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关键词】 ;
【正文】 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习惯、饮食卫生习惯、睡眠卫生习惯等等。具体来说就是不要让孩子吸吮手指头、饭前便后洗手,饭后嗽口,早晚刷牙,勤洗澡、勤换衣服,修剪指甲,着装整齐,按时吃饭睡觉等。而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实践。如果没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便容易染上各种疾病,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它会直接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社会适应。所以,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贯穿于人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好,有益于健康成长,受益终生。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扔垃圾,瓜果、纸屑放到垃圾箱,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玩具大家玩等。所以,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应从小培养,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卫生习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幼儿离开熟悉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进入陌生的幼儿园,接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师,对于这些不同的个体,进入幼儿园后要使其在体、智、德、美得到不同程度的充分发展,并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最关键的工作是培养好他们卫生习惯的常规。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卫生习惯相对容易些;同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呢?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习惯,如何让孩子们懂得讲究卫生,这是幼儿教师所要承担的基本职责之一。有些孩子在活动中玩得不亦乐乎,一场活动下来灰头土脸,两只小手脏兮兮的,甚至衣服上都是泥土,这显然不是家长和老师希望看到的。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在潜移默化中、点点滴滴处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早上晨检时检查孩子们小脸洗得是不是干净,小手是不是白白净净,指甲长不长,衣服脏不脏,并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比较讲究卫生的小朋友作为典型,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让孩子们思想中形成讲究卫生的意识。
二、课堂上培养幼儿勤于动脑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浓厚情境让他们思维开动起来,不再是直接等待老师提出答案,而是积极思考、和其他幼儿讨论研究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开发幼儿智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设置提问的启发情境,向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鼓励他们自己想一想究竟是怎么回事,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这样的氛围对孩子们而言,具有极大的心理暗示作用。例如启发幼儿:小鸟为什么能够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小鱼儿为什么能够在水中快乐的游来游去,要求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印象,并且和其他幼儿谈一谈,找出问题的答案。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始了热烈的讨论,经过他们的思考和交流,得出了小鸟有翅膀所以能够在天空飞来飞去,小鱼儿有尾巴所以能够在水里游来游去。这样的答案虽然还不够周密完整,但是体现了他们思维的成果,笔者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提示,让幼儿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样的教学中,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不仅积极思考,而且相互讨论交流,长期坚持下去,他们遇到问题就会形成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三、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习惯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在学前阶段这一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一定要重视幼儿动手操作习惯的培养,进而提高幼儿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孩子勇敢的去做一做,将自己的想法落到行动中。比如在搭积木游戏中,笔者鼓励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要搭出什么样的造型,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房子,然后要求他们分小组进行实际操作,并在操作中总结搭积木的一些技巧规则。孩子们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既要把房子搭得又高又大,同时也要注意积木块的合理运用。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大的木块要作为底座,这样才能保证房子的稳固;圆柱形木块可以作为柱子竖着放,三角形的木块可以作为房顶。改变了这些木块的运用途径则无法用到房子中去,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设计能力,而且也掌握了其中的一些技巧。由此可见,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的习惯,对他们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价值,广大教师要多给予幼儿动手的机会。
四、交往中培养幼儿乐于助人习惯
