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尝试

 

【作者】 何 伟

【机构】 湖北省来凤县三胡乡苏家堡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在学生的认识过程与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养兴趣;策略尝试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推动学生学习动力;是获得成功的强烈欲望,它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如果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总是主动积极、心情愉快的进行学习。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发掘教材孕伏的智力因素,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因势利导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创造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创设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因而在学生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其注意力、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富有情趣地把学生引入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探求知识奥秘和愿望。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提问:“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当学生轻松回答后,教师再问:“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否也有类似的规律呢?”有的学生可能受前者的影响回答:“个位是3、6、9、的数能被3整除。”是这样吗?同学们一试,如 13、23、29、56等都不能社被3整除,显然这不是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时,教师凭借已有知识推出一些是3的倍数,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其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无关。“那么这里边有什么奥秘呢?”不等教师提问,学生自己便会积极思考起来,急于想找到答案的好奇心,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诱发出了强烈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这时展开新课教学,就能使教学效果较佳。
  二、组织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三、巧妙设问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是艺术性的劳动,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恰当的姿势和手势、巧妙地设计各种启发式的问题,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注意自己的数学语言,无论在复习旧知导入新知时,还是进行新课时,或是巩固新知时,都应注意巧妙地设计一些思考性较强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 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求相同加数的和的加法计算,或师生进行计算比赛,从而提出教师为什么一下子能算出结果?或提出这样连加多麻烦,还有没有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什么方法计算要简便?当学生认识到用乘法计算简便后,老师又提出2×3 读作什么?它表示什么?3×4读作什么?表示什么,乘号前面的数是什么数?乘号后面的数是什么数?结果叫什么?通过层层设问,就能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持续发展。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数学教育创新需要有效的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不断的提升课堂效率,同时多媒体教学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说教式的方式进行授课,而学生长期在这种模式下,无法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知识进行理解。并且因为数学中有一些知识是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并且内容也是较为抽象。如果没有将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分类,那么学生会对其中的内容混淆。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授课,通过多媒体将数学知识有效的为学生呈现出来。这样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的参与到其中,通过将相关的知识制作成视频或者图片的方式,学生在对于数学语法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置身于情景之中,对于相关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感触,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印象。通过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也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并且对于多媒体屏幕上较为集中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这对于提升数学学习质量有着积极的帮助。
  五、多表扬和鼓励学生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都想要自己的学习能够受到老师的肯定,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积极的学习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很多老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在学生做对一件事之后,老师并不习惯表扬学生,也不喜欢鼓励学生,因为老师觉得表扬和鼓励学生会让他们感到骄傲,而且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学习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因此放弃继续进步的机会。正因为如此,老师并不喜欢进行这一过程,相反,老师非常喜欢批评学生,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可以让学生记住,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新课程改革过后,老师要彻底的摒除自己传统的教学方式,让新课改的内容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以此来改变老师对学生的看法,而且在学生做对一道数学题或者是回答对问题之后,老师要表扬一下学生,在学生做错题目或者回答错问题之后,老师要鼓励一下学生,让他们继续努力,从而可以拥有更多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不仅如此,多鼓励和表扬学生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可以更加近距离的接触数学老师,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而且可以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交流学习之间或者学习以外的事情。
  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需要受到教师的重视。不管是在课堂内外,还是家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都应该着重的进行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尽可能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对数学有一个更新的认识,促进学生对数学进行探索,加快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总之,教师应在教学中,要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善思、乐学。
  参考文献 :
  [1] 李金丽.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J]. 科技经济导刊,2016(26).
  [2] 黄淑娜.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J]. 学周刊,2015(08).
  [3] 李秋娥.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J]. 才智,2014(04).
  • 【发布时间】2019/3/10 19:14:07
  • 【点击频次】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