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作者】 陈兴宇

【机构】 四川省蓬安县周口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内动力的诱因,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利用创新的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他们能够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掌握数学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使数学课堂成为发展学生智慧的课堂,实现素质教育的高效课堂。
  一、智慧的课堂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源泉。有了兴趣,学生会敏锐地观察,积极地探索,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如果我们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就会在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中,我通过与学生一起玩“猜球”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预先在一个长方形纸盒中放了一串按“黄、黄、白”规律串起来的乒乓球,课始,我逐个拉出乒乓球,让学生猜乒乓球的颜色。开始学生猜不准,但随着拉出的乒乓球,学生感受到了乒乓球的有序排列,能准确无误地猜出乒乓球的颜色。这个游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一下子切入了本课教学内容“寻找有序排列的物体的规律”。这样学习新知识成了学生的主观愿望,学生在这种迫切主动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无疑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运用各种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二、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随着创新教学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分析数学知识的本质,提高学习效率。在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1.利用问题使学生建立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联系,增强他们运用知识的能力。2.指导学生探究重难点内容,让他们能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些知识,进行思维的拓展。3.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让他们学会对知识进行总结归纳,掌握有效的数学方法,促进他们数学创新能力的提高。4.设计开放性的练习题目,让学生能够在解决这些题目时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了高效的学习效率。
  三、开展合作学习,构建智慧课堂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的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师在开展教学时,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掌握教材中的数学知识,同时还要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其他学生的思维方式。在了解多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构建智慧课堂。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分组,使每个小组中的学生兴趣一致、学习能力不同,让小组中的优生帮助中、差生进行学习,使小组中的成员取得共同进步。例如: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掌握一位数除法的基础上,小组中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初步理解两位数除法的概念。然后小组学生发言,把自己对两位数除法的理解说出来。通过讨论,对知识理解不深刻的学生能够深入思考,掌握两位数除法的概念和算理,有效掌握计算方法,使课堂教学在合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智慧潜力。
  四、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数学课堂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通过情境理解数学知识,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在生活情境中,数学课堂不再枯燥,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探究数学知识,有利于促进他们数学抽象思维的发展,加快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教师在讲台上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并给每个学习用品上标上价格。让学生从中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学习用品,计算它们的价格。在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大大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
  五、教学要从知识型走向智慧型
  长久以来,国内教育者都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因此课程教学不免形成“满堂灌”的局面。其实,教育教学不仅仅局限于知识领域。知识是无限的,我们只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掌握一定的智慧,成长为有一定学习能力,在今后具备获取知识能力的人。为此,教师应该树立智慧教育的理念,使教学从知识型走向智慧型。
  ①以学定教。小学数学智慧课堂应该是遵循以学定教原则的课堂,因为只有充分考虑学生的状态和学情,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有效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并没有直接进行教学,而是给了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将对圆具有的已有认知进行梳理,然后询问学生对于圆都有什么理解。根据学生给出的回答,教师再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再进行新内容的教学,会更有重点,有方向,课堂也会更充满智慧。
  ②合作探究。新课程标准对于学生的合作进行了明确的要求,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更是不能欠缺合作探究这一学习方式。为此,教师应该树立合作的意识,在合适的机会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与智慧的飞跃。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相关的内容时,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不同的圆柱和圆锥,有的是圆柱和圆锥等底不等高,有的是圆柱和圆锥等高不等底,有的是小组内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也有的是不等底不等高。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圆柱体与圆锥的体积有何关联。由于学生持有不同的圆柱和圆锥,所以他们都投入了合作操作中。在合作中,学生将圆锥中的水倒入圆柱中,再将圆柱中的水倒入圆锥中,仔细地观察着,热烈地讨论着,并且详细地记录着。在这样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大大激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最后,三个小组的学生发现圆柱与圆锥的体积没有关联,但是另一个小组的学生发现圆柱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个结论使得学生十分好奇。教师要求这个小组的学生代表上台进行实验汇报。汇报完,学生恍然大悟: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柱体积是圆锥的三倍。如此,具有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课堂更具智慧性、艺术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构建智慧课堂,需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让他们在主动钻研中深入思考,掌握教材中的数学概念,并在运用过程中把握数学概念的本质。
  • 【发布时间】2019/4/9 11:29:50
  • 【点击频次】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