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

 

【作者】 曹小玲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音乐课程作为小学的一门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有效手段。《礼记?乐记》指出:“夫乐者乐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听音乐的过程会不知不觉地产生愉悦感,潜移默化地陶冶了情操,受到了教育。美学家吕艺生也提出:“艺术审美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塑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文明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形象。”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学生艺术教育的启蒙,是培养学生对产生美正确感知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阶段。?我认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音乐教学的侧重点,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即是对学习材料发生兴趣。”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在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景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
  一、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技能,也将会使他们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消耗他们的学习热情,甚至会使他们对音乐产生厌倦心理。为了让他们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个性发展,为他们营造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十分必要。良好的学习氛围能使他们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也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阅历,建立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从而完成教学计划,达到教学目的。过去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显然,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也受到制约,同学之间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传统的音乐教学,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不参与。学生往往成为被动的听众和机械的模仿者,主体地位和独立性都受到限制。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二、启发学生表现美,激发学生唱歌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歌,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唱好一首歌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但怎样才能唱好一首歌呢?首先要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教师如果仅用抽象的语言去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把音乐和学生的生活融为一体,结合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词语,作形象的比喻和讲解,把歌曲蕴涵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从而正确地、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
  如:我在教唱一年级的歌曲《火车开啦》时,由于歌词简单,旋律也简单,所以只教两遍学生就会唱了,但是学生唱起来很呆板,面无表情。对此,我便启发学生问:“同学们,你见过、坐过火车吗?能说一下坐火车时的心情吗?”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假如你现在就坐着火车到非常向往的地方去,听火车咔嚓、咔嚓启动的时候,你们心情又怎样呢?”这时,课堂气氛更活妖了,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中。这时我又问:“同学们,现在老师带你们坐火车去北京看看吧!好吗?”于是我又当起了列车播音员,音乐一起,同学们便高兴地唱起来,好像自己寞的坐上了火车。他们有的高兴的摇晃着小脑筋,甜甜的笑着;有的同桌兴奋的交流着感情;有的合着音乐节奏愉快的拍着手;还有的情不自禁的跳起舞来等等,歌声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浸染着美的色彩。
  三、引导学生做表演,增强学习兴趣
  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从儿童好玩好动的特征来看,音乐律动或表演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在教学中,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进行律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记忆歌词。在教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1、启发学生律动即兴表演。2、找出跳得好的学生表演给大家看。3、总结出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学生。4、个别检查。在表演时,教师应多鼓励、表扬学生。这样,台下的“观众”纷纷举手要求上台表演,连平时胆小的学生也跃跃欲试。台上的表演者因此更加起劲,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这样一来,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且也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自制乐器伴奏,提高学习音乐兴趣
  教学生唱好一首歌,就必须要培养学生有很强的节奏感。由于条件所限,教学中各种打击乐器不能达到人手二件,这就大大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自制打击乐器:
  如用易拉罐或小瓶子袋人沙子作沙捶;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作串钤;用两个香脂盒对击做小锤;用铅笔敲文具盒当小鼓等。学生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如我在教唱《过新年》时,让全班学生分成4个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打小擦,第三组唱歌;第四组即兴表演。这样反复练习,边唱边奏边舞,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喜悦的气氛。这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总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创造愉快的学习情景,使音乐教学的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着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 【发布时间】2019/4/9 11:37:53
  • 【点击频次】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