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作者】 蒋祥建

【机构】 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大杨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出现了一个“新亮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术语在以往的课标中是从来没有的。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什么叫非连续文本阅读?据资料,定义为“通过阅读数据、表格、清单和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地图等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其关键词为“说明、解释、讨论”,说明、解释、讨论什么?显然是文本信息,这与新课程标准中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目标中提到的“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相吻合。
  关键词:阅读;策略
  一、 解读——打开阅读教学窗户
  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来源是从学生将来生活的角度考虑的,具有很强的现实生活模拟性质。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遨游汉字王国》,文字形式编排打破了以往以句段为标志的安排,具有很强的现实生活意义指向。“汉字演变表”和“历代书法作品插图”高于了欣赏范畴。
  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让学生将阅读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生活中,具有超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信息传递改变我们的生活》,相对更接近于我们的现实生活。
  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同样注重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的《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中的研究表,列举了李姓调查方面和内容的关联,类别清晰,鼓励学生,获取不同的内容。
  二、解锁——开启阅读教学锁钥
  (一)、明确要求,准确把握年段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于“非连续性文本”提出教学目标针对的是第三学段。对此,第三学段的目标是“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显然,“简单”两字的描述,表明的是基础,是一般性的非连续性文本。一般来说,其能力要求是停留在类别比较、图文结合理解等比较浅浅易懂的认知层面。这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把握的前提。因此,我们的教学更多限制在信息整合层面,而不需要进行过于复杂的计算和推理。
  把握好学段的阅读目标指向,准确定位好教学的认知基准,是有效选择教学方法的前提。
  (二)、选好文本,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就全国范围来说,小学语文教材文本形式基本上就一种类型,即纯主流的文学作品,文本设计过于单调。就拿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严格意义上说,没有出现过一篇真正的非连续性课文。学生对内容的获取仍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我们如何寻找和开发“非连续性文本”?
  1、 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1)、优化教材中的版块
  人教版现行中高年级教材,在每个单元开始有“导语”,在一些课文后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大都以篇或段的形式出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或课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更直观的图表、数据等“非连续性文本”资料,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用好教材中的插图
  我们的每一篇课文,基本都是图文并茂的呈现方式,引导学生在观察插图的过程中发现课文内容的重要信息,并提出自己阅读插图的信息,再阅读课文,从而在课文中验证自己的语言文字信息。也可以依据文本文字的描写,再“帮”作者配上自己喜爱的插图,或在书上已有的插图旁边,依据自己的体会对已有的插图进行“深加工再创造”等等。如《女蜗补天》一文中的插图:这幅图中,可以先让学生猜想故事的主人公,并想象故事内容,从图中的可知的信息,让学生想象描述故事的内容。
  2、整合其他课程资源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人与动物”,为了深化“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人类应与动物和谐相处”这一人文主题的意识,我们可以引用六年级上册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章节,在课堂中让学生快速阅读图和两段非连续性文本,并思考:地球上种类最多的动物是什么?读了这些文字,你对人与动物如何相处有什么新的思考?学生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只是浩瀚动物王国中的一员,我们应该与其他动物和谐相处。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提取信息的能力。
  3、 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彰显着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如药品、产品的说明书,商业图标等,这些非连续性文本,我们可以常常指导学生关注并搜集,安排课堂时阅读并讨论。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被广泛应用。说明书、旅游导览图、安装图等都是训练的好材料。借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渗透——着力指导阅读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和“连续性文本”的呈现方式不同,这也决定了阅读策略有所区别。我们应在阅读指导中教会学生发现有价值的信息,整合信息,进行简单的推论。
  1.、提取价值信息
  (1)看标题。标题是对整个图表内容的概括,直接呈现了图表的主题。(2)看分类。统计图表首先要确定统计的类别,阅读中,首先要看纵轴、横轴,这样我们就能迅速得知本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3)比数据。统计图表以数据或箭头反映问题,阅读时要进行纵向、横向比较,从中得出结论。(4)重解析。要重视审读配合图表而出现的解释分析的文字内容,图标和文字结合,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
  2、 进行信息整合
  以《感冒清热胶囊》药品说明书为例。(1)通读,知大意。浏览,知道该说明书的组成部分:性状、成分、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贮藏、保质期。(2)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项目。青霉素过敏的三岁儿童能服用吗?可以服用的话,请告诉服用的方法。根据这一问题,选择条目“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仔细阅读。(3)选择信息进行整合。在两则条目中选取信息针对问题进行整合,回答。
  3、 尝试简单推论
  当今时代已进入读图时代、媒体时代,大量信息以碎片状呈现,如何有效地整合并利用这些信息,无疑将成为网络时代学生的重要能力之一。“非连续性文本”的引入赋予了修订后的“课标”以时代的气息,跟上了与时俱进的潮流,同时也提出了教学实践的新命题。华东师大巢宗祺教授指出:“非连续性文本的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多元的阅读体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更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
  • 【发布时间】2019/5/12 18:42:39
  • 【点击频次】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