良好的道德品德熏陶应当渗透于幼儿学习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许多幼儿属于独生子女,他们对其他幼儿关心帮助不够,这样的问题应当在交往的过程中进行逐步的纠正。笔者在一些场合大力宣扬同学之间应当互相帮助的理念,让幼儿们懂得乐于助人是非常好的品德。比如一位幼儿搬不动物品,此时有其他幼儿主动过去帮忙,笔者抓住这一契机在班级大加表扬,使这位乐于助人的幼儿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同样对其他幼儿也会产生心理暗示,大家在看到有别的幼儿需要帮助时,都会积极的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样在班级就形成了团结友爱的浓厚氛围,并且每一位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这一道德品质的培养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让他们更多的懂得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综上所述,教师在学前教育阶段要充分重视幼儿各种好习惯的培养,从他们人生起步阶段就养成良好习惯,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贯穿于人的方方面面。一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好,有益于健康成长,受益终生。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便后洗手,不随地吐痰、扔垃圾,瓜果、纸屑放到垃圾箱,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玩具大家玩等。所以,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应从小培养,幼儿园和家庭都应该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卫生习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幼儿离开熟悉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进入陌生的幼儿园,接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和老师,对于这些不同的个体,进入幼儿园后要使其在体、智、德、美得到不同程度的充分发展,并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最关键的工作是培养好他们卫生习惯的常规。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卫生习惯相对容易些;同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呢?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习惯,如何让孩子们懂得讲究卫生,这是幼儿教师所要承担的基本职责之一。有些孩子在活动中玩得不亦乐乎,一场活动下来灰头土脸,两只小手脏兮兮的,甚至衣服上都是泥土,这显然不是家长和老师希望看到的。笔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在潜移默化中、点点滴滴处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早上晨检时检查孩子们小脸洗得是不是干净,小手是不是白白净净,指甲长不长,衣服脏不脏,并有意识的选择一些比较讲究卫生的小朋友作为典型,号召大家向他们学习,让孩子们思想中形成讲究卫生的意识。
二、课堂上培养幼儿勤于动脑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浓厚情境让他们思维开动起来,不再是直接等待老师提出答案,而是积极思考、和其他幼儿讨论研究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开发幼儿智力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笔者在教学中经常设置提问的启发情境,向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鼓励他们自己想一想究竟是怎么回事,鼓励他们相互讨论交流。这样的氛围对孩子们而言,具有极大的心理暗示作用。例如启发幼儿:小鸟为什么能够在天空自由自在的飞翔,小鱼儿为什么能够在水中快乐的游来游去,要求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印象,并且和其他幼儿谈一谈,找出问题的答案。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开始了热烈的讨论,经过他们的思考和交流,得出了小鸟有翅膀所以能够在天空飞来飞去,小鱼儿有尾巴所以能够在水里游来游去。这样的答案虽然还不够周密完整,但是体现了他们思维的成果,笔者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提示,让幼儿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样的教学中,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不仅积极思考,而且相互讨论交流,长期坚持下去,他们遇到问题就会形成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三、活动中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习惯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在学前阶段这一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教师一定要重视幼儿动手操作习惯的培养,进而提高幼儿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多鼓励孩子勇敢的去做一做,将自己的想法落到行动中。比如在搭积木游戏中,笔者鼓励孩子们说一说自己要搭出什么样的造型,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房子,然后要求他们分小组进行实际操作,并在操作中总结搭积木的一些技巧规则。孩子们在搭积木的过程中,既要把房子搭得又高又大,同时也要注意积木块的合理运用。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发现大的木块要作为底座,这样才能保证房子的稳固;圆柱形木块可以作为柱子竖着放,三角形的木块可以作为房顶。改变了这些木块的运用途径则无法用到房子中去,孩子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设计能力,而且也掌握了其中的一些技巧。由此可见,培养孩子们动手操作的习惯,对他们能力的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价值,广大教师要多给予幼儿动手的机会。
四、交往中培养幼儿乐于助人习惯
良好的道德品德熏陶应当渗透于幼儿学习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许多幼儿属于独生子女,他们对其他幼儿关心帮助不够,这样的问题应当在交往的过程中进行逐步的纠正。笔者在一些场合大力宣扬同学之间应当互相帮助的理念,让幼儿们懂得乐于助人是非常好的品德。比如一位幼儿搬不动物品,此时有其他幼儿主动过去帮忙,笔者抓住这一契机在班级大加表扬,使这位乐于助人的幼儿感受到了幸福和快乐,同样对其他幼儿也会产生心理暗示,大家在看到有别的幼儿需要帮助时,都会积极的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样在班级就形成了团结友爱的浓厚氛围,并且每一位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养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这一道德品质的培养对孩子们的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让他们更多的懂得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道理。综上所述,教师在学前教育阶段要充分重视幼儿各种好习惯的培养,从他们人生起步阶段就养成良好习惯,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成长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 【发布时间】2019/1/3 10:58:26
- 【点击频次】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