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语文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塑造

 

【作者】 罗 敏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白花镇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努力践行“超前的教学思想、广博的知识层面、独特的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技艺、有效的自我反思”等教学理念和行为,以期实现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塑造。 
  关键词:个性化;教学风格;探索与实践;小学语文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完善的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书、育人的方式、方法和魅力体现。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摸索与实践,需要打磨与历练,需要塑造与完善。 
  一、营造个性化学习氛围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氛围对于教学质量具有绝对的影响,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心理上的舒适感与满足感,这有助于推动学生语文学习。如在学习《冬天是个魔术师》时,文章之中主要利用一种拟人的表达手法,将冬天形象化、生动化,从而表达出作者对于冬日的喜爱之情。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文章,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诉说对冬日的喜爱,学生可以为冬日赋诗,也可以为冬日填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阐述对冬日的喜爱,这就是个性化教学氛围的一种营造,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变得开阔,自主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施展,学生会在个性化的氛围中与作者交流对话,从而实现语文素养的稳健提升。
  二、提升自我,塑造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 
  个性化教学风格,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将独创性的教学方法和与众不同的教学手段相融合,形成切合自己个性实际的教学风格,从而在教学上产生对学生个性教育的最大效果。因此,一名教师要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提升自我,塑造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一)超前的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是教学风格形成的灵魂,教学风格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教学风格必须用教育主张来支撑,不同的教学风格是不同的教育主张下教学改革探索和实验的结果。只有思想精神丰富,才能创立意蕴深邃的教学风格。这就需要每一个教师,在教学思想方面,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个性意识强烈的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不断探索,不断追求“以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这是超前意识的基础。充满个性的教师必然广泛涉猎,在教学上不断追求超越前辈,超越自我。与此同时,教师要尽可能打破原先的课堂教学模式,赋予新意。要善于在教学实践中找准教学“突破口”,特别是在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上寻找到思路的“突破口”。 
  (二)广博的知识层面 
  语文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光靠教学生字、词、句、篇,还是难以形成个性化教学。现在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较高,知识面广,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面更广,不但语文基础知识要扎实,与语文教材相关联的历史、地理、文学知识及政治、经济、法律知识都要知晓,还要能够把所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到所教授的内容中。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拥有该学科的渊博知识。教师如果有了渊博的学识,教学就有了源泉。 
  对教育者而言,不断学习,刻苦钻研,海量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是拓展知识面的根本保证。教师的责任是传道授业解惑,一方面要提高自己学术修养,做到有道可传,有业可教,能够解除受教育者的疑惑。另一方面则是掌握传授道业的方法。“要给学生一滴水,就要有源源不断的长流水。”在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地撰写教学论文,不断拓展知识面,努力塑造知识型的学者个性,以伟大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因此,教师只有通晓学科知识、拓展知识面、发掘知识渊薮,才能不断给学生带来新的收获和体验,才能真正成为让学生佩服的教师。 
  (三)独特的教学方法
  我国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这就需要每一个教师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找出适合自己并且不同于其他人的教学方法。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从自己的教学特点出发,通过潜心研究和实验,表达对课程、语文教学独特的理解和主张,探索实施新课程和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展现自己教学的特色和智慧,追求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大师尚且如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他们身上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法,用自己的全部才华和真情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教学艺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借鉴他人的教学风格,虚心学习他人有益的教学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最终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当然,教师也要注意要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和特长及发展潜质,选择适合自己和现代教学需要的模仿对象,切忌东施效颦,盲目模仿。
  三、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能力是创新性思维能力养成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性的思考习惯,从而使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思维方法。此外,老师也可以利用开放性的思维题目的布置,使学生在独立完成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不仅需要老师提升自身个性化的专业素养,还需要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师生共同进步、努力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个性化特点的培养和发展。
  • 【发布时间】2019/4/9 11:06:10
  • 【点击频次】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