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青岛“雨极”的形成原因与分析

 

【作者】 王有蓉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五十八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青岛的雨极是崂山,尤其是泉心河水库处东向坡地降雨最多。其形成原因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地形雨特征。
  关键词:青岛雨极;崂山泉心河水库;地形雨 
  一、课题背景
  通过学习地理我了解到,世界的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中国的雨极在台湾的火烧寮,那么青岛的雨极在哪里呢?其形成原因又是什么?我带着这个疑问,开始搜索一些资料进行积累,终于发现,青岛的雨极是崂山山地(泉心河上游山地),形成原因是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地形雨特征。
  二、研究过程
  首先,我搜集了青岛市降水量的分布,然后将各市区的降水量进行比对,从中发现了崂山区降水在各市区中最多,也就是确立了崂山区是青岛的“雨极”地位。见表格:

2012-2014年崂山区降水量与青岛市降水量的比较







  (降水量数据查询取自青岛市水利局网站,下同)











  可以看到,这三年,崂山区降水量都比青岛市平均降水量高许多,再结合青岛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研究发现,崂山泉心河水库东部地区一直是降雨最多的地区,由此确定崂山(泉心河水库)属于青岛市雨极地位毫无异议。
  其次,崂山泉心河水库降雨多的原因是什么?
  我先从如下时间段的对比分析

崂山区三时段内降水量占全年的比重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崂山的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属于明显的夏雨型,是温带季风气候的突出表现。青岛地区夏季盛行偏南风,特别是能带来降雨的东南风,因此,地处青岛市东南的崂山降雨多也就不奇怪了。
  从行政位置上看,沙子口地处夏季风的迎风坡更明显,为什么降雨量少于泉心河水库呢?纬度相近,海陆位置一致,可能的原因只能是地形地势的因素吧?










  对照地形图发现,泉心河水库是个开口向青山湾的簸箕,东面来的湿润气流进入簸箕后被迫抬升,会上升到黄山崮(600米)乃至天茶顶(989米)、崂顶(1132米),气温降温在3.6~6.7℃之间,降温明显,降雨增多,属于地形雨类型。
  查找2014年青岛市降水量分布发现,泉心河水库年降水量最大,达1361.0mm;2013年仍然是泉心河水库最大,达1196.5㎜;2012年受台风登陆方向的影响,雨极之冠被黄岛区滨海街道夺走(1161.0㎜),但差距不大。
  总结得知:崂山泉心河水库是青岛的雨极,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多属地形雨类型。
  这么多的降雨量,社会价值怎么样呢?
  我对这里的泉心河水库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得知,泉心河水库于1970年开始施工,1980年6月竣工。水库大坝长245米,坝高48.6米,坝顶宽5.6米,容量59万立方米,是崂山区第六大水库。
  那年代施工技术落后,几乎全是人工作业,当时的崂山县抽调了大批劳力,搞人海战术,住在工地附近的劳力没得说,就是远在王哥庄庙石村和北宅毕家村都有人长年工作在工地上。人们尽心尽力,工程质量非常高。经过30多年的考验,水库坝体完好无损。30多公里的石砌绕山水渠任凭风吹雨打,仍然顽强地趴伏于半山腰,尽职尽责地坚守岗位。
  我曾多次经过水库,发现里面蓄水不是太多,究其原因,一是流域面积不大,二是水库设计容量有限,不敢蓄积太多的水,三是蓄水只能被周边少数村落使用,需求不是很迫切,这些都导致了其社会影响和贡献不大。
  现在青岛市缺水严重,泉心河水库的降雨量大,但是蓄水不多,是非常遗憾的。建议青岛市对山区进行规划,合理科学地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扩大水库的流域面积,加固加高大坝,拦蓄更多的水源,为青岛的生产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价值评估
  论文将青岛市的降雨量做了一个汇总与比较,得到了三年来全市降水量、各时段降水量的比值、崂山区泉心河水库降雨量在全市所占的地位等等,用原来机采的大量数据得到了全新的视角,得出了可信的结论。
  提出的建议是可行的,体现了文章的社会责任。
  四、探究感悟:
  我以课本所学的知识为依托,采用了提出假设—探究分析—得出结论—提成果应用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主动探究,积极查询资材,精心分析素材,对结论进行细致的验证,既熟悉了课本知识,又提升了课堂上学到的技能,还在实际考察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青岛市水利局网站。
  [2]青岛市旅游地图。
  • 【发布时间】2019/1/3 10:59:25
  • 【点击频次】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