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现行中学地理教学大纲中指出:“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新知识的能力。”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师应不断地改革教法,提高课堂艺术,把死课本变成“活”课堂,利用各方面有利因素,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们才能在上地理课时感到轻松愉快,觉得既能学到知识,又是一种享受。
关键词:初中政治;兴趣培养;策略探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地理教学的方法也在不断发生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远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知识领域广阔,能活跃学生思维。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状态,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更好地学习知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的一些尝试。
一、善用生动语言,激发地理兴趣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语言来进行导学或讲解,将理论色彩浓厚的地理知识描述得通俗易懂、趣味横生,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喜爱。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诗词歌赋、谜语、成语等文采飞扬、简洁生动、趣味十足的语言,营造出轻松、活泼、和谐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例如,讲解自然地理中的长江、黄河时,可以引用诗词“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描述长江与黄河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还可以编顺口溜“长江源头沱沱河,青藏川滇渝湘鄂,赣皖苏沪入东洋……”,以便于学生记忆。这些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科学客观地反映了自然地理中的现象和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抓住地理中相互联系的规律特点,引用民歌、民谣等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例如,讲到我国各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教师可以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西北地区早晚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形象且直观,最能引起学生的地理兴趣。
二、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体会学科实用性
只有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意义,才能产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我们要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关于生活和社会所关心的地理問题的讲解和中肯的分析,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对他们确实有用。这样,就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讲到同纬度地区夏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天则陆地气温比海洋低的时候,讲解原因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糖炒栗子”,当炒栗子时总往锅里放沙子,原因就是因为沙子升温快,降温也快,同学们一下子就能理解为什么夏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天则陆地气温比海洋低,同时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只有潜移默化地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时间一长,学生才能在上地理课时感到轻松愉快,觉得既能学到知识,又是一种享受,从而形成爱好地理的良好学习风气。学生时代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过程最为珍贵、不容忽视的内部动因,引导得当,而不断给学生以学习乐趣的体验,最后可深化为志趣,使他们受益终生。因此兴趣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自然也就永远负有培养的重任。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调动学习兴趣
在地理课堂中和谐的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从而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当中。在地理课堂中,老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老师对学生们设置问题,最后小组探讨成功后,可以进行辩论的模式,大家互相交流,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活动当中,老师也可以参与进来成为其中的一员,和学生交朋友,与学生激烈的开展讨论,这种愉快和谐的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们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地理书中,地图所占的比例很大,所以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关键。而现在的地理书中图标的数量较多,使得学生不喜欢看图表,所以老师需要培养学生看一副没有文字的图表,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地图,然后自己从中找到规律,从而提升阅图能力。结合图片可以让学生们在探究问题的同时有自己的意识和能力,借助地图学习,可以丰富他们学习地图的能力,以及丰富他们的地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恰当利用多媒体,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果说多媒体是我们现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设备,是让我们任何一门课都显得生动、有趣、活泼的一种教学工具的话。那么,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就更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了。众所周知,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图画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比如,哪个湖泊、河流、瀑布,哪个山脉、盆地、沟壑等,都需要能给学生带来直观、具体的教学效果的多媒体来给学生展示。对于比较枯燥的那些条条框框,山名、河名、川名的名字、地址、分布,学生更加喜欢去研究图画,在图画中去学习广袤无垠的地理,去认识中华大地上的山川河流。因此,教师根据学生们这一心理特点,结合课本内容,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上的一些地理图画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形象的地理知識。如此,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有趣,也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记忆和归纳、整理和分析,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开展有趣的课外实践,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理论从实践中来,要学好理论还得回到实践中去,课堂教学只有与课外实践良性互动,才能最终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课外活动将课堂上得来的比较抽象知识拿到实践中验证,提升理性认识,同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学活动,能够引发学生探索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于教室学习而言,学生对课外教学活动更有新鲜感,更感兴趣。比如,在学习岩浆、岩层、化石等知识时,可以设计石林考察这样一个课外探究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中,一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上网搜集石林相关知识,设定观察点;二是现场考察,观察石林特殊的地形、地貌、寻找木化石等;三是撰写考察报告。选择家乡地理现象进行探究,较易引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以问题探究为引导,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知识的驱动力。我相信浓厚的兴趣不仅促进学生追求知识,而且促成学生踊跃思考地理问题,从而学会学习地理。那么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该要努力设法培育学生的学习趣味,引导学生趣味,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思考如何坚持让他们的兴趣保持着更是我们教育者一直要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冬冰.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04).
[2]张晓艳,高天辉.初中地理兴趣教学的认识与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3]夏文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5(07).
