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改进教学策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作者】 方碎余

【机构】 浙江省苍南县钱库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作为教育改革一个重要的方向,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多年教学经验进行总结提升,提出了几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效性;探索
  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激发学生自身拥有的巨大潜能,并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激励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的教学活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所以应多探索,并且要通过反复思考日常教学来改进不恰当的教学行为。
  一、创设生活情境,营造乐学环境
  新版本的数学教材内容大部分都是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是学生见过或者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所以在教学时,我们要创设生活情境,营造学生乐学的环境。数学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具体生活,要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我们的教学就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能够调动这些生活经验。比如,角的教学,无论是让学生认角、画角、比较角都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以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的内容都是自己非常熟悉的,可以迅速打开学生的思维与想象阀门。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快乐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二、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数学水平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收获,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针对学习能力和水平较好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始终保持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并给他们布置一些较难的学习任务,利用这些学生的好胜心来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对于中等学习水平的学生,教师要加强对他们的引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到学习的乐趣,促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通过主动探究知识来提高数学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关注,让他们从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树立起学习数学知识的信心。通过逐步提高数学问题的难度,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使他们的数学能力不断提高。通过把学生分成三个层次进行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使课堂学习氛围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实现了高效教学。
  三、结合多媒体教学,实现直观高效教学
  小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善于运用直观思维,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正处于发展和形成过程,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可以把多媒体引入到数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直观特性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利用直观的视觉感受来激发思维的发展,使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获得发展。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设计成直观、动态的课件进行演示,让学生边看边思考,使数学知识的重难点在直观教学中获得突破,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探究,由于抽象思维的限制,他们很难理解教材内容。这时,我利用多媒体来展示:把一个圆柱体切割成许多小份,然后再通过拼凑重新组成了圆柱体,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学生清楚地理解了什么是割补法,然后让学生进行知识探究,他们会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同时,在这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也获得了发展。
  四、合作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中4—6人,进行知识探究。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和小组成员进行积极谈论,使他们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在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教师要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学习和能力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对小组成员进行探究任务的分配,并积极主动地帮助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能获得进步,并对学习产生兴趣,积极地进行探究。在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进步,及时地对小组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下转第97页)(上接第95页)导,使他们能有效地进行知识探究。同时教师要鼓励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加入到讨论当中,和小组成员进行知识和信息的共享,提高学习效率,使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真正取得实现,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五、实现题目的具体表达
  小学生基本上没有任何社会阅历,对于自身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对专业的数学术语也很陌生。在学校教育的不断深入过程中,小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也在不断深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思想不够成熟,对抽象化问题不能很好地理解,尤其是难度较大的数学科目,小学生容易被困难击倒,对数学失去兴趣。所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象化,对于引导小学生解决数学题目,培养数学兴趣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整的有效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比如对于数学问题“小学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多少人呢?”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将问具体化:
  (1)让男学生先全部站起来,女学生再全部站起来,让学生了解到男生加女生就是班级的总人数,同理,全校男生加上全校女生,便是全校总人数;
  (2)让学生列出男生、女生、总人数三者之间的关系;
  (3)启发学生解决具体问题。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会觉得学习而且贴近生活实际,从而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领悟学习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这对于今后解决此类题目,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六、课堂练习联系生活:让学生体验“用数学”
  让学生参与生活中的有关数学运用的活动,比如上街买东西。这样,通过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对所学数学的运用,能一方面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另外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更加有利于下节课数学课教学的衔接。通过这种参与式教学,可以及时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的牢固性,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准确知道在数学知识掌握中还存在什么不足,教学中还应该达到什么样的状态。教师注重这种对知识的反馈作用,可以做到及时总结,及时调整课堂数学教学,而且对学生而言,这种参与式教学,对学生而言也是发挥其主体价值功能的手段,是学生最容易接受、最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在采取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时效性和有效性、要面向大多数甚至全体学生、同时充分注重这种教学模式的反馈性评价性功能。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要实现高效,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加强体验,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进行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使数学课堂成为激发学生思维的场所,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究[J]. 杨东主.  西部素质教育. 2018(13)
  [2]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教学策略[J]. 戴丽云. 小学数学教育. 2015(05)
  [3]讲究教学策略,让课堂充满活力[J]. 兰雪芬.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2016(S2)
  [4]兴趣·方法·策略·价值——《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策略谈[J]. 周惠琴. 小学教学研究. 2011(17)
  • 【发布时间】2019/5/12 18:58:54
  • 【点击频次】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