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作者】 刘海浪

【机构】 亳州市谯城区颜集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其招。这里,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时,必要的讲解是不可少的,但讲解时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眉毛胡子一把抓。那种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的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发他们的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一瓢饮”,即在语文教学时,要紧紧抓住教学的重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篇童话,故事性很强,教学的重点是感受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怜悯心,从而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笔者在教学时,就围绕重点,抓住小女孩四次点燃火柴,四次看到不同事物来让学生体会小女孩的悲惨生活。
  二、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有多少,也就是看在教与学的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知识、学习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能真正起作用的时间有多少。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0分钟的利用率。如在教学《少年闰土》第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预习阅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后,让学生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闰土做了哪些事,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归纳。这样教学,不仅节省了教学时间,而且更重要的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培养的。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精心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在教学古诗《早发白帝城》时,笔者这样设计小练笔,同学们,假如让你陪同李白一起登上小木船,和他一起离开白帝城,顺流而下到江陵去,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写出来。这样的练笔方式独特,同时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具有趣味性,挑战性,使学生既有新鲜感,又有成就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发表不同见解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起来,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四、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时要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考虑清楚如何讲,用什么样的语言讲,用什么教法教,学生才会容易明白,如何启发引导,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设计什么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研究可能出现的课堂问题等。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只能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前提。课堂教学目标明确,能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有些课文不仅有重点,还有难点和要点,而这些又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备课时忽视不得。备课时还要关注学生,因为学生是上课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备课时不仅要了解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朗读水平、理解能力,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思想状况和学习习惯等。备课时,教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化身,站在学生角色地位上,用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去洞察学生的学习心理,理解他们的情感、愿望,设计最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去阅读课文。教师还应广泛阅读书籍,积累相关资料,及时了解所教学课的发展新动向。对教材内容作必要的拓展延伸,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激发兴趣放在导入上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敏捷,一旦产生了学习兴趣,就会很认真的去学习。语文课堂教学在导入新课时,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始就要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导入新课引趣的方式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必须重视导入新课时的趣味性。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六、重点放在课前预习上
  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准备。做好课前预习,既是顺利地进行课堂教学的准备,又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明白“自学催生自信”的道理。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真正去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学生,很多学生是还没来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别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们就形成了一种惰性,上课只是坐着等结果,从不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他们课前没有预习。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和抓好课前预习,使他们熟悉课堂内容,有思考的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未必就让学生喜欢预习;积极参与预习,更不等于有效的预习,为了提高他们的预习效果,必须做到:一要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二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适合于不同层次学生的预习项目,三要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不然学生就会觉得课堂教学与学生预习不预习无关,从而降低了学生预习的积极主动性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开展学习,按照学生的思维模式设置教学情境,采用激励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及时地强化课堂练习,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活力,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发布时间】2019/3/10 19:13:45
  • 【点击频次】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