关键词:初中政治;兴趣培养;策略探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地理教学的方法也在不断发生的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已经远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知识领域广阔,能活跃学生思维。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主动、活跃状态,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更好地学习知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的一些尝试。
一、善用生动语言,激发地理兴趣
在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语言来进行导学或讲解,将理论色彩浓厚的地理知识描述得通俗易懂、趣味横生,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喜爱。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诗词歌赋、谜语、成语等文采飞扬、简洁生动、趣味十足的语言,营造出轻松、活泼、和谐的学习环境,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例如,讲解自然地理中的长江、黄河时,可以引用诗词“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描述长江与黄河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还可以编顺口溜“长江源头沱沱河,青藏川滇渝湘鄂,赣皖苏沪入东洋……”,以便于学生记忆。这些语言生动形象、耐人寻味,科学客观地反映了自然地理中的现象和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抓住地理中相互联系的规律特点,引用民歌、民谣等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例如,讲到我国各个地区的气候特点,教师可以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西北地区早晚温差大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形象且直观,最能引起学生的地理兴趣。
二、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体会学科实用性
只有学生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掌握地理知识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学习、生活具有意义,才能产生学习地理的欲望,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我们要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关于生活和社会所关心的地理問题的讲解和中肯的分析,使他们觉得学习地理对他们确实有用。这样,就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吸引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讲到同纬度地区夏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天则陆地气温比海洋低的时候,讲解原因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糖炒栗子”,当炒栗子时总往锅里放沙子,原因就是因为沙子升温快,降温也快,同学们一下子就能理解为什么夏天陆地气温比海洋高,冬天则陆地气温比海洋低,同时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兴趣的培养是多方面的,只有潜移默化地把它运用到教学中去,时间一长,学生才能在上地理课时感到轻松愉快,觉得既能学到知识,又是一种享受,从而形成爱好地理的良好学习风气。学生时代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学习过程最为珍贵、不容忽视的内部动因,引导得当,而不断给学生以学习乐趣的体验,最后可深化为志趣,使他们受益终生。因此兴趣是教学研究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师自然也就永远负有培养的重任。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调动学习兴趣
在地理课堂中和谐的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思考,从而产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当中。在地理课堂中,老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老师对学生们设置问题,最后小组探讨成功后,可以进行辩论的模式,大家互相交流,让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活动当中,老师也可以参与进来成为其中的一员,和学生交朋友,与学生激烈的开展讨论,这种愉快和谐的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们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初中地理书中,地图所占的比例很大,所以地图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关键。而现在的地理书中图标的数量较多,使得学生不喜欢看图表,所以老师需要培养学生看一副没有文字的图表,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分析地图,然后自己从中找到规律,从而提升阅图能力。结合图片可以让学生们在探究问题的同时有自己的意识和能力,借助地图学习,可以丰富他们学习地图的能力,以及丰富他们的地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恰当利用多媒体,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如果说多媒体是我们现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设备,是让我们任何一门课都显得生动、有趣、活泼的一种教学工具的话。那么,多媒体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就更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了。众所周知,在初中地理课本中图画占据着非常大的比例,比如,哪个湖泊、河流、瀑布,哪个山脉、盆地、沟壑等,都需要能给学生带来直观、具体的教学效果的多媒体来给学生展示。对于比较枯燥的那些条条框框,山名、河名、川名的名字、地址、分布,学生更加喜欢去研究图画,在图画中去学习广袤无垠的地理,去认识中华大地上的山川河流。因此,教师根据学生们这一心理特点,结合课本内容,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上的一些地理图画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看到真实的、形象的地理知識。如此,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生动、形象、有趣,也会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记忆和归纳、整理和分析,激发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
五、开展有趣的课外实践,使学生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理论从实践中来,要学好理论还得回到实践中去,课堂教学只有与课外实践良性互动,才能最终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课外活动将课堂上得来的比较抽象知识拿到实践中验证,提升理性认识,同时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教学活动,能够引发学生探索地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于教室学习而言,学生对课外教学活动更有新鲜感,更感兴趣。比如,在学习岩浆、岩层、化石等知识时,可以设计石林考察这样一个课外探究实践活动。活动过程中,一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上网搜集石林相关知识,设定观察点;二是现场考察,观察石林特殊的地形、地貌、寻找木化石等;三是撰写考察报告。选择家乡地理现象进行探究,较易引起学生的探究热情,以问题探究为引导,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知识的驱动力。我相信浓厚的兴趣不仅促进学生追求知识,而且促成学生踊跃思考地理问题,从而学会学习地理。那么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应该要努力设法培育学生的学习趣味,引导学生趣味,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思考如何坚持让他们的兴趣保持着更是我们教育者一直要努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冬冰.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04).
[2]张晓艳,高天辉.初中地理兴趣教学的认识与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02).
[3]夏文凌.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学周刊,2015(07).
- 【发布时间】2019/4/9 11:21:33
- 【点击频次】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