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体会

 

【作者】 曾 荣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考院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跨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的同时,也给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也不例外,多媒体教学成了教师必须选择的捷径,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直观。它为小学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应用信息技术,既能让教师更好地展开教学,又能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使教学更直观,使学习更轻松。
  一、利用图画、视频,使抽象变具体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都冲击了传统课程资源观,课程资源的物化载体不再是单单的书籍、教材等印刷制品,而且包括网络和音像制品等,生命载体形式的课程资源将更加丰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的大量传输对人类的学习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学习者将从传统的接受方式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多媒体教学犹如一缕春风,一扫以往枯燥沉庸,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呈现出一幕幕精彩的课堂生成。例如:在教学《爬山虎的脚》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观察和思维能力。在教学爬山虎的叶子部分,首先我先呈现静止的爬山虎叶子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和长大了的叶子的颜色、形状,从而感受到叶子的鲜嫩、茂盛。满墙的叶子在微风的吹拂下漾起层层的波纹,这样一幅优美的情景,则是静止的插图和单纯的文字描述难以表现的。其次借助多媒体呈现内容丰富,具有联想结构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爬山虎的脚的生长情况一段时,学生若不仔细读书,难以准确地弄清楚脚的位置和形状,所以在这里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在电脑上通过动手操作,找准生长点的环节,既使学生通过训练牢固掌握,深化了对教材的认识,又有利于激发他们参与探究的兴趣。最后在学习爬山虎如何利用脚“一脚一脚”地向上爬的部分时,先让学生读书,抓住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的词语,并在电脑上将这一组词语按顺序排列。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进一步地理解了爬山虎的脚在攀爬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系列的动作变化,更为巧妙的则是我将整个动作过程制成了动画,分步点击单个的动词,可以分解动画,逐幅观察,同时也可以完整地演示动画,从而有效地突破了学习难点,使课文内容变得更加形象、直观。总之,在这节语文课中,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整合中来,学生既是知识的建构者,又是信息技术的使用者,在信息技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上得到双重提高,为今后开展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打下基础。对于教师来说,则有效地把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去,在学习过程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协作者和最终作品的评价者。
  二、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三主”原则尤为重要,“三主”之一的学生训练的主线应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但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之一,就是训练题目往往过长,远远地超出黑板的容量和老师安排好的教学时间,因此,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训练这条主线往往被淡化,而是“满堂灌”,从而剥夺了学生训练的权利。自从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手段之后,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如学习人物对话,一般是让几个同学代表几个人物进行对白,这样既生动,又符合教学的基本逻辑。但如果我们事先用多媒体设计好人物,并辅以对话,其效果更好,学生会从人物的特征出发,加强对人物的认识,通过对话加强理解并丰富语言,这是一般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效果。在教学《去年的树》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分角色感情朗读四次对话,体会小鸟与树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鸟寻访大树时的焦急、伤心之情。更深层次的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对话中体会鸟儿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品质。明白了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感受这篇童话特点的重要手段。学习语文不仅仅是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了解语言环境和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这些是目前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需要我们加强研究,开拓思路,注重教育引导,关键在于启发、诱导,并通过调整课堂结构来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三、利用课件缩短课文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多媒体课件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看到、听到不易直接看到、听到的事物、现象和过程,从而大大丰富教材内容。如在《詹天佑》一课演示“人字形”线路时,我结合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人字形”线路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提出“之字”及“螺旋”线路。这些办法会怎样?于是,我把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放给学生看,其运行结果都因车身过长而失败。这样,在对比中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四、多媒体教学向课外延伸,拓宽学生的视野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为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的认识得到延伸、升华,课外延伸是必不可少的。它能让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把语文课堂上没有尽兴的“节目”延伸到课外完成。一些来不及实施的实践活动也可以放到课外,实施综合性学习。在《秦兵马俑》一课,作者想通过文本来激发大家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①继续利用网络查找有关“世界遗产”的信息,举行“世界遗产知多少”的知识宣传活动;②写一段介绍秦兵马俑的导游词;③创作或填写保护“世界遗产”的建议。结果,学生尽情地展示了自己的探究成果。这样的延伸,拓展了探究的空间,放飞了学生的思想,展示了学生的个性,也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总而言之,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将其推广应用,必将有效推动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教师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但是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也是一把双刃剑,教师如果盲目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没有什么实际的效果,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在开展多种教学活动的同时进行多媒体技术使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能够有更大的使用价值。
  • 【发布时间】2019/2/21 9:46:29
  • 【点击频次】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