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作者】 周玉妹

【机构】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城花园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的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练笔说真话。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不仅是教学目标,更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但是目前小学生习作水平的低下仍然困惑着广大语文教师,习作仍然是学生眼中的“苦差使”。 因此,有效习作教学之路注定是一条充满崎岖坎坷而艰难的道路。而写作是一名学生语文能力、综合素养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不容忽视。从我的课堂实践分析一下学生怕习作的原因,主要有这样的一些方面:
  1.学生读的好作品少,缺少积累。
  2.命题习作多,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表达的欲望。
  3.小学生被条件所限制,生活单调枯燥,见识面窄,面对习作,真的是无话可说。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高度重视习作教学。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习作教学,使学生端正态度,提高习作能力,从而取得理想的习作教学效果呢? 我在日常教学中便作了一些探索。
  一、注重情境的创设
  叶老曾提出这样一种理想境界,就是使学生“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然而,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二、注重指导写好“两记” 
  “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的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使学生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三、注重真情实感的流露
  在习作内容上,注意习作素材生活化。古人云“心之精微,发而为文”。因为没有生活素材,便不会有感受和兴趣;没有兴趣、感受,便不会有真情的习作诞生。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逼向死角,学生没有话可说,写作文成了“挤牙膏”。
  在新课标下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就作文题而言,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作文要灵活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让学生插上想象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应用太多的框框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情,自己的生活。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四、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
  新课标非常重视综合性学习,我在写作训练教学中也尝试运用了综合性学习,这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在“沟通”上。
  1.注重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的沟通。如自然课中的小论文写作,音乐课中的歌曲欣赏,劳技课中的手工制作等都可以让学生诉诸笔端。
  2.注重课堂习作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的沟通,为学生提供“热点话题”论坛。如“话说环保”、“我看上网”、“二十年后的畅想”、“我自立我自强”写作话题等,促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感而发。
  3.注重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沟通。教师要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办文学小报,诵读比赛、读书会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触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与情感,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把学生的视野从课堂引导到大千世界中去。
  五、注重同学间的合作
  合作是新课标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合作包括写作前的合作与写作后的合作。合作有生与生之间的合作、师与生之间的合作、生与媒体之间的合作。习作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
  写作后的合作体现在学生间互评作文。培养学生习作自改能力,教师要通过示范,教给方法,为学生自改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要让学生明白:写和改是一个训练过程的不同阶段,认真修改,才能使作文水平得到较快提高。只有学生从思想深处认识到“改”的意义,才能克服心理上的依赖性,产生自改其文的动机。
  总而言之,如果学生有了习作的兴趣,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那么习作起来就会轻松自如,再也不会为没内容写而犯愁。这样,学生就能找到自信,享受到写作的乐趣。作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走进生活,去品味其情趣,才会有向人表达的欲望。 我将不断求索有效习作教学的新路径。
  • 【发布时间】2019/1/3 10:58:03
  • 【点击频次】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