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英语故事教学的实践活动
【关键词】 ;
【正文】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生动、有趣的故事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故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真实的、自然的语言输入,学生以叙述的方式表达故事的内容,又能有效地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而故事的情节的虚构性,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故事中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曲折生动,表现手法夸张,更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对于故事的表演更因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而倍受欢迎。
一、故事教学前
首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故事。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复杂、充满戏剧性和回味性的故事,而低年级的学生则更倾向于情节简单,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确定故事题材后,教师就可以拟订故事教学计划,明确故事教学中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运用的语言项目,对故事中语言材料复杂的语法现象、句子结构加以简化,把握好讲述故事的语言节奏和语气,考虑适当的体态手势语,使得教师自身对故事的把握更得心应手。然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故事内容,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要准备适当的教具,如:生词卡、实物或某些相关情节的图片,这可以使故事显得更加生动传神,富又感染力。
另外,在学生听故事前可以进行一些学习生词的活动,如用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思考,预测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故事的主题上,让他们带着好奇心来听故事,避免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故事教学中
1.在故事中创设合适的情境
语境是故事的最重要部分,便于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理解语言运用的具体环境。而在每一个英语故事中,总会配有丰富多彩、幽默风趣的插图,插图中又配有少量的对话,似连环画构成了一个连串的事件,有的是童话故事,有的是幽默笑话,有的是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内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极强的具体、形象特征。根据这一点,教学应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段来创设情境。创设情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笔画了,教师可根据故事编绘几组简笔画,边画边讲,也可以用几幅图把整个故事都呈现出来,还可以借助于道具。如发生在生日晚会上的小故事,老师可以稍微装饰一下教室,用生日卡片、蜡烛或蛋糕烘托气氛。另外,还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语言或动作来设置情景、情境。如:有一个故事可进行chant? “ This is a room ,this is a door , these are walls ,this is a floor …” 同时借助双手把room. door 等表示出来,让学生一起跟着做。这样可以既当作热身,又不知不觉地在学生脑中设下了一个情境。“隐形”情境还可以借助于音乐,以不同风格的音乐来配不同情节的故事,让音乐带领学生步入故事世界。
2、在故事中设计紧密的环节
任何故事都有其特定的环节,人们在听的同时往往都会想象:下一步到底会怎样?而且听故事的乐趣往往也在于此。小学生的英语故事虽然比较短小、简单,但也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老师如果能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在语言教学中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故事的转折处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老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可以使还沉浸在故事情节中的学生将答案用英语脱口表达出。或者利用学生急于想知道下文的心态,让他们来猜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可以用英语或母语回答,这样逐步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理解上升到主动创造。比如:有个小故事名为Teacher and Student. 在这个故事中,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Is Zoom the teacher ?? Who will be the teacher?等等,通过各种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起来。但是学生积极“动”的前提是老师的善“诱”, “诱”与“动”配合默契才能顺利完成教学实践活动。
3.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的表演
情境的创设和精彩的故事环节多多少少都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来,扮演故事中的任务角色,效果会更好。但这并不是选几个学生都表演出来,而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进行到一定阶段的一种角色表演,可以不知不觉渗透语言教学。比如三年级Unit 4 中的story time 。课前,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如duck、rabbit……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说“We are……,We like……”配上一定的代表性动作,学生兴趣盎然。同时,教师还灵活地滚动了前几单元已学的指令:“Stand up、 Open…… Touch……等等。在呈现故事内容时,教师又用一个 big Carrot引出,请小朋友一起拔,自然表达出了“follow pig、 follow dog……”的意思,学生一下子掌握。接下去教师围绕此目标开展活动,如 chant、配音等,在表演中对学生在饮食健康方面作了很好的教育。
三、故事教学后
1、说一说
教师讲完故事后,可以让学生复述,这是一种训练听说技能的极好方法。复述的方式可以是“抛纸团”复述,就是把纸团扔到谁身上谁就得复述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出示有关故事的一组图片,讲出该图所画内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用已学到的知识来表达自己对故事中人和事的见解、思想、感受,如让学生给故事中的角色画像。程度高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复述时添加细节,为原来的故事添枝画叶。从复述到表述,再到创造,是英语学习从依赖到脱离依赖,继而向自由的表示思想过渡。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教师可以用表情、图片、动作来帮助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增加学生的自信,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使之对故事的谈论更加有意义,内容更加丰富。
2、演一演
学生对故事比较熟悉以后,可以让他们分场景、分角色、分组把故事演出来。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根据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或设想故事起因,或添加故事结局,或丰富细节,并着力设计富有表现力的动作和人物个性的语言,必要时加上旁白以补充说明,使用适宜的道具让表演更光彩、更逼真。这不仅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还可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总之,在英语故事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书本中的故事进行合理的整合,教学中注重激趣、注重参与、注重交流、注重体验。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业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余素珍?“小学英语的故事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期
