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拨动孩子情感的琴弦

 

【作者】 彭莉娟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探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情感教育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语文学科是培养语言能力的学科,也应该是培养情感的学科。所谓“情感”,它泛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认知的态度体验,也就是说,“情感”本质上是主体对客体的反应,它在“教与学”这一对矛盾上面表现的更加突出,在小学阶段展开情感教育,就是在知识传递之外进行深层次的情感要素挖掘。从学科属性上说,语文教材的内容、教法决定了它具有“感性”的特点,有助于情感的延伸,例如在某一篇文章中对作者思想的归纳、对表达手法的总结、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对词语描写的赏析,等等,可以说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是无处不在的。
  一、用情去感知
  一篇课文都包含着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或赞美、或批判。这种情感是作者对现实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反应,表达了他对周围事物的态度。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读文品味,正确的情感就在读文中受作者的感染而产生,从而使学生的思想认识上升一个新阶梯。读文诱情,要十分注意情景感染性,把文中之“情”传给学生。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真情去感知文中的亮点,把自己融入到文章的内容中去,用情去体会、去理解、去学习,这样就会迸射出情感之花。如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要求学生用真情去读,用情去感受神奇而美丽的云雾,当学生的情融入云雾之中,还可要求学生用真情写出自己对庐山云雾的美及向往,从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庐山云雾的景色美,甚至可引导学生仿写一篇《家乡风光》,也展示一下滨海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理想的风筝》的教学过程中,要达到被刘老师身残志坚的精神感动得流出热泪,使情在泪中现。
  二、在读中体会
  文章的情感不是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体味到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情感,课标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黄河的主人》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满怀深情地抒发了对老艄公的赞美的感情,字里行间充满着一种抑制不住的钦佩感。对这一类课文的教学,要做到少一点分析,多一点有感情地朗读的指导。通过反复诵读,对艄公的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用心去悟理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课堂教学要求通过对语言文字和语言情境的理解,借助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得到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语文阅读教学要化理为情,融理入情,学生情感的培养应基于对“义理”的理解,情理是一体的,教师在教学时要紧紧把握住语文学科的文理合一这一特点。
  1.活现景物形象,引导概括,促使情感转移
  像《槐乡五月》、《神奇的九寨沟》、《长城》等一类描写祖国山河的课文,教学时可利用插图,电化教学等手段,再现景物形象,把景物的线条、块面、比例、色彩、质感、光感点化出来,使学生在悦目、赏心、怡情的情境中学习课文。还让学生听录音、听范读、看课件、个别朗读、齐读、分角色读、表情背诵等,把无声文字包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变成有声有色的语言,牵动学生的琴弦,使学生把对景物的喜爱之情转移为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2.活现人物形象,用情导理,深化学生情感
  对于刻画人物形象的课文,教学时要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几方面入手,把人物的具体形象从课文中活现出来。并着重理解这个人物在“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了他怎样的品格”这种步步入深,有“情”导“理”的概括,能深化学生的情感,逐步促进学生在行为上的效仿。
  3.层层剖析,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往往不是平淡延续的,而是顺着思路层层递进的,其中思想情感变化的阐发,也一层比一层强烈。情感越强烈,越能启动学生的心扉,使之受到强烈的感染熏陶。因此,学习一篇课文,要先在学生从整体上去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思路的基础上,进行层层剖析,去体会作者思路感情的变化。
  四、让画增情趣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有其独到的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不仅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而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例如:在《荷花》这一课中,我先自已画一幅白色的素描荷花,让学生通过图,先了解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对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要不然单从课文上简单的文字来理解,他们对此还是茫然。在这一点上,我安排学生动手的比较多,如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为了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我让学生边读边画,不一会,示意图就出来了,这样,学生对于文中的游览顺序更清楚了。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采用正确的途径和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正如原苏联教育家斯科特金所说:“任何途径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要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要引起学生的感受。”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形成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良好的情感品质,以达到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

  • 【发布时间】2019/1/3 10:46:09
  • 【点击频次】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