变的时期,敏感是其特有特征。有些教师穿着过于奢华,会让一些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感,从而产生和老师的距离感。特别是需要学校资助的一些特困生看到教师奢侈的服饰,会更加产生无力感,甚至有些学生也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衣着打扮上,这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四)眼神交流中的偏爱意识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的眼睛是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之一,教师在教学和学习生活中会和学生有很多的眼神交流,教师的眼神也体现着教育公平的意识,目光中蕴含着的教育力量对学生成长也是也有着巨大的作用,通过目光传递教育思想也是非常有用的一个教育手段。但是很多教师倡导教育公平,但却没有真正的做到公平,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即使教师努力的调控自己的行为,但是眼神中还是流露出来教育不公的意识,面对教师比较喜欢的学生,教师的眼神通常都是温和的,如果好学生和“差学生”同时犯错,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看待好学生和差学生的眼神还是有所不同的,很多教师说,面对班级的差生很不愿意去看他们,怕看到他们又让自己生气,有时候看到那些差生,心情就会不好。教师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不公平意识不符合全纳教育的思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五、构建教师德育失当的角色行为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学生观
良好的教师观,学生观是师生和谐相处的基础,良好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关爱每一位学生,爱岗敬业,不偏爱不歧视,不光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要运用科学教育原理去分析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明白自己的角色,他是指导者和引路人,并不是“独裁者”。很多教师会凭借自己的喜好处理问题,这样是不科学的,不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在面对与学生之间的问题时,教师应该做到一时同仁,不能因为某些学生背后利益的关系而偏爱和“照顾”。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特点,根据不同的特质给予他们指导,教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应该运用智慧教育,转变传统教学观里一些落后的做法。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要做到公平公正,考虑每一位学生的感受,在班级管理的时候也要营造公平公正的氛围,民主的推选班级干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话语权,让所有学生都感觉到自己是具有一份责任的,不要刻意的让学生建立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感,要融入学生,从他们的真正需求出发,切勿把学生划分等级,学生的成长是具有可塑性的,教师应该本着让所有学生都进步的原则展开教育工作。
(二)摒弃不公平的心理意识
人是感情的动物,教师作为知识层次较高的群体,应该引导自己的心理意识,排除和矫正不公平的心理。当下很多教师因为学生成绩的好坏,从心理上对学生进行划分,表现在对成绩好,上课遵守记录,按时完成的作业的学生具有偏爱心理,为这部分学生考虑的就比较多,反之哪些调皮,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不受教师的欢迎,在心理上会对这部分学生产生厌恶和忽视的心理。教师应该摒弃这种不利于自身成长和学生的心理,首先教师应该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某一个阶段的成绩和状态并不能代表其今后的作为,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引导会帮助这部分学生,其次教师期待对学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教师对每个学生按照他自己的特点给予期待,会将学生建立起自信,好的教师是懂得如何通过自己的改变去改变一个学生。最后当教师面对“后进生”时产生的厌恶情绪,应该学会调整,教师应该不断的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只要方法得当,一定会让这部分学生同样优秀。
(三)管控情绪,关爱学生
教师除了在学校中担任教师的角色,同样也具有多种社会角色,在家庭中也担任着妻子或丈夫,父亲或母亲的角色,多重角色冲突有时候会让教师的情绪起伏,所以教师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入课堂,教师可以通过锻炼或者参加一些教学活动去释放不良情绪,通过阅读管理情绪的书籍来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绪,教师良好的情绪会感染每一个学生,一个教师如果在上课的时候充满动力,激情昂扬,学生看到也会被教师的力量所感染,调动起自己的活力因子,在课堂上也会表现的十分积极,如果教师的情绪低落,在上课的时候语气尖锐,经常批评学生,会让整个课堂气氛变得十分紧张,学生在这样的情绪下学习不利于他的成长,教师在这样的心境中工作也不会感受到快乐。
(四)减少带有偏爱色彩的目光意识
教师期待的目光会给学生力量,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如果总是把目光聚焦在成绩较好的学生上,会让另外一部分的学生感到老师的不公正待遇,长此以往会让这部分学生逃避教师的目光,并且失去自信,所以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地把目光分散到每个同学身上,不要总是聚焦在一部分,教师向学生投递目光,也是表达教师在关注他,会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或是进一步提高注意力,主动开始和老师互动,心理上产生老师重视我,希望看到我好的表现的想法,在这些积极心理暗示的推动下,学生也会表现出非常积极的行为。目光是非言语交流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这种交流手段,与学生谈话时,眼睛注视对方眼睛或嘴巴“三角区”标准注视时间是交谈时间的30%-60%,称为“社交注视”,在师生交谈中,应该注视对方的眼睛或者脸部,注视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
(五)培养教师具有个性化关怀行为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承担着重要角色,教师是整个教育角色中的重中之重,教师具有示范性,所以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首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把好的理念和品质通过行为传递给学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教师要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了解其优点和劣势,综合分析之后对症下药,帮助他们扬长补短。对于一些成绩优异很有自信的学生,教师应该在鼓励之余,给予更多的挫折教育,让这些学生不能只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果长期没有人或者事件给予他们磨砺,当他们今后突然一点困难时,心理抵抗能力会非常差。对于成绩较差,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教师应该挖掘他们的长处,通过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巨大的作用,通过培养教师个性化的关怀行为也是推动师生关系和谐的有力举措。
参考文献:
[1] 王凤秋,倪玉娟.中小学教师教育公平意识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6):12-15.
[2] 吕星宇.关于教师对教育过程公平的意识与行为水平的调查报告[J].教育科学研究,2014(04):42-49.
[3] 房宏.在日常教学中践行教育公平[J].教学与管理,2011(07):45-47.
[4] 蒲彩云.基于教师语言的课堂教学公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5] 王青.教师期望与教育公平[J].教育探索,2005(07):13-16.
[6] 王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公平的探讨[J].文化教育,2012(05):183-184.
[7] 张华东.教育公平的教师视角[J].教育探索,2003(07):103-104.
[8] 邓银城.论教师在教育公平中的多重角色[J].教育发展研究,2007(04):65-67.
[9] 洪松舟.中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社会学分析[J].教程?教材?教法,2010(01):20-24.
[10]赵锦华.论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马太效应”及其策略[J].深圳大学学报,2008(06):154-156.
- 【发布时间】2019/1/3 10:42:01
- 【点击频次】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