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浅析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 李柳遥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是学生开始接受正规知识教育和逐渐与外部的人事物相接触相融合的过程,同时也是兴趣培养最关键的时期。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自主认知和学会自我表达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不仅要通过阅读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通过阅读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够深层次地去感悟文章的内涵和意义。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鼓励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学生是教育工作的主体,老师在进行阅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通过简单的阅读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和动脑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这样也有利于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去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优点以及不足,使自身的教学更具针对性。老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适时地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不以自身的条条框框去约束他们,让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学生站在各自的角度去解读文章的思想内涵。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于文章的思想情感不会有深刻的体会,但是老师必须要学会倾听,鼓励他们自我表达,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出问题。例如,老师在讲解《赠汪伦》这首诗时,可以进行适时的提问,比如:文中讲述的是哪两个人物的送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探究的意识。然后老师选出《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这两首送别诗,让学生认真阅读,学生顺着刚才的思路读后发现《送孟浩然之广陵》写的是李白目送友人,而《别董大》是作者用语言抒发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这样的引导方式不仅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还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
  二、阅读需要激发兴趣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才能真正的实现寓教于乐。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这样学生才不会把阅读当做是一个任务一种负担,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例如,老师在进行阅读讲解时可以采用图片式的教学,因为图片往往都带有丰富的色彩,使学生在视角上能够得到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放松,而且图片比枯燥的文字更具吸引力,这样学生会更愿意去接受知识的传授,注意力也会更集中。例如,老师在给学生讲《花钟》这篇课文时,老师首先利用各种花的图片,让学生分别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图片上的花给他们的印象。学生用到了“漂亮”“美丽”“鲜花朵朵”等词语,老师用了“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引出课题。让学生对课题产生疑问“什么是花钟”,从而带着这样的疑问去阅读,培养学生善于发问的习惯。除此之外,老师必须要明确阅读并不只限于课内的阅读,还要将其扩展到课外,鼓励学生读一些寓言或童话故事然后在课上与同学们一起分享,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和兴趣,能够使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老师要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围绕课题,引领学生读文
  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大意,切莫忽略了文题的作用。文章题目就像人的眼睛一样,是心灵的窗户,是学生展开阅读学习突破口。例如:阅读《那棵高山榕》一文,文章以事物的名称为题,提示文章内容,同时也表达了对那棵有特殊意义的高山榕的敬仰,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品读好课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更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再由课题质疑,“高山榕是什么样的树?谁栽的?那棵高山榕有什么含义?”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学生会比较有兴趣,能自己在课文中找到答案,学生有成就感,那阅读的兴趣会高一些,接着再相机引导学生读通一些难读的句子,把课文读通顺。“书不读通不开讲”,说的就是语文教学首先要将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而“读通”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应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朗读课文,让他们更多地接触语言材料,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在初读时,引导学生在读中动笔,划出生字的新词、难读句段,并在难点处回读、反复读、示范读等,以期达到正确、流利、扎实、有效。我把初读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解决生字词读音障碍;第二阶段,读通读顺难读句,老师引导交流,并在难点处进行指导读,示范读,读学生回读、反复读,以达到正确、流利的初读效果;第三阶段,在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的基础上,又进行全文赛读,使读书的过程既是学生读熟课文的过程,又是提高朗读能力和提高读书情趣的过程。
  (二)抓住字词,落实学生积累
  学习生字新词,落实识字任务,我总是拿出一定的时间,把识字教学抓细抓实。根据不同的生字新词进行有重点、有取舍地巧妙教学,把字、词教学穿插进去,要求学生读课后生字、词语,尽量给生字组词,选几个词语写话,我们也把这一环节总结为“集思广益,各显神通”。用这样的宗旨要求学生既可以让他们在语境中识字,又可以增加他们的词汇量。在学生熟读生字的基础上,看看有没有自己写起来最拿手的,找出来指导大家写,这一要求大大提高了学生练字的热情和写字的水平。有的学生在指导大家写字的时候,连写字习惯也一并指导了;学生用词写话时,往往能结合课文适当创新,既然理解了文章,我们干嘛还要越俎代庖呢?这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好体现吗?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有趣的氛围中识字学词,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扎实有效地完成识字教学目标。
  (三)把握重点,教会学生感悟
  有些教师认为,第一课时教学不能对课文进行精读感悟。其实不然,我认为可以适当地进行精读感悟,只要能抓住课文的重点,找到能统领课文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去感悟,为下一课做好铺垫工作。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老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在阅读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找到乐趣,接受文明和智慧的洗礼,使自身的文化素质得以提升,自身的潜力得以发挥。因为读并不是阅读教学最终的目的,而是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和发问。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让学生将读与思相结合起来,在阅读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和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在畅游。
  • 【发布时间】2019/5/12 18:53:19
  • 【点击频次】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