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初探

 

【作者】 陈 丹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三锅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本文笔者从“丰富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重视短文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创设真实情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渗透文化意识,拓展思维空间”四个方面对“小学英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初探。
  关键词:兴趣;习惯;发展
  语言与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人的思维越深刻,其语言表达越明确。由此看来,小学英语教学既要有处在的交际性语言活动,又要有内在的思维性语言活动。只有两者融合统一,才能优化小学英语教学,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那么,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呢?
  一、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有效的学习活动,都是由兴趣开始并且自始自终贯穿在其中的。因此,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形成也应该从兴趣谈起。为了激发学生用英语思维的兴趣,我们可以采用一些简单而又快乐的活动。英语与美术相结合,听听画画。如三年级《PEP小学英语》,在总复习阶段教师可以结合本册中学到的事物名称和Colors这一单元来巩固单词,同时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兴趣。教师将“a red apple,two black pens,a yellow dog,a green desk等一些词组说出,要求学生听后立即用彩笔画出来。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听到后写出单词和汉语意思要好得多,因为这一过程正好是学生直接用学到的英语进行思维并作出判断的过程。”
  英语与数学相结合,想想算算。例如教学?Unit6中B部分的数字时,可以用A部分中学过的句型让学生做口算比赛。教师快速的出示口算题目。如:“4+8=?”问:“What’s four and eight”。学生回答:“It’s twelve”。也可以用教材上的游戏训练学生的思维,要求学生按照顺序数数,遇到三的倍数say Hello“one ,two,hello,four,five,hello……”这些教学方法都有利于学生不用通过汉语这个“中转站”直接用英语表达。
  二、重视短文阅读,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英语的学习不是为了掌握几个孤立的单词,而是为了读懂外语的文章,听懂外国人说的话,甚至能与外国人交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的外语教学几十年来不尽人意:学了几年英语,只会说:“How are you? Fine,thank you,And you?”之类的问候语和认识大量的却很孤立的单词。阅读起来,总是断断续续,一知半解。包括高校的外语阅读教学都如此没有成效,这就要淡到学生的阅读习惯了。由于从小没有养成用英语思维的良好习惯,学生阅读时喜欢逐字逐句地念,同时又想着汉语意思,使得阅读速度减慢,不但速度慢了,而且前面好不容易“理解”到内容是自己译出来的“汉语”。所以很快又忘记了。造成理解“断链”和循环阅读。从而大大地影响了阅读的质量。小学英语教学是英语的“启蒙”教育,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根深蒂固”。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该用好教材上的story time,重视短文的阅读,培养学生快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每单元都有story time阅读训练的部分。即Fun house?中的look and read,比如数学?Unit6? Fun house Look and read.短文内容是这样的:“I what is two and three?Five II what is six and four?Ten. III what is five and nine ?It is fourteen Iv what is one and one ?Eleven”,教师可要求学生的规定的三分钟内迅速读完短文,并且强调要默读。如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通过图片帮助阅读。这一部分都是趣味阅读,内容轻松,可读性强。所以大部分学生读完都会情不自禁的笑出来。说明他们已经读懂了其中的幽默内容。这里教师可以请个别学生来说一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以及短文的幽默之处。但不准让学生逐句翻译。最后,可以让全体同学一起朗读该短文来回味一下。
  三、创设真实情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十几年来,小学的英语教材一直在变化着。语言不变,教学内容自然也不会变。而变化的是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些教材最大的变化是赋予教学内容精美的图片。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更主要的是为其创设了真实的语言情景,学生在真实的话语情景中展开思维和语言学习,其效果事半功能。
  如教学《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4?中,可以直接将学生安排在操场上,一阵热身运动后,上起了我的“英语体育课”。因为本课所涉及的人体部位名词学生已在三年级上册Unit2中学过。所以,教学Put?……on……touch……with……这两个句型时,老师边说边示范动作,要求学生跟着说跟着做。“Put your hands on your knees”。这时,是全身动起来的,学生思维也活跃起来了。用同样的方法再教学stop,turn left/right,stand in a line?等词组。学生照样很快就学会了。反复操练几遍后,教师试探性的说了几个“指令”,学生迅速作出了正确的动作,说明学生已经完成掌握了以上内容。而且,这种掌握方法脱离了汉语这根“拐杖”,是大脑直接用英语思维的结果。
  四、渗透文化意识,拓展思维空间
  文化主要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风土人情、传统习惯、生活方式、文学艺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而语言则是文化的载体,她有丰富文化的内涵,又是文化的部份。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交际的因素,这此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英语的学习和使用。《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在小学阶段就适时的渗透文化意识,培养文化意识,有着深远的意义。如果学生不了解英语文化中礼貌语言的重要性,以及诸如“please”、“thanks”之类的词使用频率比文中的对应词的使用频率要高得多,他们就很难理解下面这段对话:Tom:“Can I have an apple ?”mum“An apple what?”Tom:“Can I have an APPLE?”mum“An apple what?”Tom?“Can I have an apple please?”再如,A:“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B:“?Thank you?”这里,假设B不了解以上“文化”,她会谦虚地回答:“NO,Not good,然而这样的回答令英美人士瞠目结舌”。
  总而言之,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思维是人的内部语言,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我们英语教师都应该重视学生英语思维的训练与培养,提高他们的英语综运用能力。
  • 【发布时间】2019/2/21 9:50:55
  • 【点击频次】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