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错误 生成精彩
【关键词】 ;
【正文】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学生的错误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学中我们应善待错误,抓住契机,让错误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教学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收获精彩。
一、巧用错误,拓展知识内涵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巧用学生的“错误”,往往能使课堂有效生成,也能使学生在争论中拓展知识的内涵。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框架玩一玩,学生们一边使这个框架变大变小,一边在积极思考着,相互商量着。终于,一个学生兴奋的走上讲台,他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问:“你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7×5=35”。这个学生还慷慨陈词地说:“因为两条邻边没变还是7和5。” 我没有做出及时的评价,而是说:“是这样吗?再拉一拉看。”这个学生得意的一拉、再拉、再拉,拉至邻边几乎挨近时我故意说:“两条邻边没变还是7和5,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是7×5=35。”孩子们或搔头挠耳,或窃窃私语——“它们相邻边的长度没变,乘积也应该不变,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明显越来越小了,也就是面积在变化,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用相邻两条边的乘积!”
这节课学生错得自然,面对这个真实的错误,我没有回避,而是顺水推舟,让学生不断拉框架,在思考、争论、实践中拓展知识的内涵,这就是错误带来的的附加值,错误催生出的精彩。
二、善用错误,扬起自信风帆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特别是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没有成熟,“错误”会伴随着他们成长。而学生犯了“错误”后,往往会显得非常心虚和自卑,如果我们教师能正确的评价,精心的呵护,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引导,不但能使“错误”变成“创新”,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让学生折出这张纸的并涂上颜色,学生
们纷纷动手折、涂,竞相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此时我发现丁艳艳把自己的作品悄悄地塞进口袋里,然后又拿出来。我安慰地问:你折的是什么意思,可以告诉老师吗?她说: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我让她把贴在黑板上,并写出,又让她把得到的过程复述一遍,然后让大家评价,大家说“折多了”,我却说“她很有超前意识,把超越折成了,而且说的也很正确,我要感谢她引领大家对分数作了进一步的了解。”有这样的呵护和鼓励,她的脸上扬起了自信的微笑。
可见,“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地利用,巧妙地引导,积极地呵护,让学生在没有斥责、没有耻笑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三、借用错误,提高辨析能力
《课标》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而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种、那种错误,我们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化弊为利,我们也可以经常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将错就错”的训练,这种“化错为正”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改错误。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扬长补短,拓宽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如在教学应用题时,出示一道练习“铅笔有30支,比圆珠笔的3倍多6支,圆珠笔有多少支?”学生列出的算式有:①3×30+6;②3×30-6;③(30+6)÷3;④(30-6)÷3;⑤30÷3-6;⑥30×3+6……解法很多,究竟谁对谁错?通过学生合作,结合线段图,学生很快“统一”了答案,④是正确的。这时,我“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如果是其他算式,你能改变原题中的条件,改编出应用题吗?学生的思维打开了,针对其他算式改编出应用题。这样“将错就错”,举一反三,从错误列式出发,改编应用题,使所列算式符合改编后的应用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使类似的错误不再重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错误是一朵美丽的浪花”,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捕捉这美丽的浪花,巧妙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领悟方法、积累经验、明辨是非、体验尊严,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收获别样的精彩。
一、巧用错误,拓展知识内涵
课堂是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是学生的权力.心理学家盖耶认为: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成效的学习时刻。巧用学生的“错误”,往往能使课堂有效生成,也能使学生在争论中拓展知识的内涵。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先让学生拿出平行四边形框架玩一玩,学生们一边使这个框架变大变小,一边在积极思考着,相互商量着。终于,一个学生兴奋的走上讲台,他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问:“你们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7×5=35”。这个学生还慷慨陈词地说:“因为两条邻边没变还是7和5。” 我没有做出及时的评价,而是说:“是这样吗?再拉一拉看。”这个学生得意的一拉、再拉、再拉,拉至邻边几乎挨近时我故意说:“两条邻边没变还是7和5,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还是7×5=35。”孩子们或搔头挠耳,或窃窃私语——“它们相邻边的长度没变,乘积也应该不变,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明显越来越小了,也就是面积在变化,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不能用相邻两条边的乘积!”
这节课学生错得自然,面对这个真实的错误,我没有回避,而是顺水推舟,让学生不断拉框架,在思考、争论、实践中拓展知识的内涵,这就是错误带来的的附加值,错误催生出的精彩。
二、善用错误,扬起自信风帆
“人非圣贤,熟能无过。”特别是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都没有成熟,“错误”会伴随着他们成长。而学生犯了“错误”后,往往会显得非常心虚和自卑,如果我们教师能正确的评价,精心的呵护,并给予适当的鼓励与引导,不但能使“错误”变成“创新”,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我让学生折出这张纸的并涂上颜色,学生
们纷纷动手折、涂,竞相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此时我发现丁艳艳把自己的作品悄悄地塞进口袋里,然后又拿出来。我安慰地问:你折的是什么意思,可以告诉老师吗?她说: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我让她把贴在黑板上,并写出,又让她把得到的过程复述一遍,然后让大家评价,大家说“折多了”,我却说“她很有超前意识,把超越折成了,而且说的也很正确,我要感谢她引领大家对分数作了进一步的了解。”有这样的呵护和鼓励,她的脸上扬起了自信的微笑。
可见,“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只要合理地利用,巧妙地引导,积极地呵护,让学生在没有斥责、没有耻笑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三、借用错误,提高辨析能力
《课标》指出:“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应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而真实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种、那种错误,我们教师就要考虑如何利用好这些“错误”化弊为利,我们也可以经常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将错就错”的训练,这种“化错为正”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正、反不同角度修改错误。这不仅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发现错误,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扬长补短,拓宽学生的思维,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如在教学应用题时,出示一道练习“铅笔有30支,比圆珠笔的3倍多6支,圆珠笔有多少支?”学生列出的算式有:①3×30+6;②3×30-6;③(30+6)÷3;④(30-6)÷3;⑤30÷3-6;⑥30×3+6……解法很多,究竟谁对谁错?通过学生合作,结合线段图,学生很快“统一”了答案,④是正确的。这时,我“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如果是其他算式,你能改变原题中的条件,改编出应用题吗?学生的思维打开了,针对其他算式改编出应用题。这样“将错就错”,举一反三,从错误列式出发,改编应用题,使所列算式符合改编后的应用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使类似的错误不再重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错误是一朵美丽的浪花”,课堂上我们要善于捕捉这美丽的浪花,巧妙地加以利用,让学生在纠错、改错中领悟方法、积累经验、明辨是非、体验尊严,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收获别样的精彩。
- 【发布时间】2019/4/9 11:01:04
- 【点击频次】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