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中如何实施探究性教学浅谈
【关键词】 ;
【正文】 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地使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形式,合理地运用教学工具,设计亲历式的教学途径,通过质疑,设计与实验、归纳、交流,得出规律或建立概念,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笔者就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复合主体的互动,探究性教学中的利弊的辩证互化等问题进行一些实践和反思,并提出粗浅的意见,以就教于同行。
一、探究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复合主体互动
的过程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
笔者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节公开课中,最初是想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景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但是,试教过程中,明显感到实在太难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对我的意图也不完全明白,结果只好临时调整教学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过反思,认识到只有好的愿望、好的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上公开课时,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重新设计了方案,适当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针对同学们的猜想,分步实验,逐个检验,及时交流,教师也成为研究主体中的一员,效果就理想多了。由于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有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天性、智力水准,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的热情自然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选取不同的实验用具,积极动手实验,再思考、讨论、交流,俨然一幅科学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举左手,镜中的像则举右手等)外,学生在活动中又找到了几种很有创意的方法。例如检验平面镜成像和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否对称时,一学生在拿起点燃的蜡烛在镜前移动,发现蜡烛倾斜(开始并不是有意的)时,镜中像也发生了倾斜,但倾斜的方向与蜡烛正好相反,运用数学中轴对称的知识,便得出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另一学生在实验时,手中没放下的火柴盒“帮了大忙”,他发现手中的火柴盒在蜡烛的左侧时,火柴盒的像在蜡烛像的右侧,调换一下位置,像也跟着变化,于是也得出了物像对称的结论……。显然,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或称为创新)而欢欣,我想这样的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
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必须成为主体,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谐互动,只有这样,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如果教师、学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积极、能动、自主、创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体的特性,那么,探究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二、延伸实验活动——营造科学探究氛围
把物理实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堂延伸到生活,营造一种科学探究的氛围。如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手脚充分解放,思维充分活跃,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①设置简单易行的家庭小实验。如:将摩擦塑料杆靠近细细的水流观察摩擦带电实验;利用冰箱制作冻豆腐;将盛水的不锈钢小碗放入水锅中,使其漂浮。②开展小制作评比活动,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使人人都可参与。例:七彩陀螺、土电话、针孔照相机、纸锅烧水、潜水艇、小电铃、继电器自动控制电路等等。③办实验汇报展。如:巧用雪碧瓶你能展示什么样的现象?结果同学们对材料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加工。有密封的,有敞口的;有取部分的,也有用整体的;并巧妙添加了各种辅助器材,呈现的现象有力学的、有热学的、有光学的……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营造的科学探究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学生,物理实验室逐步会成为学生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小乐园。
三、开放的教学环境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如,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采用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可见,具有开放性教育环境是保证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前提,有了这种环境,才能造就勇于探索、富于创造性的新人。
四、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积极学习,探索物理学奥妙的个性品格
“探究学习”第四个特点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种探究态度和积极性,只能在自主地抓取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这种个性的品格或积极的态度,在我国学者来看,属于外智力因素,在西方学者看来,属于情感目标范畴。外智力因素对认知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某一方面可以说是兴趣,“兴趣能使学生努力求知,勤奋钻研,乐而不倦,专心致志地学习。情感目标的达成,离不开认知学习,即在自主地抓住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才能形成。所以情感目标的达成要从认知学习开始。离开这一点、谈什么学科态度的培养都是一句空话。为此,教者要提高教学质量,唤起学生希望的火花和自信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培养情感目标的良好起点。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探究性教学,不断研究如何提高探究性教学的实效性,并根据社会发展趋向、培养目标要求、课程具体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生活实际需要多种形式开展探究性教学,并不断提升教学艺术,从而有效地提高物理探究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实效性。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一、探究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复合主体互动