[4]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Andrew Wright(原著)Story Telling With Children,陈锡麟(导读)《讲故事 教英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
一、故事教学前
首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故事。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复杂、充满戏剧性和回味性的故事,而低年级的学生则更倾向于情节简单,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故事。确定故事题材后,教师就可以拟订故事教学计划,明确故事教学中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运用的语言项目,对故事中语言材料复杂的语法现象、句子结构加以简化,把握好讲述故事的语言节奏和语气,考虑适当的体态手势语,使得教师自身对故事的把握更得心应手。然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准确的理解故事内容,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要准备适当的教具,如:生词卡、实物或某些相关情节的图片,这可以使故事显得更加生动传神,富又感染力。
另外,在学生听故事前可以进行一些学习生词的活动,如用实物或图片帮助学生思考,预测故事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故事的主题上,让他们带着好奇心来听故事,避免学生仅仅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故事教学中
1.在故事中创设合适的情境
语境是故事的最重要部分,便于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理解语言运用的具体环境。而在每一个英语故事中,总会配有丰富多彩、幽默风趣的插图,插图中又配有少量的对话,似连环画构成了一个连串的事件,有的是童话故事,有的是幽默笑话,有的是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故事内容?。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极强的具体、形象特征。根据这一点,教学应利用直观、形象的手段来创设情境。创设情景,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简笔画了,教师可根据故事编绘几组简笔画,边画边讲,也可以用几幅图把整个故事都呈现出来,还可以借助于道具。如发生在生日晚会上的小故事,老师可以稍微装饰一下教室,用生日卡片、蜡烛或蛋糕烘托气氛。另外,还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语言或动作来设置情景、情境。如:有一个故事可进行chant? “ This is a room ,this is a door , these are walls ,this is a floor …” 同时借助双手把room. door 等表示出来,让学生一起跟着做。这样可以既当作热身,又不知不觉地在学生脑中设下了一个情境。“隐形”情境还可以借助于音乐,以不同风格的音乐来配不同情节的故事,让音乐带领学生步入故事世界。
2、在故事中设计紧密的环节
任何故事都有其特定的环节,人们在听的同时往往都会想象:下一步到底会怎样?而且听故事的乐趣往往也在于此。小学生的英语故事虽然比较短小、简单,但也有一定的故事情节。老师如果能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在语言教学中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故事的转折处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老师在关键时刻的提问,可以使还沉浸在故事情节中的学生将答案用英语脱口表达出。或者利用学生急于想知道下文的心态,让他们来猜到底会发生什么事,学生可以用英语或母语回答,这样逐步帮助学生从被动接受、理解上升到主动创造。比如:有个小故事名为Teacher and Student. 在这个故事中,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Is Zoom the teacher ?? Who will be the teacher?等等,通过各种问题让学生积极“动”起来。但是学生积极“动”的前提是老师的善“诱”, “诱”与“动”配合默契才能顺利完成教学实践活动。
3.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的表演
情境的创设和精彩的故事环节多多少少都可以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来,扮演故事中的任务角色,效果会更好。但这并不是选几个学生都表演出来,而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的、进行到一定阶段的一种角色表演,可以不知不觉渗透语言教学。比如三年级Unit 4 中的story time 。课前,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如duck、rabbit……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说“We are……,We like……”配上一定的代表性动作,学生兴趣盎然。同时,教师还灵活地滚动了前几单元已学的指令:“Stand up、 Open…… Touch……等等。在呈现故事内容时,教师又用一个 big Carrot引出,请小朋友一起拔,自然表达出了“follow pig、 follow dog……”的意思,学生一下子掌握。接下去教师围绕此目标开展活动,如 chant、配音等,在表演中对学生在饮食健康方面作了很好的教育。
三、故事教学后
1、说一说
教师讲完故事后,可以让学生复述,这是一种训练听说技能的极好方法。复述的方式可以是“抛纸团”复述,就是把纸团扔到谁身上谁就得复述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出示有关故事的一组图片,讲出该图所画内容。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用已学到的知识来表达自己对故事中人和事的见解、思想、感受,如让学生给故事中的角色画像。程度高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复述时添加细节,为原来的故事添枝画叶。从复述到表述,再到创造,是英语学习从依赖到脱离依赖,继而向自由的表示思想过渡。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教师可以用表情、图片、动作来帮助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增加学生的自信,从而吸引更多的学生,使之对故事的谈论更加有意义,内容更加丰富。
2、演一演
学生对故事比较熟悉以后,可以让他们分场景、分角色、分组把故事演出来。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可以根据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或设想故事起因,或添加故事结局,或丰富细节,并着力设计富有表现力的动作和人物个性的语言,必要时加上旁白以补充说明,使用适宜的道具让表演更光彩、更逼真。这不仅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还可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总之,在英语故事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把书本中的故事进行合理的整合,教学中注重激趣、注重参与、注重交流、注重体验。
参考文献:
[1]《小学英语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业
[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余素珍?“小学英语的故事教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期
[4]章志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Andrew Wright(原著)Story Telling With Children,陈锡麟(导读)《讲故事 教英语》,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1998
- 【发布时间】2019/4/9 11:07:35
- 【点击频次】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