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践行中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新课改践行中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我们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施教。本文从创造性使用教材、培养学生乐学兴趣、注重课堂动态生成和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等反面阐述了作者实践心得。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有效教学
践行新课改已有多年。在实践推进中,我们获得了很多经验,为我们接下来的推进奠基了很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在这样践行中且研且改,教学有效性在与日俱升。学生数学关键能力也获得了很好发展。但是,我们也会发现,新课改推进不是“齐步走”的,还有很多老教师的课堂仍然是“穿新鞋走的老路”,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提高,高耗低效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因此,倡导教学经验交流与分享的今天,我们应积极晒出实践所获。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新课改践行中的小学数学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教材”是传统教学做法,新课改倡导“用教材教”。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句话告诉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只有用活教材,才能教活教材;只有教活教材,才能促进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落实到实践中,就需要在处理教材时,做到:一是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二是正确区分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三是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四是客观分析教材,把握每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才能让教材作用充分发挥,为我们有效教学提供帮助。
二、有效教学需要培养学生乐学兴趣
新课改践行中的数学教学,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乐学情感。我们知道,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特别是以学彰教的新课改践行中的课堂教学,如果学生没有意愿,教师花再多的工夫也是枉然,正如西方一句俗语所言:“你只能牵马到水边,但不能保证它一定饮水”,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普遍关注的一大课题。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策略很多,归结起来实质不外两个字,那就是要“吸引”学生,把学生“卷入”到师生双边活动中来,催发他们“我要学”需求和欲望,使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教师应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点,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想、去问、去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师生互尊、和谐,不轻易否定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使学生能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久而久之,课堂中学生爱发言的多了,参与活动、讨论的人多了,学习劲头足了,实现了课堂上互动共鸣,课堂氛围真正达到了愉悦和谐。
三、有效教学需要注重课堂动态生成
高效课堂是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完善结合。课堂教学是一段未知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不可欲知的变化。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注重预设与生成的调控。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学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我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四、有效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拓宽数学教育内涵,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数学教育。我们可以从许多数学家的成长历程看到,一个人取得成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需要一种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这种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滋长起来的,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教师设计教学不能局限于引领学生经历知识探究发现过程,更要注重设计组织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在教学中,可以主动的对探究方法进行调整、评价和反思,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在学习“平行线的知识”时,老师提出:根据学习垂线的过程,你打算怎样研究平行线呢?学生提出“从身边找实例、在纸上画一画、用小棍摆一摆”等方法,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就通过在纸上画一画、摆一摆展示出自己初步认识的平行线。又通过在长方体上摆小棍,突破了“在同一平面上”这一难点,自主地完成对平行线的认识过程。这样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教学优化。
总之,新课改践行中的数学教学,不仅教学方法灵活,而且多样,还能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更能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明显提升。但这也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希望我们发展专业通知,做到更新观念,更新手段,更新实践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盛春芳,新课改践行中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有效教学
践行新课改已有多年。在实践推进中,我们获得了很多经验,为我们接下来的推进奠基了很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在这样践行中且研且改,教学有效性在与日俱升。学生数学关键能力也获得了很好发展。但是,我们也会发现,新课改推进不是“齐步走”的,还有很多老教师的课堂仍然是“穿新鞋走的老路”,教学效率也能得到有效提高,高耗低效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因此,倡导教学经验交流与分享的今天,我们应积极晒出实践所获。下面,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新课改践行中的小学数学的有效策略。
一、有效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教材”是传统教学做法,新课改倡导“用教材教”。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句话告诉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资源。由于学生情况、教师素质、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对教材的使用应从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教材,灵活地驾驭教材。只有用活教材,才能教活教材;只有教活教材,才能促进学生数学关键能力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因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落实到实践中,就需要在处理教材时,做到:一是仔细揣摩教材,理解编者意图,二是正确区分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三是深入了解学生,找准教学的起点;四是客观分析教材,把握每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在这种前提下,我们才能让教材作用充分发挥,为我们有效教学提供帮助。
二、有效教学需要培养学生乐学兴趣
新课改践行中的数学教学,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乐学情感。我们知道,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没有参与就没有教学,特别是以学彰教的新课改践行中的课堂教学,如果学生没有意愿,教师花再多的工夫也是枉然,正如西方一句俗语所言:“你只能牵马到水边,但不能保证它一定饮水”,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普遍关注的一大课题。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策略很多,归结起来实质不外两个字,那就是要“吸引”学生,把学生“卷入”到师生双边活动中来,催发他们“我要学”需求和欲望,使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学生作为活生生的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知识、自己的生活积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会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边性和复杂性。教师应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一基点,尽量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想、去问、去说,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师生互尊、和谐,不轻易否定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中的主人,使学生能够不唯书,不唯上,不唯师,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自我。久而久之,课堂中学生爱发言的多了,参与活动、讨论的人多了,学习劲头足了,实现了课堂上互动共鸣,课堂氛围真正达到了愉悦和谐。
三、有效教学需要注重课堂动态生成
高效课堂是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完善结合。课堂教学是一段未知旅程,随时都可能出现不可欲知的变化。因此,作为一线教师,要注重预设与生成的调控。我们知道,传统的教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现代的教学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动作等。学生在课堂上想什么、说什么、探索到什么、体验到什么等成了课堂评价的重点。笔者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做书上的练习。一学生突然大声说:“有一只鸽子的信送不出去。”我笑着询问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争先恐后地回答:“15-9”?在老师留给他们的广阔的活动空间中,孩子们自己发现了多余的条件,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想当时笔者如果对贸然出现的声音立即批评,不仅使那位学生的思维停顿,连其他孩子的学习热情都会受到影响。蔡林森说:“概念、定律、道理由教师嘴里讲出来就不值钱了,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四、有效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反思能力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拓宽数学教育内涵,让学生获得更多更好的数学教育。我们可以从许多数学家的成长历程看到,一个人取得成功,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需要一种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这种自我意识和反思能力不是一朝一夕滋长起来的,而是长期积淀的结果。教师设计教学不能局限于引领学生经历知识探究发现过程,更要注重设计组织学生对探究过程的反思。在教学中,可以主动的对探究方法进行调整、评价和反思,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如在学习“平行线的知识”时,老师提出:根据学习垂线的过程,你打算怎样研究平行线呢?学生提出“从身边找实例、在纸上画一画、用小棍摆一摆”等方法,在后面的学习中学生就通过在纸上画一画、摆一摆展示出自己初步认识的平行线。又通过在长方体上摆小棍,突破了“在同一平面上”这一难点,自主地完成对平行线的认识过程。这样还提高了教学效率,实现了教学优化。
总之,新课改践行中的数学教学,不仅教学方法灵活,而且多样,还能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更能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明显提升。但这也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希望我们发展专业通知,做到更新观念,更新手段,更新实践策略,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有效性得到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盛春芳,新课改践行中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年。
- 【发布时间】2020/1/13 17:38:05
- 【点击频次】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