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如何建立、训练中小学合唱团

 

【作者】 王 奕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重龙镇红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合唱,是用集体声音来表达共同音乐内涵与意境,创造整体艺术效果的一种集体艺术活动,它不仅要求合唱队员要达到一定的水平,更要求指挥要具有相当的水平。为此,合唱团的建立和训练是一个比较繁琐复杂又需要细致和耐心的工作。而在合唱艺术中,中小学(童声)合唱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而言,中小学生年龄不大、认知把握能力不强、还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造就一支素质较高、业务精湛的中小学合唱团就更具难度、更具挑战,一般都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磨合,并持之以恒地付出努力。要建立和训练好一支中小学合唱团,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循序渐进,抓好抓实。
  一、中小学合唱团的组建
  中小学合唱团作为一个团队整体,是由多名中小学生组成的。组建一个优秀的合唱团,既要考虑合唱团的规模,也要兼顾合唱团的个体配置。
  (一)合唱团的规模
  合唱团的规模,即合唱团的人数。一个中小学合唱团以多少人为宜,一般 40—60人较好。原因在于:如果人数太少,中小学合唱团的学生不是专业的,个体的声音素养不会太高,这就可能导致人数少了声音效果就不太好,出现诸如音量小、多声部分配时各声部人数少、声音效果会比较单薄的情况,在合唱声部的配置上也会产生一些问题;而如果人数太多,又会给合唱团的排练增加难度。另外,在招收队员时教师也要严格把关,不能把乐感不强、发音和音准上有问题的学生吸纳进来,否则在歌唱时会影响周边的队员和合唱团整体水平的发挥。
  (二)合唱团的声部配置
  中小学合唱团的声部配置主要分为:二声部、三声部和四声部,超过四声部的童声合唱作品较为少见。
  1、二声部配置: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声部配置,只有高声部与低声部两个部分。
  刚组建起来的合唱团,因为在许多方面没有基础性的训练和准备,比较适宜这种声部的配置,训练演唱一些小的声乐作品。例如:演唱卡农(也就是轮唱)作品,特别是在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教材中就有一些具有一定合唱水准、比较动听、学生们感兴趣的小曲子,如:《红蜻蜓》、《铃儿响叮当》、《乘着歌声的翅膀》等等。
  2、三声部配置:在高低两个声部的基础上,加入一个中声部,这就是三声部配置,这样的童声合唱作品比较多,有利于训练、演唱范围的扩大和队员的演唱能力的提高。如《同一首歌》、《闲聊波尔卡》等。
  3、四声部配置:在高低两个外声部基础上,加入两个内声部(中高声部和中低声部),这就是四声部配置。这样的童声合唱作品不少,由于声部多,演唱范围广,演唱难度也较大,不仅要求队员有较高的音乐素质,而且要求指挥也必须具有相应的能力。
  一般来说,声部人数比按两个声部来分的话,应该是在对半分的基础上产生;三声部或四声部人数比,应按高、低声部人数稍多的力量来配置。当然声部力量的配置,有时还要视作品的要求而定,有时还要根据合唱团学生的声音状况来定:如有些孩子音高较好但音量较小的可分在高声部;有些孩子音准好,音色圆润但高音不太好的可分在低声部。总体上要求:低声部的声音要饱满、沉稳,高声部的声音要清脆、明亮,中、低声部音准最重要。
  二、中小学合唱团的训练
  在中小学合唱团组建起来后,学生们必须进行良好规范的培养和专业的训练,特别是发声的训练,使所有合唱队员的歌唱状态统一起来,并且在呼吸的控制、声音的运用、咬字吐字的清晰、准确等方面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艺术地表现合唱作品,达到统一、均衡、和谐的效果。
  (一)要有合适的奋斗目标。目标既是动力,也是团队成员努力的方向。切实可行的目标能够引导团队成员朝着一个明确的、充满希望的方向前进。共同的目标能够发挥团队成员所有的潜能,鼓励队员在可行性前提下克服困难、激发斗志,让队员沉下心来刻苦学习,取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因此,要为中小学合唱团制定出共同的奋斗目标,还要使这一目标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从而成为他们努力的动力。目标有近期目标,比如在什么样的比赛中获得什么样的名次;也有长远目标,比如打造合唱团的品牌,使之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因而一个中小学合唱团,若没有奋斗目标,将会成为一盘散沙,甚至能否继续组团都会成为一个问题。
