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良好的教学效果,源于我们在精心设计“教什么”的基础上创新教学策略。而在教学方法多样的今天,有效的创新就是科学地将教学方法与内容完美结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课改呼声中最响亮、最统一的关键词,也是众多教育人孜孜不倦地追求方向。不同教师仁者见仁地认为通过改变手段来提效、通过情境创设来提效、通过改变环境来提效,但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与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小学数学的教学,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以最佳状态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提高教学效果时我们应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一、选择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认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尽主导者角色义务,为学生学习服务,不再是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为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探究。要做到这几点,就要慎重地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在小学数学课上,选用讲解、说明等方法,教师的活动较多,而学生的活动较少,就不如采用问答、研讨、探究、引导发现等方法。后几种方法,学生能动性就能有所增加,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也不能排斥使用讲解、说明等方法。例如,在较高年级教学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时就可以使用。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要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年级、不同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要生搬硬套。即使是同一个教学内容,由于班级学生情况不同,教学方法也不一定完全一样。例如,在学生独立活动能力较强的班上,可以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而在学生独立活动能力较差的班上,就需要教师多给以启发、引导。有时在一节课内还可以把几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以弥补单一的教学方法的不足。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可以采用引导发现法,再辅以教师的必要讲解,学生学习就会收到更好效果。
二、选择能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原则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抛开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下的认知规律,无论低于或高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都是无意义的。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尽量结合学生实际,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状态、学习习惯、智力基础等因素都要仔细考虑。例如我们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由于小学生对数的概念模糊,甚至没有数的概念,我们就要想方设法把“抽象的数”变成“直观的数”,设计教学时就要采用游戏活动法,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变成可以感触的数,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中慢慢建立数的概念。又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要通过实际量它们的边长,用三角板的直角比量它们的角,并且进行一些拼、摆活动,来认识它们的特征。教学简单应用题时,也可以通过操作来分析数量关系。不仅在低年级要注意操作,在高年级教学一些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如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也要重视操作,因为操作是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最好方法。
三、选择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育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智力,使其思维得到生动发展。数学教学也是一样,也必须完成以上三个基本任务。而培养思维又是三个目标中的核心成分,对学生接受知识和发展能力起着决定作用。
(一)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在教学始终。小学数学教学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放在“三维目标“的重要位置,也是要求每堂课教师和学生应达到的方向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就直接影响到目标的落实与达成,间接地对学生思维产生作用。如果教师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出发进行预设,并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就有大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二)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来发展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培养总是伴随具体情境而进行的,总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发展的。我们教学时就应多抓住概念、法则、应用题这些载体,多分析其发展思维的有利因素,根据其特点有侧重地发展思维的某些方面。例如,结合教学100以内的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结合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法的笔算以及应用题的教学,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结合运算定律的教学,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归纳、演绎推理能力。
(三)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培养创造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现在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上。一是思维的敏捷性。从低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如教学口算时要逐步提出适当的速度要求,教给学生一种计算方法,经过一定练习后要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以便于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例如,教9加几、8加几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得数与第二个加数有什么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想一想怎样能很快算出得数。二是思维的灵活性也要从低年级起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可以采取对比练习、混合练习、变式练习、探寻规律练习,这些练习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发散思维的成分,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决定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砝码,教师精心备课很大程度就在于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决定选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所要要达到教学最优化,就应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作“智力投资”。
参考文献:
[1]陈与道,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于内容与方法的完美结合[J].基础教育课程,2017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高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课改呼声中最响亮、最统一的关键词,也是众多教育人孜孜不倦地追求方向。不同教师仁者见仁地认为通过改变手段来提效、通过情境创设来提效、通过改变环境来提效,但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与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小学数学的教学,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以最佳状态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提高教学效果时我们应如何选择教学方法。
一、选择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转变传统认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尽主导者角色义务,为学生学习服务,不再是单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为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具体地说,就是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探究。要做到这几点,就要慎重地选择教学方法。例如,在小学数学课上,选用讲解、说明等方法,教师的活动较多,而学生的活动较少,就不如采用问答、研讨、探究、引导发现等方法。后几种方法,学生能动性就能有所增加,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但是也不能排斥使用讲解、说明等方法。例如,在较高年级教学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时就可以使用。现代教学论认为,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要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年级、不同条件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不要生搬硬套。即使是同一个教学内容,由于班级学生情况不同,教学方法也不一定完全一样。例如,在学生独立活动能力较强的班上,可以更多地放手让学生去探究;而在学生独立活动能力较差的班上,就需要教师多给以启发、引导。有时在一节课内还可以把几种教学方法配合起来,以弥补单一的教学方法的不足。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可以采用引导发现法,再辅以教师的必要讲解,学生学习就会收到更好效果。
二、选择能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原则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不能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抛开学生年龄特征决定下的认知规律,无论低于或高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都是无意义的。所以,我们在选择教学方法尽量结合学生实际,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认知状态、学习习惯、智力基础等因素都要仔细考虑。例如我们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由于小学生对数的概念模糊,甚至没有数的概念,我们就要想方设法把“抽象的数”变成“直观的数”,设计教学时就要采用游戏活动法,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变成可以感触的数,让学生在“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中慢慢建立数的概念。又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时,要通过实际量它们的边长,用三角板的直角比量它们的角,并且进行一些拼、摆活动,来认识它们的特征。教学简单应用题时,也可以通过操作来分析数量关系。不仅在低年级要注意操作,在高年级教学一些抽象难理解的知识,如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也要重视操作,因为操作是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最好方法。
三、选择能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
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培育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智力,使其思维得到生动发展。数学教学也是一样,也必须完成以上三个基本任务。而培养思维又是三个目标中的核心成分,对学生接受知识和发展能力起着决定作用。
(一)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在教学始终。小学数学教学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放在“三维目标“的重要位置,也是要求每堂课教师和学生应达到的方向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选择什么样的方法,就直接影响到目标的落实与达成,间接地对学生思维产生作用。如果教师从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出发进行预设,并贯穿在教学的始终,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就有大的发展,特别是数学的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
(二)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来发展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培养总是伴随具体情境而进行的,总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到发展的。我们教学时就应多抓住概念、法则、应用题这些载体,多分析其发展思维的有利因素,根据其特点有侧重地发展思维的某些方面。例如,结合教学100以内的数,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结合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法的笔算以及应用题的教学,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结合运算定律的教学,可以侧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归纳、演绎推理能力。
(三)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于培养创造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现在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上。一是思维的敏捷性。从低年级起就要注意培养。如教学口算时要逐步提出适当的速度要求,教给学生一种计算方法,经过一定练习后要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以便于进一步提高计算速度。例如,教9加几、8加几后,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得数与第二个加数有什么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想一想怎样能很快算出得数。二是思维的灵活性也要从低年级起有意识地加以培养。可以采取对比练习、混合练习、变式练习、探寻规律练习,这些练习在不同程度上具有发散思维的成分,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决定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砝码,教师精心备课很大程度就在于根据教学内容与学情决定选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所要要达到教学最优化,就应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多作“智力投资”。
参考文献:
[1]陈与道,精湛的教学艺术在于内容与方法的完美结合[J].基础教育课程,2017年。
- 【发布时间】2019/1/3 10:53:15
- 【点击频次】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