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 李 飞

【机构】 四川省广安第三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数学的重要性非同一般。初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笔者所知,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提高缓慢。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实际,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下是我就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一些心得。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布置实习作业,开展探究性活动
  布置作业时,除了课本里的相关练习外,应提出一个让学生思考的问题:例如两个相交圆上各有一个动点,如何使得它们的距离最短?又如我们在给学生讲什么是同类项时,可先设想下面的问题情境,将一群鸡和一群兔子混合关在一个笼子内,请问会发生什么现象?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可能会七嘴八舌地说出不同的答案,但俗语说:“你是你,我是我,免子不跟鸡打伙”,这就意味着鸡、免会各在一边,分出不同的种类,即特征相同的事物是同一类。试想,以此来引导学生找出同类项的共同特征,从而轻松说明什么是同类项的相关知识。像这样设计的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判断,在充满愉快的学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此时思维训练是那样的轻松自然、和谐,使数学走进了生活,为生活服务,生活与数学有机地融为一体,问题情境生活化的威力由此可见。
  四、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养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但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善于运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方式和教学手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得到不断加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就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新教育》海南教育期刊社
  [2]《数学学习》海南数学杂志社
  • 【发布时间】2019/5/12 18:55:09
  • 【点击频次】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