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
【关键词】 ;
【正文】 小学数学中的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约占教材的五分之三。怎样上好数学练习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要上一节高质、高效的数学练习课,既要发挥数学的思维价值,又要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需要教师精心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练习,组织教学,及时总结,做到“情趣”并茂,又要拿捏分寸,其难度不亚于备一节新授课。要取得练习课的最佳效益,我认为必须首先寻找和建立一个比较合理的练习课结构。
一、弄清课堂结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练习课一般分为“巩固性练习课”和“综合性练习课”。这两种练习课的形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巩固性练习课较注重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而综合性练习课则较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它们的相同点就在于两者都必须交待清楚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及其要求、对每个环节所在达到的目的要进行及时小结、最后还应该总结评讲。
弄清了练习课的课堂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练习课是“以练习为主”,它的中心词是重在“练”,适当“指导”,做到“导、练、议、评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掌握学法。而在练习课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体现在教师的精心设问和巧妙导语上。教师应当做到:(1)应在重点练习题的解题依据处设问;(2)在解题错误的错因处设问;(3)在提示知识内在联系,探求知识规律处设问;(4)在易混知识处设问;(5)启发学生如何综合运用新旧知识;(6)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转折;(7)在各个环节的衔接处做到承上启下。
二、注意练习形式,追求练习设计的内涵
1、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我个人认为,练习课的练习设计要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具体做法是:以教材习题为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
2、练习设计要与学生住处反馈相结合。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必须实行控制,免使行为偏离目标。为此,我们在练习课的练习设计上,注意了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组织反馈练习,同时加强课堂巡视,搜集信息,及时“调节”。例如:在《百分数应用》的练习课,先设计基本习题,单位一已知和未知的比练习,练习之后增加比单位1多与比单位1少的分率句,把它们改成“谁是谁的百分之几”的形式。这下学生就明白做这类习题,现将“比字句”改成“是字句”再列式比较容易。
3、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以往练习课的教学中,我体会到,形式多样,灵活新颖的习题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练习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提高。因此,我们在练习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例如在《比例尺》的练习课中,我设计的练习题有求比例尺,有求实际距离,有求图上距离,有缩小比例尺的习题,有放大比例尺的习题,还有把比例尺知识与行程题相结合的习题,一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在极度兴奋地状态下,没有时间考虑别的,思维仅仅围绕习题走,效果很好。
4、练习题的设计份量和时间应合理。练习的数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难易程度而定,要能保证基础知识得以巩固和基本技能得以形成,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特别要避免机械重复练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课堂上,让优等生在课堂上要意犹未尽,让学困生要体验课堂带给自己的乐趣,因此,我喜欢在课堂上培养小老师,就让学生教学生,我只做实施的辅导。这样的课堂学生有兴趣参与。
三、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过程的实效性
在新颁布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和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中,有这样一道习题:用三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体怎样拼表面积最大,表面积是多少。我的方法是同桌拿出三本同样大小的书自己动手拼一拼,算一算,最后发现什么。经过合作,学生发现把最小的面合在一起表面积最大,这样的知识学生学完后不会忘记,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研究发现的,这就是“觉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小学数学练习课,既要发挥教师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功能,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既体现了数学的知识性,也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和应用价值;总言之,要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课堂效率,教师必须清楚学生的已有知识、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新教材和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不断积累经验,优化练习设计,才能实现小学数学练习课知识性、发展性和德育为一体的教学目标,使小学数学练习课课堂真正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长远的发展服务。
一、弄清课堂结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练习课一般分为“巩固性练习课”和“综合性练习课”。这两种练习课的形式的不同点就在于巩固性练习课较注重基础练习和专项练习,而综合性练习课则较注重深化练习和发展练习。它们的相同点就在于两者都必须交待清楚本节课练习的内容及其要求、对每个环节所在达到的目的要进行及时小结、最后还应该总结评讲。
弄清了练习课的课堂结构之后,我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练习课是“以练习为主”,它的中心词是重在“练”,适当“指导”,做到“导、练、议、评相结合”。这样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掌握学法。而在练习课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就体现在教师的精心设问和巧妙导语上。教师应当做到:(1)应在重点练习题的解题依据处设问;(2)在解题错误的错因处设问;(3)在提示知识内在联系,探求知识规律处设问;(4)在易混知识处设问;(5)启发学生如何综合运用新旧知识;(6)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转折;(7)在各个环节的衔接处做到承上启下。
二、注意练习形式,追求练习设计的内涵
1、练习设计应与教材习题紧密结合。我个人认为,练习课的练习设计要做到“课本习题为主,课外习题为辅”。具体做法是:以教材习题为主,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可将教材习题进行适当的组合和练习形式的改编。在综合性练习当中,可以适当提高教材习题的难度,进行综合训练。当教材习题太少,或者已经处理完了,但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与教学实际,需要加大练习量,这时可适当补充习题。
2、练习设计要与学生住处反馈相结合。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任何有目的的行为都必须实行控制,免使行为偏离目标。为此,我们在练习课的练习设计上,注意了针对新课后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组织反馈练习,同时加强课堂巡视,搜集信息,及时“调节”。例如:在《百分数应用》的练习课,先设计基本习题,单位一已知和未知的比练习,练习之后增加比单位1多与比单位1少的分率句,把它们改成“谁是谁的百分之几”的形式。这下学生就明白做这类习题,现将“比字句”改成“是字句”再列式比较容易。
3、练习题设计要注意形式新颖,循序渐进,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以往练习课的教学中,我体会到,形式多样,灵活新颖的习题设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练习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提高。因此,我们在练习设计中要特别注意从班级学生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习题,以中等学生为着眼点,面向全体学生配备好“必做”题和自选练习题,力求使好、中、差学生都有所获。例如在《比例尺》的练习课中,我设计的练习题有求比例尺,有求实际距离,有求图上距离,有缩小比例尺的习题,有放大比例尺的习题,还有把比例尺知识与行程题相结合的习题,一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在极度兴奋地状态下,没有时间考虑别的,思维仅仅围绕习题走,效果很好。
4、练习题的设计份量和时间应合理。练习的数量要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难易程度而定,要能保证基础知识得以巩固和基本技能得以形成,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特别要避免机械重复练习,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练习设计也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创设情景,提高学习的兴趣。如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趣味的练习,一定能让学生乐此不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课堂上,让优等生在课堂上要意犹未尽,让学困生要体验课堂带给自己的乐趣,因此,我喜欢在课堂上培养小老师,就让学生教学生,我只做实施的辅导。这样的课堂学生有兴趣参与。
三、练习课课堂教学要提高教学过程的实效性
在新颁布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和重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是素质教育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此,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该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改变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例如在《长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中,有这样一道习题:用三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体拼成一个较大的长方体怎样拼表面积最大,表面积是多少。我的方法是同桌拿出三本同样大小的书自己动手拼一拼,算一算,最后发现什么。经过合作,学生发现把最小的面合在一起表面积最大,这样的知识学生学完后不会忘记,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研究发现的,这就是“觉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练习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小学数学练习课,既要发挥教师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功能,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既体现了数学的知识性,也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和应用价值;总言之,要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课堂效率,教师必须清楚学生的已有知识、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结合新教材和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不断积累经验,优化练习设计,才能实现小学数学练习课知识性、发展性和德育为一体的教学目标,使小学数学练习课课堂真正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服务,为学生长远的发展服务。
- 【发布时间】2019/5/12 18:56:56
- 【点击频次】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