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成因及指导措施

 

【作者】 李婷婷

【机构】 河南省柘城县高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数学学困生的成因
  (一)数学学困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成因
  高二数学学困生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教师、家长、社会方面的因素,也有高二数学困生自身的因素。具体地讲,存在的影响因素有如下六点。①“应试教育”大气候影响,片面追求升学率、题海战术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忙于应付。②对素质教育缺乏科学的
  全面的理解。③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和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④数学学科价值还未真正被广大教师和学生所认识。⑤教法单调死板,缺乏针对性、趣味性和灵活性。⑥学法指导不够,学生学习方法不对头等等。
  (二)数学学困生解题能力差的成因
  高二数学学困生在问题解决的整个元认知过程中,不能自觉接受元认知的自我监控、监察、预见、调节和评价,表现知识零乱、无序,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机械性和呆板性,分析其成原因如下。①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断链。即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数学基础知识(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和问题模型)混淆、杂乱无序,出现知识“断链”。这导致学困生在解题中无法辨析出所解决的问题与以前学过的、熟悉的知识或已解过的哪些题目有关,以致他们无法找到问题解决的策略,甚至一开始思维兢受阻,不知从何下手,更不能拟定出解题计划。②陈述性知识欠缺。高二数学学困生主要表现在陈述性方面知识的欠缺,特别是语文基础知识上的欠缺,导致无法弄清题意和理解应用题中文字符号所表述的数学意义,不知该类问题中的已知元素和未知元素为何,也就是说,在解题的元认知控制环节就出现问题,对如何人手、如何策划、如何构思、如何选择、如何组织、如何修正等做不出基本的计划和安排。③解题恐惧心理,即缺乏解题的健康心态。在解答之后与几位学困生的访谈中了解道,“自上初中以来应用题就从没有拿到过分,题目的内容文字叙述过多,也不能理解其表述的含义,所以对应用题的解答也只不过是废点笔墨而也”,由此可知这些同学在上初中时,应用题的解答常是以失败而告终,没有或很少享受过解答应用题的成功喜悦,已经导致和形成一见到应用题就恐惧的心理,采取回避、放弃解答的消极态度与策略。④思维缺乏灵活性、深刻性。分析他们对十道数学题的解答,学困生中几乎没有一位能同时想到和给出两种以上的解答方案,这反映出学困生缺乏从多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思维,体现出解答的机械性和呆板性,思维的定势倾向严重;以致不能选取和找到简捷的解答方案。此外,他们也难以对解出的答案提出质疑,对解答过程进行回顾与评价,这说明他们缺乏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⑤欠缺良好的解题元认知水平。元认知水平的差异是影响数学解题能力的根本原因,学困生表现为解题的元认知水平不高,⑥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原意潜藏于认知活动本身,与认知行为同时并存,是认知活动所无法逾越的一种障碍。学困生在解答中,大多选用化归、模型策略,套用模式,生搬硬套,这说明他(她)们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大多是机械记忆获取的,很少意义理解,所以在解题中往往检索不出更优的解答策略,或题目稍变为开放题、探索题,他(她)就难完成解答。
  二、转化数学的策略
  数学学困生存在是客观的,教师要正确对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这就是个别差异。既然把学生看作一个生命,那么,生命之间必然存在众多差异。无视这些差异,也即无视生命的存在。学生的个别差异既是教育的结果,也是教育的一种条件。作为教师,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①要力求每一个学生发展。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基础不可能完全一致,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速度和质量也不尽相同。传统教育往往只重视对少数学生的培养,对其他学生则忽视发展。这样做的结果是多数学生为少数学生做了铺垫,不符合要求。为了扭转这种弊端,在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同时,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②要力求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发展。学生的天赋是有差别的:有的善于形象思维;有的善于抽象思维;有的文化科学知识较弱;有的动手能力很强;有的在绘画方面有特长;有的有音乐天赋,等等。根据马克思的观点,人的发展就是人的个性自由而充分的发展,而人的个性是共同性与差异性、统一性与特殊性的统一。③要力求给予学生更多的赏识。教育学生的奥秘在于时时、处处、事事在心灵深处永远相信孩子能行。人的精神生命确实需要各种知识,而最不可缺少的营养就是成功体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通常有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心。他们并非智力低、能力弱,关键在于他们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太少了。④心理学研究表明,爱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的挚爱可以消除学生不必的戒备心理。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当差生体验到教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我们要利用班级和同学的力量来帮助差生共同进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全面了解、细致分析形成差生的各种原因,通过加强与差生的谈心、与其他教师在转变差生工作中的协作、与差生家长的相互联系等手段让他们体验到教师的大爱。诚然,中学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差生问题意味着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也是我们数学教师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应尽的职责,决不能把他们当作工作上的包袱来对待。⑤降低要求提信心。数学学科有其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大多数数学知识点都有其前期的基础,后期的深化和发展。所以使差生积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条件是给差生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鼓励差生积极参与课堂,我们教师就必须针对差生情况,把所教学知识作适当的降格处理。包括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对数学差生要求适度下调。包括教学中多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可以想象,只有当他们真正体验到经过努力而获成功的欢悦时,他们才能树立起进步的信心和愿望。
  • 【发布时间】2019/5/12 18:51:41
  • 【点击频次】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