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英语教学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作者】 陈 静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烈面镇西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我们应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使之能主动,有兴趣,有方法的参与英语自学实践。本文从激趣、教给方法、夯实基础和鼓励质疑问难四个方面阐述了培养自学能力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自学能力;培养;加强
  在社会竞争越来越强的当下,加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而小学英语又是一门奠基教育学科,在教学中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就具有很好现实意义。我们知道,传统英语教学,大多把取向定位于“高分应试”同,把做法体现为“题海训练”,这样就导致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英语学科,成为了学生拿分,教师评职的筹码了。这显然有悖于新课标宗旨的。在倡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今天,我们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就成为我们眼前的紧迫任务,我们不仅应重视,更应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加以培养,真正担负起奠基重任。
  一、营造愉悦和谐氛围
  成功地教学,依赖于良好的课堂氛围。特别是在倡导学生主体理念的今天,良好教学环境能给学生心理自由感和安全感,能让学生思维灵活自由。因此,要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我们就应营造愉悦和谐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信心和动力。实践表明,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某一知识产生欲望与情感时,容易产生与此相关的想象,激情越丰富,想象就越活跃,思维创造性也越能得以充分发挥。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激情,改变课堂节奏缓慢的做法是势在必行的。因为,节奏明快,环节交替紧凑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神。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首先要做好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工作。在设计每节课时,不仅要制定出学生学习的认知目标,悉心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还要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使教学过程层层相扣,便于学生在学习中温故知新。其次,在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正常的语速,提问或句型操练时,不留时间空白,语言要有节奏感,行为要有激情。教学的每个环节时间不能过长,形式不断变化,步步深入,衔接自然。
  二、教给学生自学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保证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在学的实践中习得方法,才是培养自学能力应走的路。在小学英语教学,自学并不否定教师的导引,自学对教师的引导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不仅知识基础差,更缺乏方法。离开了教师的指导谈自学,只能是一句空话。所以,学生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实现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取得发展,才能真正当好学习的主人,从而保证自学顺利、有成效地进行。如在教学英语字母时,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耳听、眼看、脑思、口说模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调动多种感官学习的好习惯,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学习就水到渠成,事半功倍。另外,我还举办了“学习方法交流会”,“看谁的学习方法好”等活动,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逐步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
  三、夯实英语基础知识
  自学能力,一方面要求有良好的自学方法,另一方面也要求有较强的基础知识,因为基础知识赵丰富,理解能力就越强,越可以为学习新知奠定基础。因此,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帮助他们夯实,就显得格外重要。对于小学生,其必须掌握的基础部分的内容大致分为三类:一是基础知识。掌握语音、词汇、语法(语言点)和日常交际用话等基础知识。二是基本训练。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三是初步运用。初步的听说能力和读写能力。而这三者的关系是层层递进,息息相关的;掌握基础知识是为了能有效开展基本训练,而进行大量的基本训练才能达到初步运用语言的目的。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如果只单一地利用书本上所提供的信息,按部就班地进行传统教学,就会使学生缺乏新鲜感;没有信息沟通,思维就会受到压抑,情绪也随之低落,学生难以提高其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运用多媒体建立一个多信息源的教学体系,以保证语言信息输入、语言操练和语言实践活动的密度。同时,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外语学习的意识,让他们留意生活环境中的外语信息。这样既可以增加语言信息的输入量,也可以提高语言的接触频率。信息量越大,知识面就越宽,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就较多。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强化知识基础教学。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学起于思贵有疑。疑是思之始,思是创新之诱发。鼓励学生在自学中不仅多读,更要在动手动嘴中不停的质疑、思考,发现问题,再进而解决问题。落实到教学中,我们就可以在搭建学习平台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质疑问难,诱导和调动学生自主性思维。实践证明,只有他们积极思考了,他们学有印象,便于理解,还可以培养大脑思维的灵活性。除了培养思维质疑的习惯外,我们还要培养学生“问难”习惯,这既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又能让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需要。加强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不仅在解决学生存在的不肯问,不敢问,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不会问。因为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没有提问的习惯,主要是不能发现问题。英语教学中的音标单词,只要会读了,意思弄懂了,也就没什么问题可问了,即便就此发问,但这种问题也只属于浅层次的。而真正的问应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充斥在钻研的过程中。    
  总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其在平等、和谐、师生合作的教学环境中努力学习英语,积极地去说英语,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间多向的互动关系,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预期。
  参考文献:
  [1]霍翠叶,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J].科普童话,2019年。
  [2]杨生寿,培养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两条途径[J].青海教育,2000年。
  [3]朱雪君,简论小学生英语自学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研究,2017年。
  • 【发布时间】2020/1/13 17:39:12
  • 【点击频次】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