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正文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作者】 柴艳丽

【机构】 甘肃省白银区第十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任教于低年级已多年,在任教期间,我充分的体会到了学生的积极和热情。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已不再新鲜。而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实践、操作,更加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明确小组分工,体现小组合作的科学性
  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不同,学生在智力、能力等方面也有一定得差异。但在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差异性不算很大,积极性都很高,而过分的强调差异性只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因此,在分配小组时,我基本上都是按座位分配,这样学生的距离较近,有利于交流。
  简单的小组讨论,只是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印象。例如复习《数的顺序》,我会让同桌两人一组,说说哪个数字在哪个数字的前面或后面,让他们体会到一百以内数的排列方式。这种分工明确、操作简易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
  有目的的小组讨论,是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去合作,从合作中找出方法或者答案。我把前后四人或六人分成一个小组,指定一个组织能力强、表达能力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既要管好组内的秩序,更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保证小组合作的正常开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形成了合作的意识,掌握了交往的技能,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此时,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尽可能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使更多的学生获得锻炼的机会,我让学生轮流当小组长,在小组合作中不断体验、锻炼和提高。
  二、明确学习任务,体现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每堂课都有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课堂时间也有一定的规定。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理解新知识并学会运用新知识,教师一定要把学习任务要求布置清楚,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让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明确合作方法,体现小组合作的探究性
  《新教材》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已不是主体,学生才是主人。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课堂上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要围绕学生展开,为学生的个性表现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因此,教师要设计好活动的每一步,让活动过程活而不乱、井然有序。
  (一)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一、二年级的学生才8、9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教授新知识的同时要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一个美丽的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引入新知识,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抓住时机、开展合作学习
  我们要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遇到问题就让学生讨论,而是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抓住适当的时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再加上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因此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想法,是很正常的。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教师不能简单的否定,要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出发,保护学生的这种差异性,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去合作学习,找出答案验证自己的结果,特别是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学生的答案是五花八门,通过小组合作,对不同答案进行交流并及时反馈,在不同的意见中提取精华,分析常见性的错误扩展学生解题思路。
  (三)及时指导、提高交流技能
  教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让学生拿着问题任意讨论交流,不然可能导致放任自流,毫无收获的尴尬结局。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在合作中遇到疑惑或困难时,教师要以学生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及时发现,及时指导,适时点拨。并适量提出值得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诱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学习认识图形的时候,让学生摸一摸,感受图形的形状,分一分,理解图形的特点。这时学生会有很多的问题,教师这时就应该是一名合作者参与其中,与学生共同体会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一些知识的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而且教师的参与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总结学习成果,体现小组合作的评价性
  当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对学生小组合作的总结,既要关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收获,在合作讨论中: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自己的哪些观点是错误的等等,引导学生听取别人的的见解,以博采众长。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也可让学生说说自己或同学是否乐意进行小组合作,自己或同学是否积极地投入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有什么收获等等。
  教师的鼓励表扬是必不可少的,在合作结束后,教师要用小五星以示奖励或者用言语进行表扬。鼓励学生要乐于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表扬他们的思维灵活,发言积极。让学生增强自信,认为自己能行、能懂、会做,爱上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得开心。
  现在的课堂已不是教师的舞台,而是师生共同学习、探讨的平台。通过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和实践,我体会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了人际交往和实践探索的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很好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有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比如小组合作学习如果处理不当,容易出现优生独霸课堂的现象;班额过大的班级,怎样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等。
  基金项目:本文系白银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课题编号:BY[2018]G144)的研究成果之一。
  • 【发布时间】2019/5/12 19:03:12
  • 【点击频次】479