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预学”的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以《从算式到方程》一节为例
摘 要:课前预习是学习数学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学情学情分析就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设计理念包括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设想。本文从优化预习设计、预学评价、课堂导学、练习设计等环节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提出了从预学设计支撑先学,预学评价剖析学情、预学反馈引领导学的原则,进一步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教师的适时有效的引导,获取经验和知识,全面提升学生自主学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实现“课前预习”和“课堂导学”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自主预学;交流反馈;总结提练;有效练习
自2015年开始,我校开始探索课堂教学改革,并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支撑下,尝试运用“自主互助型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改革性尝试激发我校教师对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在教学实践中,“自主互助型五环节”主要包括五大模块,即:自学质疑—交流展示—互动探究—精讲点拨—迁移运用。从五大模块可以看出,课前自主预学是该模式运用的前提和基础。课前自主预学,通过对预学作业的评价来剖析学情。根据学情,更准确地确定课堂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从而把“学本课堂”的教学理念转化成了可以操作的教学实践。下面以《从算式到方程》为例谈谈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以“预学设计”支撑“先学”
“学本课堂”的教学理念正是基于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尊重”学生的经验,敢于在课堂上“放养”,倡导学生“先学”获取知识。同时也为课堂导学提供一种来自学生、更为真实的教学资源的途径。如何指导学生先学?一种常见的先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中先学,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达到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的目的。但是,课中的”先学”,由于受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因而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也受到影响,学习的自由度不够,加之学习资源不能及时学后加以梳理和利用,学生自主创新的潜能难以充分发挥。
1、巧设预学方案,唤醒学生认知
在教学《从算式到方程》时,我将“先学”的活动环节移到课前,并做到开放的态势。第一是时间上开放,允许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研究预学案;第二是学习任务开放,预学案的设计既可以满足全体学生的共性需求,又有一定的个性空间,满足不同个性学生的发展需求,不以单纯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为目的;第三是学习方式的开放,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方式进行预习,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
2.基于学生经验,触动创新思维
在《从算式到方程》预学案中,让学生阅读课本78页问题并讨论:
(1)你能用算术方法解答吗?试一试。
分析:若设A,B两地间的路程是x km?则从A地到B地,卡车用了 小时,客车用了 小时。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 。
(2)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如设客车用了t小时,则卡车用了
小时。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 。
从学生的预学评价看,95%的学生都能根据分析提示完成填空,而且方法多样,这足以说明“先学未教”之前,学生潜在的知识经验和非寻常的学力已经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新知”的能力,并能根据新旧知识点的关联自主产生学法的迁移。
二、以“预学评价”剖析“学情”
预学评价,即教师仔细批阅每一份预学案。预学评价既为小组合作过程中,对学生预学中产生的矛盾问题提供“合作依据”,又为合作学习“重点解决什么问题、重点帮学哪些学生”提供了“兵教兵”的“帮学依据”,更为教师在课堂导学过程中,在每一份具有个性化的预学案中捕捉和开发有效信息,为课堂提供丰富的“导学资源”。
1.从预学中遴选学习材料
在《从算式到方程》预学中,学生能根据自学中的填写归纳出所填等式的共同特点,进而归纳出方程的概念,这是从算式到方程迈开了成功的第一步。除了教师通过评价了解预学信息之外,每一个异质构建的合作小组的负责人,也在第一时间掌握了本组成员的预学动态,并在课前有充分的时间梳理小组预学的成效和得失。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负责人可以有效整合组员预学中对方程概念的归纳方法,筛选好组内特异的归纳方法和预学中暴露的典型问题,作为合作学习过程中重点探究的内容。
从预学效果看,学生对方程的理解暴露出了“表述不清,理解模糊”的问题,负责人将此问题作为小组学习中重点问题展开探究,为本课的难点突破提前做好学习准备。
2.从预学中提供帮学依据
教师对学生预学案的评价,对学生预学的成效做到心中有底,同时合作学习的负责人(强兵)也对小组成员的预学结果了如指掌,明确了预学中存在问题的学生(弱兵)和存在的疑惑。在小组合作中,既明确了“帮学内容”又明确“帮学对象”,使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不仅注重形式,更具有成效。
如在《从算式到方程》预学案中,一位学生把“某数x的30%比它的2倍少34”写成了30%x–2=34,其中的数量关系产生了误解,还有学生把方程的概念归纳成“含有等号的式子叫做方程”。针对出现的此类问题,小组合作中,强兵能根据自己的能力或小组合力,根据教师的预学评价和组长掌握的预学信息全面展开合作帮教活动。
三、以“预学反馈”引领“后教”
学生数学学习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是体现学生主动发展的标志之一。教师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是第一“引导者”,是“合作者”,所以教师要把握好探究的方向和方法,在知识迁移转换间进行最权威性的“引航”。
1.明确学习内容,展现探究能力
在教学《从算式到方程》时,导学过程中重点让学生探讨两大问题:一是如何找出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二是怎么设未知数?在导学时,引导学生从填写等式时抓住的关键字“比”、“是”、“等于”产生学法迁移,在自主预学中明确了第一个问题的探究方向:根据关键字找等量关系。在课堂合作探究中重点探究如何找出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
课堂合作学习环节,既是对学生自主“探得”后的进一步“确定”,也是对“探得不成功”的学生进一步加大助推力,让学生带有一种强烈的探秘欲望展开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导学中,各小组都能围绕“如何找出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等量关系”展开探究,既明确了合作的方向和内容,同时配合小组竞争要求,“强兵教弱兵”的意识进一步加强,“弱兵跟强兵”的动力也进一步加大,合作氛围浓厚。
2.强兵帮教弱兵,提升质疑能力
小组合作重点解决了“如何找等量关系”,课堂中将充分的时间留给了学生进行学习成效的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中将合作的成果能有效的展示、交流与锻炼,在完全充当一个小老师的角色中提升学力。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关注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同时也关注学生在“预学、合作、自评”的过程中暴露思维的疑点。
3.精心设计练习,检测学习成效
课堂上保证10分钟的当堂训练的时间,让学生能在问题解决实践中,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对于练习设计,重在体现应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练习的形式犹如当堂检测,让学生在独立、快节奏地完成、减少教师随堂辅导。这样的作业犹如“实战演习”,能够及时快速的检测课堂教学的效果。
把教材作为“引子”,作为“材料”,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必要的取舍与加工。所以,每一个学生带着自身的经验和背景来进行预习,必将会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都可以作为课堂上交流的材料,使课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来,使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对于“生成性”资源的深度剖析,有助于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更准确地把握课堂教学重难点,精准把握学生对新知学习的认知起点。
总之,在课堂导学中遵循预学反馈先学后教的原则,为学生提供交流反馈、生疑释疑、自评交流、有效练习的展示平台。
参考文献:
[1]张鑫.基于“预学”学情的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流程再造研究[J].辽宁教育,2015(19):59-62.
[2]孔龙娣.浅谈农村初中数学预学互助教学模式[J].理科考试研究,2014,21(10):36-36.
[3]刘绍洲.基于课内先学,数学导学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J].科教导刊,2018.
- 【发布时间】2019/3/10 19:14:31
- 【点击频次】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