  (二)要有正确的唱歌姿势。良好的姿势是学习歌唱的第一步,也是学生歌唱技能的基础。歌姿势是保证歌唱时有通畅的呼吸,发出圆润饱满的声音和集中思想保持状态的前提。
  对于中小学生,多用鼓励、引导的方式能够促进他们不断保持姿势的正确,如让全体同学向某某学习;经常用形象的语言提示学生,如像小松树一样挺拔、个子长高一些等等,都是一些好方法。在歌唱训练中能使学生在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和激扬的状态是非常重要的。
  (三)要有正确的合唱训练。合唱水平高低是衡量合唱团实力最主要的标准,而提高合唱水平的关键在于要有充足的合唱训练。
  1、学会使用正确的呼吸方法。呼吸是歌唱的动力,是歌唱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声音的变化,旋律的流畅,歌曲的句逗分明以及音高的准确等等,都与呼吸紧密相连。
  在气息训练中,注意用生动形象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气息,如像闻花一样地吸气、像吹掉花瓣上的灰尘一样呼气,做到吸气自然,不耸肩,不出声,呼气要缓慢,保持均匀不憋气等,能够让学生们做的既有兴趣又认真仔细。呼吸训练时还可以进行一些纯呼吸练习,如闻花、吹灰(缓呼缓吸);小狗喘气等(急吸急呼);呵气、咳嗽(感受气息);高音喊叫(体会头声)等,以这些形象生动的方式来体会、感受气息的吸气、呼气的动作及位置等。在纯呼吸训练的基础上,可进行呼吸控制练习,如吸气→控制(又叫“闭气”)→吐气→……使学生逐步学会有节制地控制气息的能力。
  歌曲的演唱经常需要用各种不同的气息方法,如“缓吸缓呼”、“缓吸急呼”、“急吸缓呼”、“急吸急呼”、“声断气连”等等。
  2、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状态。中小学生歌唱时的发声必须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在训练歌唱发声时,先要考虑的是童声具有的优美动听的音质,而不是音量。尤其是变声期的孩子一定要轻声唱歌,找到头声发声的感觉,可以借助“U”母音或“绿”的母音的发声练习来进行,这些音的发音动力在于嘴唇和舌尖,声音集中在前方,容易找到头腔共鸣,不用向前的头声是很难发出这些音的。在平时的音乐课上,用它们进行训练也能克服学生大声喊唱,声音“炸”、“白”等毛病。
  3、重视咬字、吐字的训练。在合唱中,正确、清晰、圆润的咬字吐字,对清楚地表达歌曲内容、使合唱声音整齐统一,起着重要的作用。
  咬字是指唱出字的声母(即字头),吐字是指唱出字的韵母(即字腹、字尾),在唱字头时要迅速、有力、到位。唱字腹时要注意口形的保持,字尾要收得快速、干净,这样才能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例如:在合唱练习的探索中我们发现:“吐字”是首先重要的环节。
  (1)在训练中,把六个单韵母“a、o、e、i、u、u”作为开始练习的内容是一个好方法:按照发音位置和口形先练习“u”:因为这个母音的口形最有利于让学生感受发声时“口腔内打开,软腭提起,气息从嘴唇中吐出”的感觉,声音也最容易统一。在唱好“u”母音的基础上,再学“o、a、u”就容易多了。在发“i、e”这两个母音时,注意“i向u”、“e向a”的口形靠拢,就能使发音位置和口形得到保持、统一。
  (2)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咬字吐字的习惯。在刚开始的合唱练习中,主要以培养整齐、轻声的歌唱习惯为主,用模声练习来达到母音练习的效果,让学生在唱歌时也要象练习中一样“嘴巴张圆轻轻唱”,逐渐地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歌唱中正确、良好的咬字吐字习惯。可以经常用这样的方法来强化他们的咬字吐字意识:先唱单韵母练习,声音统一后让学生在所学唱的歌曲中找出含有该韵母的字唱一唱,如: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的歌词,找出有“a”韵母的字唱一唱,5 - - - ||  5 - - -  || 等。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而且还会积极开动脑筋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学唱歌曲时,不同情绪和风格的曲子对咬字吐字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曲调抒情优美,歌词充满诗情画意,在演唱时咬字吐字就要注意口形的保持和过度的自然流畅。
  4、加强多声部音准、节奏的训练。合唱歌曲属于多声部织体,在演唱过程中,各声部的音准影响到和声的效果,节奏的正确关系到声部间的协调配合,所以在合唱训练中一定要加强音准和节奏的训练。音准的训练要注意横向音准(旋律音程)和纵向音准(和声音程)。
  • 【发布时间】2019/3/10 19:12:41
  • 【点击频次】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