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创新是不断发展的基本动力,只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国家才会蓬勃发展,所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笔者就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入手,谈一谈如何通过合适的方式方法利用美术课堂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途径
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新时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养。小学的阶段是学生进行素养培养、行为习惯养成的启蒙时期,所以教师必须抓住学生这一成长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认为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大重要途径,将就其重要性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之所以强调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因为美术课程中蕴含丰富的创新因子,无论是在作品的创造还是思路的发展中都与创新密不可分,要想让美术作品独一无二、更加优秀,就必须创新,所以创新与美术是时刻相伴的,利用美术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必要。
其次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十足,如果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思想束缚,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日趋僵化。但如果抓住小学阶段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与教育活动,就能够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打开。
2、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多元教学
单一的教学模式,即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反而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必须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新式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譬如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激发,更给小学美术课堂以活力,让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不断的延伸和丰富,创新的角度更加突出,在趣味、多元的课堂上让美术作品的创造性更得以被激发。
2.2 促进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对一切事物都是感到新鲜的,他们会认为教师说的都是对的,所以要利用好他们对教师的这一份信任,在平常的教学中,多给学生看一些艺术作品,名家作品,中外作家的作品都可以,提供多领域,多流派,多层面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欣赏,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2.3 树立学生的自信
小学生普遍都是怕老师的,在课堂上,害怕表达自己,表现自己,再加上学生人数多,教师也没有办法顾及到每个学生的感受,所以有时候会忽略学生。为了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照顾学生的内在需求,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所以,在平时的画画练习中,多表扬表扬学生,不管学生画的如何,只要学生愿意动笔去画,都要对他们给予肯定。而且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算学生画的是四不像,也要找角度去发现学生作品的有趣之处,让学生对自己的画有足够的自信。这样一来,学生对自己自信满满,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美术教学内容,对课堂任务的开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2.4 因势利导,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他们发展的速度和方向都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习惯、态度、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健康的发展和成长。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说,给一个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主题来确定自己的画画的主题和立意,教师不能过分干涉和干预,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完成画作进行讲解时,如果学生的画的不是很好,教师要及时阻止其他同学的嘲笑,要让大家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和分析,肯定别人的优点,教导学生不能随意嘲笑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同学,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学会尊重别人。
2.5、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其思维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在主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游戏进行故事情节的创设,也可以运用歌曲或者表演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以此让其在模拟的情境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才华。这种情境创设法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其感受到他们是有发言权与参与权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器皿。但在运用这个方法时,需要充分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让其有机会并且有能力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与解决。教学实践表明:情境创设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运用得当,就能够充分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6、借助多媒体设备,发挥想象力
美术是一门以主观体验与感受为主的学科,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不仅不能感受到美术教学的乐趣,还会让学生感到困扰或者不解。这是因为单纯的理论教学,会让小学生无法理解与感受,往往会使学生丧失美术学习的兴趣。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成为广大美术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无疑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将其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够使抽象的话语形象化,使死板的图画生动化。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缓慢,其理解与感受事物多来源于直接感官,而多媒体集动画、视频、文字、图片于一体,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感知文本,感受到美术教学的乐趣与魅力。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够让学生在直接感官与体验中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培养自身的创造力与实践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教师应当提前做好课堂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回答得上、理解得了,还要让其能够进行主动思考,并在思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想象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是对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理应肩负起培养创新能力人才的重任。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素质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的运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全体师生共同进步与发展的目的,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梁盼盼.浅谈当下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艺术科技,2016.
[2]潘志通.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3):93-94.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途径
创新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新时代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养。小学的阶段是学生进行素养培养、行为习惯养成的启蒙时期,所以教师必须抓住学生这一成长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教学。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认为小学美术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大重要途径,将就其重要性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1、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之所以强调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因为美术课程中蕴含丰富的创新因子,无论是在作品的创造还是思路的发展中都与创新密不可分,要想让美术作品独一无二、更加优秀,就必须创新,所以创新与美术是时刻相伴的,利用美术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必要。
其次小学阶段是学生行为意识养成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十足,如果限制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就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思想束缚,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日趋僵化。但如果抓住小学阶段这一时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与教育活动,就能够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打开。
2、如何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实施多元教学
单一的教学模式,即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反而会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所以教师必须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新式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譬如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不仅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主体意识被激发,更给小学美术课堂以活力,让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够不断的延伸和丰富,创新的角度更加突出,在趣味、多元的课堂上让美术作品的创造性更得以被激发。
2.2 促进学生的审美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正处于探索世界的阶段,对一切事物都是感到新鲜的,他们会认为教师说的都是对的,所以要利用好他们对教师的这一份信任,在平常的教学中,多给学生看一些艺术作品,名家作品,中外作家的作品都可以,提供多领域,多流派,多层面的作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欣赏,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2.3 树立学生的自信
小学生普遍都是怕老师的,在课堂上,害怕表达自己,表现自己,再加上学生人数多,教师也没有办法顾及到每个学生的感受,所以有时候会忽略学生。为了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帮助学生,照顾学生的内在需求,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所以,在平时的画画练习中,多表扬表扬学生,不管学生画的如何,只要学生愿意动笔去画,都要对他们给予肯定。而且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就算学生画的是四不像,也要找角度去发现学生作品的有趣之处,让学生对自己的画有足够的自信。这样一来,学生对自己自信满满,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美术教学内容,对课堂任务的开展有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2.4 因势利导,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他们发展的速度和方向都不同,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习惯、态度、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做到心中有数,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确保每位学生都健康的发展和成长。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说,给一个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根据主题来确定自己的画画的主题和立意,教师不能过分干涉和干预,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当学生完成画作进行讲解时,如果学生的画的不是很好,教师要及时阻止其他同学的嘲笑,要让大家从多个角度来评价和分析,肯定别人的优点,教导学生不能随意嘲笑与自己意见相左的同学,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学会尊重别人。
2.5、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小学生最喜欢听故事,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将其思维带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在主动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运用游戏进行故事情节的创设,也可以运用歌曲或者表演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如闻其声,以此让其在模拟的情境中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发挥自己的才华。这种情境创设法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其感受到他们是有发言权与参与权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器皿。但在运用这个方法时,需要充分结合学生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让其有机会并且有能力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与解决。教学实践表明:情境创设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运用得当,就能够充分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6、借助多媒体设备,发挥想象力
美术是一门以主观体验与感受为主的学科,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照本宣科,学生不仅不能感受到美术教学的乐趣,还会让学生感到困扰或者不解。这是因为单纯的理论教学,会让小学生无法理解与感受,往往会使学生丧失美术学习的兴趣。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成为广大美术教师共同探讨的话题。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无疑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将其运用到美术课堂教学中能够使抽象的话语形象化,使死板的图画生动化。小学阶段的学生抽象思维发展缓慢,其理解与感受事物多来源于直接感官,而多媒体集动画、视频、文字、图片于一体,能够有效帮助小学生感知文本,感受到美术教学的乐趣与魅力。多媒体教学的运用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够让学生在直接感官与体验中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培养自身的创造力与实践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时,教师应当提前做好课堂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回答得上、理解得了,还要让其能够进行主动思考,并在思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想象意识。
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是对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理应肩负起培养创新能力人才的重任。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素质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式的运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全体师生共同进步与发展的目的,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梁盼盼.浅谈当下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艺术科技,2016.
[2]潘志通.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13):93-94.
- 【发布时间】2019/5/12 19:02:34
- 【点击频次】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