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修订后,根据学习语文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本着“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课文进行了大幅度的更新和调整,设计编排了大量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课文,加强了语文教学同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增加了课文分量,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拓了更大的空间。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如何尽快地将新教材所包蕴的教学新理念和学习新方式迁移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我的点滴体会。
一、始终贯穿少讲多读的阅读策略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教材精选的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突出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学习规律,并且注重由上一单元教学内容到下一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体现出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特点。
1、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
合作探究多读少讲是新课标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认为精读课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和感悟的过程。首先要善于运用“预习”提示指导学生预习;要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的朗读逐步地理解课文;对学生理解起来感觉困难的重点语句,可以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细读深思;要善于针对学生的自学质疑,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实践中逐步自主地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如在精读《林海》一文中“岭的特点”这部分时,通过重点词句的强调式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准确领悟大兴安岭的与众不同及形态、数量之多,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简笔画来表现“云横秦岭”和大兴安岭形态的方法,深化学生对大兴安岭“温柔”这一特点的体悟。
2、略读课文的阅读教学
新教材编排了分量较重的略读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所以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可以先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训练组读写训练重点,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自主讨论、广泛交流、主动积累。教学中应遵循以下两点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材料,但理解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同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教师要更加放手,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让学生在自读实践中自悟自得读书方法,逐步提高理解和积累语言的综合素养。
3、自读文选阅读教学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新教材编选了《自读课本》。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语文“双轨”教学实验,《自读课本》分册编写,且编排的内容与教材同步,为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感性材料、自主地掌握和运用语文规律提供了理想的载体。《自读课本》课文前(后)都设计有“读一读,想一想”,所以自主阅读大体步骤可以是: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参照“阅读提示(读一读,想一想)”提出的思考题独立阅读思考,教师要侧重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思路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拓展开去,让学生自主历练和提高语文素养。通过这些扩展性自读,进一步训练学生“在认真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实感”这一读书方法。
二、始终掌控读写结合的阅读策略
在提倡弱化教师的“面面俱到的分析和指导”,着力强化语感,尽力促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自习、自悟、自得”语文学习规律的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围绕教材中的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强化读写整合训练,以便真正使大阅读活动成为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创新学习的过程。
1、指导学生勤于感悟、主动积累
强化语言积累在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自觉习得和领悟读写规律的基础上,我们注重大力强化读写整合意识,切实保证读写规律的有机迁移,让学生学会领悟和品味语言材料的精妙。同时加大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力度,对文思俱佳的段篇,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品味、多积累。
2、引导学生独立思维、读写整合,优化阅读效果
在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中,结合训练读写重点和针对阅读内容,我们还指导学生有侧重地写好摘抄型、归纳型、感想型、评析型四类读书笔记,有时还结合训练重点设计相应的小练笔。我们主张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在写读书笔记和练笔的质量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弹性目标,鼓励学生求异求新;通过读书笔记展评等多样的形式吸引和激励学生广泛地去交流、去创新、去超越。这些都为训练组最终的“习作”减缓了坡度。如学习《荔枝》一课时,我们运用了“细读———赏析”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准确具体地把握母子亲情、领悟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首先让学生通过细读,找出课文中描写细致的句段,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加上眉批,主要谈谈这样写的妙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共同品评这些细节描写的精妙,品味朴实的语言中所包蕴的真情。这就为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积累了方法。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如何尽快地将新教材所包蕴的教学新理念和学习新方式迁移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呢?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我的点滴体会。
一、始终贯穿少讲多读的阅读策略
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教材精选的课文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类,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内容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突出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学习规律,并且注重由上一单元教学内容到下一单元教学内容的前后衔接,体现出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特点。
1、精读课文的阅读教学
合作探究多读少讲是新课标对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认为精读课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和感悟的过程。首先要善于运用“预习”提示指导学生预习;要安排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反复的朗读逐步地理解课文;对学生理解起来感觉困难的重点语句,可以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细读深思;要善于针对学生的自学质疑,有的放矢地进行点拨,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好讨论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与体会逐步引向深入,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自学实践中逐步自主地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如在精读《林海》一文中“岭的特点”这部分时,通过重点词句的强调式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准确领悟大兴安岭的与众不同及形态、数量之多,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简笔画来表现“云横秦岭”和大兴安岭形态的方法,深化学生对大兴安岭“温柔”这一特点的体悟。
2、略读课文的阅读教学
新教材编排了分量较重的略读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本功用于阅读实践,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习惯和能力。所以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具有较明显的独立阅读的性质:可以先由学生参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思考,然后教师根据训练组读写训练重点,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抓住一两个重点或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全班学生自主讨论、广泛交流、主动积累。教学中应遵循以下两点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理解词句不作为训练的重点,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材料,但理解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在教学方法方面,同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教师要更加放手,注重引导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让学生在自读实践中自悟自得读书方法,逐步提高理解和积累语言的综合素养。
3、自读文选阅读教学
为了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新教材编选了《自读课本》。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深化语文“双轨”教学实验,《自读课本》分册编写,且编排的内容与教材同步,为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感性材料、自主地掌握和运用语文规律提供了理想的载体。《自读课本》课文前(后)都设计有“读一读,想一想”,所以自主阅读大体步骤可以是:从激发阅读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参照“阅读提示(读一读,想一想)”提出的思考题独立阅读思考,教师要侧重引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揣摩作者思路或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文章拓展开去,让学生自主历练和提高语文素养。通过这些扩展性自读,进一步训练学生“在认真阅读中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实感”这一读书方法。
二、始终掌控读写结合的阅读策略
在提倡弱化教师的“面面俱到的分析和指导”,着力强化语感,尽力促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自习、自悟、自得”语文学习规律的过程中,我们还注重围绕教材中的读写重点训练项目,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强化读写整合训练,以便真正使大阅读活动成为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创新学习的过程。
1、指导学生勤于感悟、主动积累
强化语言积累在指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自觉习得和领悟读写规律的基础上,我们注重大力强化读写整合意识,切实保证读写规律的有机迁移,让学生学会领悟和品味语言材料的精妙。同时加大学生对语言材料的积累力度,对文思俱佳的段篇,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多品味、多积累。
2、引导学生独立思维、读写整合,优化阅读效果
在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中,结合训练读写重点和针对阅读内容,我们还指导学生有侧重地写好摘抄型、归纳型、感想型、评析型四类读书笔记,有时还结合训练重点设计相应的小练笔。我们主张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并通过在写读书笔记和练笔的质量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弹性目标,鼓励学生求异求新;通过读书笔记展评等多样的形式吸引和激励学生广泛地去交流、去创新、去超越。这些都为训练组最终的“习作”减缓了坡度。如学习《荔枝》一课时,我们运用了“细读———赏析”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准确具体地把握母子亲情、领悟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首先让学生通过细读,找出课文中描写细致的句段,并在旁边的空白处加上眉批,主要谈谈这样写的妙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讨论和交流,共同品评这些细节描写的精妙,品味朴实的语言中所包蕴的真情。这就为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积累了方法。
- 【发布时间】2019/2/21 9:48:08
- 【点击频次】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