的过程教学实践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但分析判断能力还不成熟,自主性还不强,因此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及时的指导。在探究学习中完全放手、束缚太多都不现实,不仅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对后续课程的学习也有负面影响。因此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也需要教师的必要指导,在互动中实现教学目标。
笔者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一节公开课中,最初是想完全开放,自主探究。即创设情景后,由学生观察、讨论、猜想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然后自行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检验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最终得出成像特点。但是,试教过程中,明显感到实在太难驾驭,有的学生甚至对我的意图也不完全明白,结果只好临时调整教学策略,效果自然不理想。通过反思,认识到只有好的愿望、好的理念,不考虑学生的现状,自然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
上公开课时,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能力重新设计了方案,适当增加了教师的指导,针对同学们的猜想,分步实验,逐个检验,及时交流,教师也成为研究主体中的一员,效果就理想多了。由于把学习过程还给了学生,没有了教师的绝对权威,学生们依据自己的天性、智力水准,自然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认知过程,他们的热情自然高涨,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讨论,设计不同的方案,选取不同的实验用具,积极动手实验,再思考、讨论、交流,俨然一幅科学研究的情景。除了通常一些方法(如人举左手,镜中的像则举右手等)外,学生在活动中又找到了几种很有创意的方法。例如检验平面镜成像和物体相对于镜面是否对称时,一学生在拿起点燃的蜡烛在镜前移动,发现蜡烛倾斜(开始并不是有意的)时,镜中像也发生了倾斜,但倾斜的方向与蜡烛正好相反,运用数学中轴对称的知识,便得出物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的结论;另一学生在实验时,手中没放下的火柴盒“帮了大忙”,他发现手中的火柴盒在蜡烛的左侧时,火柴盒的像在蜡烛像的右侧,调换一下位置,像也跟着变化,于是也得出了物像对称的结论……。显然,同学们在课堂活动中已经成为了教学主体,他们为自己的发现(或称为创新)而欢欣,我想这样的亲历的探究过程他们会终生难忘。
探究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也必须成为主体,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能动作用,履行各自的角色,并且和谐互动,只有这样,探究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展开。如果教师、学生中任何一方不能积极、能动、自主、创造性地履行自身的角色,便失去了主体的特性,那么,探究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
二、延伸实验活动——营造科学探究氛围
把物理实验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课堂延伸到生活,营造一种科学探究的氛围。如开展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的手脚充分解放,思维充分活跃,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新能力。①设置简单易行的家庭小实验。如:将摩擦塑料杆靠近细细的水流观察摩擦带电实验;利用冰箱制作冻豆腐;将盛水的不锈钢小碗放入水锅中,使其漂浮。②开展小制作评比活动,内容由简单到复杂,使人人都可参与。例:七彩陀螺、土电话、针孔照相机、纸锅烧水、潜水艇、小电铃、继电器自动控制电路等等。③办实验汇报展。如:巧用雪碧瓶你能展示什么样的现象?结果同学们对材料进行了多种方法的加工。有密封的,有敞口的;有取部分的,也有用整体的;并巧妙添加了各种辅助器材,呈现的现象有力学的、有热学的、有光学的……丰富多彩的实验活动营造的科学探究的氛围,感染着每一个学生,物理实验室逐步会成为学生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小乐园。
三、开放的教学环境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如,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采用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可见,具有开放性教育环境是保证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前提,有了这种环境,才能造就勇于探索、富于创造性的新人。
四、在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积极学习,探索物理学奥妙的个性品格
“探究学习”第四个特点是“培养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这种探究态度和积极性,只能在自主地抓取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逐步培养。这种个性的品格或积极的态度,在我国学者来看,属于外智力因素,在西方学者看来,属于情感目标范畴。外智力因素对认知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某一方面可以说是兴趣,“兴趣能使学生努力求知,勤奋钻研,乐而不倦,专心致志地学习。情感目标的达成,离不开认知学习,即在自主地抓住自然事物、现象的探究活动中才能形成。所以情感目标的达成要从认知学习开始。离开这一点、谈什么学科态度的培养都是一句空话。为此,教者要提高教学质量,唤起学生希望的火花和自信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培养情感目标的良好起点。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应该高度重视探究性教学,不断研究如何提高探究性教学的实效性,并根据社会发展趋向、培养目标要求、课程具体内容、学生实际情况、生活实际需要多种形式开展探究性教学,并不断提升教学艺术,从而有效地提高物理探究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实效性。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 【发布时间】2019/4/9 11:30:33
- 【点击频次】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